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记者
临近中午。
东升超市门口依旧人潮如织。
面包车一辆接一辆地将人送回各自村子。
车上原本是为了鸡蛋来的顾客,如今却人人手提肩扛,装得满满当当。
每个人至少拎两袋洗衣粉,一排六瓶洗发水,甚至还有人捧着一整箱苹果、香蕉。
水果在超市里分装促销,每箱只要14.9元,便宜得离谱。
当这些顾客下车回到家时,立刻就引起了一阵轰动。
“婶子,你拎的是洗发水吗?怎么买这么多?”
“你这香蕉才多少钱?”
“这些东西多少钱啊?你们去哪儿买的?”
“我们刚从东升超市回来,你看看这小票,洗发水五块九一瓶,洗衣粉四块九一袋,鸡蛋不要钱,买满99还送油呢!”
“真的假的?”
“真不真你自己去看啊,超市的接送车就在村口,凭身份证就能上车,早上八点就来接人!”
“那我得去看看。”
购物的热潮像一场疫情般,迅速蔓延开来。
仅仅一个上午,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乘车去东升超市。
这时,在接送车上的喇叭也响了。
“通知:明天早上八点,东升超市的接送车照常发车,村民凭身份证可以搭乘,凭传单还能领鸡蛋,购物还有赠品。机会难得,先到先得!”
……
与此同时,林向东坐在超市二楼的办公室,目光平静地看着楼下的火爆场面。
而他的手里拿着手机,刚刚拨号。
电话打通了。
王瑞那边接起:“喂,有事吗?”
“王瑞,你有没有熟的媒体人?记者,主持人之类的?”
林向东随口问道。
王瑞回答道:“有啊,我有一个表哥的同学,他在云海日报跑地方版的,专门写民生新闻的。”
“你帮我联系他,让他现在就过来,我给他两千稿费,请他写个《东升超市开业》的新闻,配图得有,最好拍人山人海的画面。你告诉他,稿子一定要正面、热烈、真实。”
林向东说道。
王瑞那边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行啊,有钱就好办事了,我马上给我表哥打电话!”
林向东挂掉电话,转头吩咐陈洋:“通知前台,把还在排队的顾客往里引一部分,让收银通道显得紧张但流畅,别太空,也别太挤。”
“还有,生鲜区快空了,我不管你怎么弄,怎么调货,立刻给我补满三批货。热潮不能断,咱们明天还得放第二波。”
陈洋连连点头:“明白,东哥。”
林向东又对刘兆虎说道:“龙口批发市场那边不是找过我们吗,说想进我们超市供货?让他们现在立刻备货,现在就送过来。”
“告诉他们,送得来,就签合同;送不来,以后别联系了。”
说完,林向东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今天的热闹才刚刚开始。”
半小时后,一辆摩托从街道远处拐进超市门前,车上下来了个瘦瘦的男人,肩上挎着相机,一脸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场景。
“王瑞让我来的。”男人说道。
一个小弟刚要开口,林向东就走了过来。
林向东对男人说道:“您就是王瑞表哥的同学吧。”
“是,这是我的记者证。”男人说着便把记者证交给了林向东。
林向东随意看了眼,男人姓黄,叫做黄林。
林向东说道:“黄哥,我的稿子要今晚发,赶得及吗?”
黄林点点头。
林向东笑着拍了拍黄林肩膀:“那我不打扰你,有什么需要,尽管和我说,我来安排。”
说完,林向东转头对猴子说:“让几个兄弟带这位记者在超市里走一圈,别吓着他,也别让人挡镜头。”
猴子会意点头。
很快,黄林拍下了发鸡蛋的长龙、洗发水货架前一排排抢购的顾客、门口排队上车的老人们。
每一个镜头,都火热、真实、充满烟火气。
临走前,林向东把2000元现金装在信封里,亲自递给黄林。
“虽然钱不多,但我希望你能写出一个现象,一种趋势。”
黄林接过信封,点点头:“放心,这稿子我今晚就投,明早你就能看到。”
……
有钱能使鬼推磨。
同时,只要钱给够,人的行动力是无穷尽的。
天擦黑前,黄林的新闻稿就发了出去。稿子标题不惊人,却极具渲染力。
《一家乡镇超市的开业,竟让村里老太太都排队抢购?》
文章从老太太肩扛洗衣粉写起,描述了物价飞涨的2008年,百姓生活的“抠门”现状,再到东升超市“领鸡蛋、接送车、超低价、购满还送油”的多重政策,最后落在“这是市井烟火的胜利,是一次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精准服务”。
配图更是炸裂:一张张大爷大妈挥汗如雨抢苹果、年轻夫妻把洗发水往车里一箱箱塞的照片,带着一股“男女老少都来抢购”的既视感。
深夜,云海本地最大的论坛【云海人家】上,这篇文章被推上了首页,评论刷得飞快:
“明天我要带婆婆去,拎不动都得拎!”
“骗人的吧?”
“谁说骗人给我站出来,我老婆今天去了,说只花了一百出头,东西塞满了后备箱。”
“良心超市啊,老板啥来头?”
与此同时。
林向东等人都没有睡,他们看着论坛的热度。
徐峰等人已经笑出声了。
每个人都很亢奋。
他们都是临时拉起来的草台班子。
没想到会做得这么成功!
“向东,明天我们说不定能破一万单。”
徐峰兴奋地说。
林向东淡淡说道:“这只是开始了。”
这时,陈洋带着超市收银的后台报表,同时,他也把开业第一天销售数据打印出来,一份份整整齐齐:
* 客流人数:6034人
* 单日销售额:78.6万元
* 其中日化用品销售:28万
* 生鲜水果:16万
* 活动成本(鸡蛋、油等):约5.3万
林向东看完后,又拨通了王瑞的电话。
过了一会儿,王瑞接通电话。
林向东问道:“你认不认识电视台的人?”
“你还想干嘛?”王瑞好奇地问。
林向东说道:“我想请电视台过来拍一期,费用我来出。”
“我帮你问一下,有消息再给你答复。”
王瑞如实回答道。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883/243055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