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嬴政亲临邯郸,报其私仇
“返回神武道?”
“还是……”
此刻,黄石公神色黯然:“当然要回神武道!不回,又能去哪?”
“白云观的强大,远超出我的预料。”
“如今,我也该放下一切了。”
“回去后,在师兄墓前,将这一切告知于他。”
“让他知晓,并非我不够努力。”
“而是,实在无法抗衡。”
“白云山的实力,早已超出我们的想象。”
“那你呢?”
“小纯!”
“你随我漂泊江湖多年。”
“这些年间,你的剑谱排名也有所晋升。”
“你欲往何处?”
小纯抬头望向天穹中的绝世榜,缓缓说道:“我想去白云山。”
哗——
此言一出,黄石公大惊失色。
“小纯!”
“你疯了吗?”
“你去白云山意欲何为?”
“你难道想自寻死路?”
此刻,中年人摘下斗笠,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我并未失去理智。”
“此行白云山,并非寻衅滋事。”
“而是为了拜师学艺。”
黄石公闻言,顿时呆立当场。
“你说什么?”
“你要去白云山拜师?”
“你莫不是糊涂了吧?”
“小纯!”
“你这是在开涮吗?”
小纯面容平和,缓缓道:
“老黄,这些年……”
“我随你四处漂泊。”
“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诸多风雨。”
“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把纯钧剑,已助我位列剑谱第九。”
“但相较于白云观的高手们!”
“我这剑谱第九,简直微不足道!”
“剑谱不过是中州江湖的剑器排名罢了!”
“更何况,乾坤七剑一直稳坐剑谱前七的宝座!”
“想想那萧锦瑟!”
“当年与我年纪相仿!”
“如今,却已是名震九州江湖的十大剑仙之一!”
“被誉为九州最年轻的剑仙!”
“而我呢!”
“依旧只在中州江湖徘徊!”
“连九州江湖的边缘都未触及!”
“半步神游!”
“那是何等超凡入圣的境界!”
“我现今,不过天人九品之境!”
“离陆地神仙之境,仅一步之遥!”
“老黄!”
“我想明白了!”
“放着白云观这样的武学圣地不去争取!”
“在江湖上漂泊,终非长久之策!”
“我与白云观并无恩怨!”
“我想,我或许有机会加入白云观!”
“即便不能成为观主的亲传弟子!”
“即便是成为外门弟子,也是极好的!”
“要知道!”
“那霸剑仙李根生,还有西极冰帝黄天化!”
“皆是白云观的外门弟子!”
“他们现今,同样是震撼九州的重要人物!”
“确凿的半步神游境界!”
“老黄!”
“江湖漫漫!”
“你我相互扶持至今!”
“却也到了离别之际!”
“感谢你这些年来的关照!”
“若我真能进入白云观,获得更大机缘!”
“我定会实现你的心愿,让你一窥楼观秘典!”
“黄石公听后,脸上浮现出一抹释然与感慨。”
“哦?”
“若真如此!”
“老夫还得感谢你一番!”
“罢了!”
“既然你已心意已决!”
“那便去吧!”
“老夫在神武道静候佳音!”
中年人爽朗一笑,转身大步离去,未曾回望。
他挥手作别,向白云山方向行进。
“老黄!”
“江湖路遥!”
“风急!”
“保重!”
第116章 燕破岳上榜,白云观主座下首席弟子!
此刻,白云山脚下,叶玄一的嘴角微微颤动。
他本以为自己对白云观的强大已有足够认识,
但见到绝世榜第四名的名字时,他彻底震惊。
谁能想到,绝世榜上赫然列着——大秦武安君赵平安!
一旁的红魔不禁感叹道:“真是个狠角色!”
“白云山怎会有如此多高手?”
“这个赵平安……”
“又是一个恐怖的存在!”
“能登上此榜,超越赵紫玉,位居第四,”
“想必已步入神游玄境了吧!”
此时,天穹之上的绝世榜中,
金色大字接连涌现:
【秦昭襄王三十年,赵平安入门白云山,他乃天生的剑道奇才!】
【那年,他仅六岁。
】
【入山后,一直由大师兄代师授艺。
】
直至十五,赵平安正式拜入白云观主门下修行。
岁月流转,他未曾踏足山下,潜心修炼,终得至高之法,文武兼备。
其兵法导师乃大秦前武安君白起。
他后来用兵神妙,皆因尽得白起真传,更有所创新,超越前人。
秦庄襄王三年,赵平安三十七岁,修为已达天人九品。
山中岁月悠悠,白云观主终允他下山,入军旅历练。
赵平安如鱼得水,秦中因他而添新星。
初入军旅,正值吕不韦掌权之时。
秦攻魏急,信陵君魏无忌号召诸侯合纵,以卓绝军事才能,令秦将蒙骜败退。
秦军退守函谷关,吕不韦怒而不得出,联军势盛,秦军只得据险而守。
士气日衰之际,赵平安仅为公士,却单骑夜袭六国大营,火烧连营,迫信陵君止步。
此战功高,得吕不韦赏识,破格提拔,连升六级,封官大夫。
其后数年,赵平安战功赫赫,未尝一挫。
直至吕不韦失势,秦王嬴政亲政,赵平安之辉煌始真正展现。
彼时,秦已吞巴蜀、汉中,西南越宛城至郢都,设南郡;北复上郡以东,括河东、上党,东至荥阳。
并灭西周、东周,于故地设三川郡。
秦王政执政,用尉缭、李斯等,力推统一。
赵、燕交战,秦借救燕之名,遣赵平安、王翦率军夹击赵,先后夺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地。
漳水流域入秦,两年后,秦再攻赵,设雁门、云中二郡。
赵平安统领五千精骑,力挫赵国名将李牧麾下的飞虎军,李牧历来被誉为中州战神。
昔日李牧战无不胜,直至遭遇赵平安,此役成为他唯一的败笔。
秦王政十七年,赵平安受命攻打韩国,成功俘虏韩王安,并在韩国故地设立颍川郡,韩国遂灭。
次年,秦王政赐予赵平安武安君之封号,标志大秦武安君的传承得以圆满交替。
同年,秦王政启用隐居多年的军神白起为上将军,直指井陉。
原本由赵平安指挥,但白起为灭赵之志,主动请战。
灭赵之战中,白起挂帅,赵平安与王翦为副,两代武安君共征赵国。
赵平安与王翦领军围攻邯郸,赵国则以李牧、司马尚迎战,但因赵国重臣郭开受贿于秦,散布谣言,导致李牧、司马尚被赵葱、颜聚取代并遭杀害。
秦王政十九年,秦军大败赵军,赵平安与王翦占领赵国全境。
嬴政亲临邯郸,报其私仇。
赵平安与白起一同攻入赵国剑宗,赵平安以一剑斩杀十位长老,迫使剑宗掌门投降后被斩首,剑宗因此覆灭。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879/243074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