第131章 城中村内的情报组织
红酒的颜色在水晶杯中轻轻晃动。
杨淑仪端起杯子,小口抿了一口,酒香淡雅,带点涩,她其实不太会喝酒。
哪怕出来工作几年时间,她的酒量依然没有多大进步。
不过,刚刚看菜单的时候,她发现林向东点的红酒很贵。
杨淑仪从小就是讨厌浪费的人,因此,她还是尽力把自己杯中的酒喝完。
接着,杨淑仪仰起头,把杯中红酒一口喝尽,动作不见豪气,倒像是种克制后的理性执行。
林向东看着她,嘴角浮出一抹笑意。
从杨淑仪喝酒时的细微表情变化,就能判断她是否会喝酒。
不过,林向东还是拿起酒瓶,动作自然地又替她斟了一杯,酒液顺着瓶口缓缓流入杯中,泛起一圈微红的涟漪。
“我真的喝不下了。”
杨淑仪试着双手轻轻挡了挡杯子,“林总,我酒量不太行。”
林向东继续倒酒,然后把酒瓶放回冰桶,笑着摆摆手:“随意就好,喝不下也不用勉强,咱们今天主要是聊天,不是拼酒。”
说着,林向东换了个话题:“我九月也要去读大学了,其实挺期待的。不知道住寝室是啥感觉,是不是和工厂通铺一样。还有社团活动,我也想参加。以前在学校就听说大学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社团,什么魔术社、推理协会,还有骑行社团。”
“哪个大学?”杨淑仪好奇地看着林向东。
“云海大学。”
林向东平静地说。
“云海大学!”杨淑仪吃惊地看着林向东:“想不到你成绩那么好!”
云海大学是云海市最好的大学。
在南江省内,也是排名前三的存在。
“以前是不想读的。”林向东面无表情地拿起酒杯,他轻轻晃了晃,声音低缓,略带感慨地说道,“现在想想,还是得去读,大学这一步,不能省。”
上辈子,林向东在毕业后六年,才知道学校里有隐藏大佬。
当年错过结实大佬的机会,让他后悔不已,再想认识和深交,已经没机会了。
杨淑仪放松了些,嘴角泛起微笑,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大学啊,其实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我那时候念的是农业大学的财会专业,课程多,考试也多,还要忙学生会的事。白天上课,晚上还得去图书馆排队自习。”
“听起来挺忙的。”林向东笑着说道。
“也不能说忙吧。”杨淑仪眨了下眼睛,手指轻轻摩挲着餐巾,“偶尔我也去校外打过工,做过家教,在一个公益团体当志愿者,还和学姐一起筹过募捐。那时候人多,事杂,倒觉得很充实。”
林向东笑着说道,“怪不得你做事有条理,原来是在大学里就磨炼成才了。”
杨淑仪低头一笑,没接话,手指却无意识地在桌上画了个圈。
她喝得微有些热,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忽然,杨淑仪低声问:“你选的是什么专业?”
“工商管理,听说这个好混点,哈哈。”林向东笑着说道。
接着,林向东话锋一转,“其实我也就是奔着大学人脉去的,想结交点朋友,将来可能用得上。”
“你挺会想的。”杨淑仪不置可否,语气温柔下来,“不过,如果你心里已经有方向了,那我觉得你能有收获。”
林向东只是又端起酒杯,轻轻一碰她面前的空杯,发出清脆的响声。
“方向是有的,但人生的路还要慢慢走。”
林向东认真地说道。
她望着他,眼神一时恍惚。
忽然感觉眼前的青年特别成熟。
他说话时很自然,不像是刻意装深沉。
好像是历尽沧桑。
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可能是被酒精扰了心绪。
杨淑仪摇了摇头。
林向东又拿起酒瓶,给杨淑仪倒了点酒。
他习惯给初次见面的女人倒酒。
让女人在初次见面时,就在不知不觉间,多喝了几杯酒。
……
夜色沉下来,城中村的巷子像迷宫一样,狭窄而曲折。
昏黄的路灯拉长了人的影子,也放大了每一丝动静。
出租车停在巷口,没有开进来。
杨淑仪从车上下来。
林向东先下了车,伸出手,扶住了杨淑仪。
杨淑仪站稳后,略有犹豫,对林向东说道:“您不用送我进去,我自己可以回去的。”
“你人都还没进家门,我怎么能回去?”
林向东半玩笑半认真地说,“再说了,你喝了酒,真要有点什么事,回头你家人找我怎么办?”
杨淑仪嘴角动了动,终究没再拒绝,只是轻声说:“那好吧,不过,我不用扶我,我自己能走。”
林向东轻笑着,跟着她走进了巷子。
城中村的夜晚安静得出奇,但在安静的背后,其实藏着一双双眼睛。
窗户后,铁门后,甚至晾衣杆后,全是悄悄拉开的帘子和探出来的视线。
正好,杨淑仪家的邻居,住在隔壁的王嫂,晚饭后出来晾衣服。
她一抬头,就看见杨淑仪和一个陌生男人肩并肩从巷口走来。
男人个子高,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黑西装,脚下是锃亮的皮鞋,左手还戴着块看起来就不便宜的手表。
男人虽然年轻,但是眼神凌厉。
像是港片里走出来的人物。
王嫂不禁皱眉。
“咦?这谁啊?怎么跟淑仪走那么近?”
她没说话,只装作无意地瞥了几眼,等两人进楼后,她立刻拎着衣服进了屋。
过了不到十分钟,这事就在城中村的几位妇人中传开了。
“你们看到没,淑仪刚才带了个男的回来!”
“我看到了!穿得那叫一个派头,不像正经人,像混社会的。”
“她不是在食品厂做会计的吗?怎么会勾搭上那种人?”
“我听说那种男人啊,最会骗姑娘了,尤其是年轻点的女人,先花钱送东西,再——哎呀,你们懂的。”
“要是被她爸妈知道了,非气死不可。”
城中村里,哪家谁吵架、谁家小孩换了学校,谁晚上回来晚了点,都会被当作谈资传一圈。
街坊四邻,没什么比新鲜八卦更能点燃氛围的了。
就连住在巷尾的独居老太太,也听说了这事,拿着蒲扇坐在门口摇着脑袋:“小姑娘长得好,人又聪明,怎么就看上这种人呢……”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883/2430554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