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哪怕砸锅卖铁!
李大牛和刘永泉的话,顿时间让赵江平神色都变得兴奋了起来。
此时的赵江平在脑海中不断地思考着,其实之前赵江平心里就已经考虑过这件事。
当初他一直在想,如果有机会去开辟一些别的产业,那对他来说绝对是再好不过的事。
毕竟不可能守着鱼塘坐吃山空。
鱼塘里的鱼,虽说在头半年,甚至头一年能被赵江平打理好,但一旦等到来年开春,鱼塘里的水开化之后,村民们都知道了赵江平这边的情况,必然会纷纷跟风。
村子里虽说家家户户很多人都不会捣鼓鱼塘,但很多家里因为地势原因,还是有不少水田。
原本最开始也不过是一片水坑,当鱼塘用,后来没办法才改成水田种水稻。
虽说水稻的收成不算太好,但最起码也比鱼塘挣钱。
但眼看着要是村民们看到养鱼比种水稻挣钱无数倍,必然会导致很多人开始眼红。
到时候,一旦有村民来问赵江平鱼塘该如何打理,赵江平哪怕说不告诉他们,他们也完全可以去找到村长李大牛、村支书刘永泉,最后再拐弯抹角找到村里的大学生李婉宁。
李婉宁本身因为对水产方面有相关了解,肯定会倾囊相授地告诉所有人。
赵江平其实早在这段时间就已经考虑过这一点。
他心想着,自己真要是面对这种情况,还不如顺水推舟,把人情送给村民们。
最起码还能捞到一个好印象。
在未来,要是自己有什么事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想必这帮村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他。
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些并不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专利技术拿在手里,最终受到无数人的嘲讽和谩骂,那可是得不偿失。
既然如此,赵江平就必须要考虑一下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想了想之后,赵江平这才决定,确实应该干些别的产业,无论是农耕还是自己做点小买卖,这些都在赵江平的考虑范围内。
其实赵江平思前想后了很多天,最终还是决定前期可能农耕雇人来一起帮忙会更加稳定一些。
没人敢保证做买卖会不会反而亏本。
赵江平想着,自己在这个年代,还是知道有一些机遇的。
随后,赵江平看向一旁的李大牛和刘永泉,开口问道:“村长、书记,不知村里打算批下来多少地?”
李大牛呵呵一笑,抬起手来比划了一个数字“三”。
赵江平眼神一眯,点点头,顿时笑了。
三晌地,足足45亩,这些地算下来,要是按自己的想法来行动,绝对能够大干一场。
张老树和王解放在一旁看着,顿时有些惊讶。
“单说老赵家,家里现在有七八亩地,这在村里已经算是大户了。
现在老三你一下子搞出来三晌地,这可真是要干票大的呀!”
李大牛哈哈大笑道:“算是吧,不过这只是目前批下来的地方。那边还有一大片空地呢,我估摸着过段时间还能够批下来。
最后里外算下来,要是顺利的话,可能会有个五六晌地,不过距离咱们村子挺远,是在村子的大南头那边。”
赵江平微微点头,村子南面是一片平原,家家户户一些养殖户也都会闲来无事地在那边放羊放牛,甚至赶着鸭子去到平原之上。
而在这平原的南边,会路过一条长长的水沟,水沟的对面便是一处荒地。
这么多年一直都在这里荒废着,很少有人打理。
现在,没成想竟然被太平屯拿了下来。
李大牛看了一眼赵江平,好奇地问道:“老三,咋看你这意思,你小子现在心里头已经有想法了?
你是打算把这地都包下来,包到自己身上吗?不过丑话可是要说在前面的啊,这地啊,村里头包给你,20块钱一年一亩地。
就算是后面足足有90亩地,你恐怕一次性,一年就要拿出1800块钱。而且县里也给了死命令,必须三年一租,所以说……你里外里恐怕要拿出五六千块钱。”
赵江平呵呵一笑道:“我对于这拿多少钱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想法,毕竟距离年底也还剩半年左右的功夫。”
这半年期间,赵江平也自信于自己,肯定是能够赚得一大笔钱的。
到时候,这些钱拿去把地租下来。
先不说别的,单单前一年,赵江平就自信一次性绝对能够将其彻彻底底地赚回来。
光是前一年春秋之间和秋冬这两个时间段,赵江平心里头就已经完全有了底。
于是,赵江平点点头,笑道:“你们把这地批下来,到时候我绝对全部都能够租下来。如果说我拿不出来租地的钱,到时候违约金什么的,我觉得一个子都不会少。”
“好啊!”李大牛一拍面前的桌子,开心地大喊道:“老三,我果然和书记没有说错。
书记还跟我说呢,说这种事情找到你,你也不一定能吃得下。
现在,你小子可是没出乎我的意料。说实在的,我心里之前也有些打鼓,生怕你小子万一真吃不下这些,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反倒不用担心啥了。”
“我砸锅卖铁也肯定要租下来的,村长放心吧。”赵江平坚定地说道。
刘永泉在一旁呵呵一笑道:“得了吧,你小子还砸锅卖铁呢?我可是和李婉宁李姑娘聊过,她跟我分析了一下你这鱼塘未来的规划,说是等到冬天,真等着鱼长肥了,一天恐怕就有个两三百块钱入账,攒一攒,一个月不就攒出来了?”
赵江平嘿嘿一笑地挠头。
确实,他刚刚能够如此自信地和村长李大牛、村书记刘永泉这般沟通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鱼塘给的底气。
虽然说赵江平自信系统能够给到他更多好东西。
哪怕说系统什么都没有给我,赵江平也相信,有着鱼塘在,最起码在一个冬天绝对能够攒下一大笔钱。
甚至成为万元户,都是很轻松的。
当然,这仅仅对于今年来说。
因为一旦等到来年,村里人很多都养鱼之后……
这鱼,恐怕就不那么值钱了。
通货膨胀这事儿,赵江平还是知道的。
整个乡里就这么多人,除非说你把鱼拿到县里去卖,可时间、运输上的成本就会变得更多。
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多了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倾向。
最终大家没办法,恐怕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降价甩卖……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760/238081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