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有些东西,从来不会被时光磨褪色!
这还是他来到这个世道,头一回对一个女人有这种莫名的心动,混着好奇,像颗小石子投进了静水。
只是分别时,两人谁也没提留个地址或是联系方式。
就算留了,又能怎样呢?
陈军翻了个身,望着天花板上昏黄的灯光轻轻笑了。
道门里的人,向来信一个 “缘” 字。
是缘分,总会再遇上的。
夜渐渐深了,窗外的风掠过长街,带着京城特有的沉厚气息,把这点念想轻轻裹进了梦里。
......
冬月凌晨五点的天安门广场,寒风像无数把小刀子,刮在脸上生疼。
可攒动的人潮早把这点冷意冲得稀碎,人们呵出的白气混在风里,凝成一片朦胧的雾,却挡不住成千上万双眼睛齐刷刷望向旗杆的热切。
前排穿蓝布棉袄的老汉,双手把个巴掌大的塑料五角星捂在怀里,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连带着袖口磨出的毛边都绷得笔直。
他佝偻着背,却努力往前探着脖子,冻得发紫的脸颊上,皱纹里嵌着细碎的霜花,可那双浑浊的眼睛亮得惊人,像两盏在寒风里摇曳的油灯。
他时不时踮一下脚,又怕撞到前面的人,赶紧稳住身子,喉咙里反复滚着几个字:“快了,就快了……”
旁边扎着两条油黑小辫的姑娘,棉袄领口别着枚磨得发亮的毛主席像章,边角都泛了白。
她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腹深深嵌进粗布纹理里,指节捏得发白。
风掀起她的辫梢,扫过冻得通红的耳尖,她却浑然不觉,睫毛上结的霜花随着眨眼簌簌颤动,像落了层碎钻。
她嘴唇抿得紧紧的,嘴角却悄悄向上挑着,藏着股按捺不住的雀跃,仿佛下一秒就要蹦起来。
人群后扛着工具包的工人,工装裤膝盖处补着块深灰色的补丁,还沾着星星点点的机油。
他悄悄挺直了微驼的背,把怀里揣着的奖状往胸口又按了按 —— 那是张 “先进生产者” 奖状,边角已经磨卷了毛,被体温焐得温热。
他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工具包的背带,右手却在口袋里攥成了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凸起,连冻裂的手背上都泛起了红。
“来了!”
不知谁低低喊了一声,像颗石子投进水里,人群瞬间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护旗兵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咔咔” 地踏在冻土上,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尖。
老汉猛地屏住呼吸,塑料五角星几乎要按进肉里;姑娘眨了下眼,睫毛上的霜花簌簌落下,砸在棉袄上没了声响;工人悄悄咽了口唾沫,喉结在脖子上滚了一下。
第一缕晨光撕开墨色的天,旗杆顶上的滑轮 “吱呀” 一声转动,那抹红猛地向上一蹿!
广场上突然爆发出一片细碎的哽咽,像被风揉碎的潮声。
老汉猛地举起手里的塑料五角星,对着红旗的方向,浑浊的眼泪 “啪嗒” 砸在冰冷的地上,瞬间冻成了小小的冰珠,他却浑然不觉,只咧着嘴,露出没牙的牙床,又哭又笑。
姑娘猛地捂住嘴,指缝里漏出压抑的抽气声,肩膀一抽一抽的,两条小辫随着动作轻轻晃,辫梢的红头绳在晨光里闪着亮,像她心里那团扑腾的火。
工人把奖状往胸口按得更紧了,指腹在 “先进” 两个字上反复摩挲,喉咙里发出 “嗬嗬” 的声,想喊句啥,却啥也喊不出来,只觉得眼眶发烫,连带着冻僵的耳朵都烧了起来。
红旗升到顶的那一刻,风 “呼” 地一下把它展得笔直,红得像团烧不尽的火。广场上没人说话,可无数双眼睛亮得灼人,像是把这辈子的光都攒在了这一瞬。
老汉举着五角星的手微微发抖,姑娘的眼泪从指缝里渗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淌,在下巴尖凝成小冰粒;工人的拳头攥得更紧了,指节泛白,手背的裂口仿佛都在这股热劲里舒展开来。
散场时,老汉把塑料五角星小心翼翼揣回怀里,贴在胸口,走一步就低头摸一下,嘴里絮絮叨叨:
“看见了,真看见了……”
姑娘用冻得通红的手理了理辫梢,霜花落在手背上,她却像没知觉,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仿佛要把这滚烫的红,一口气说给远方的哥哥听。
工人扛着工具包往车站走,走几步就回头望一眼,那抹红在风里飘着,像在给他使劲。
他挺了挺腰,脚步里多了股子劲,冻裂的嘴角微微扬着,回去得好好干,得配得上这面旗。
他们说不出啥大道理,可那股子激动像揣在怀里的热馒头,烫得人说不出话,却能暖透整个寒冬。
陈军站在涌动的人潮里,只觉得心口像揣了团火,烧得喉咙发紧。
周围人的呼吸、哽咽、攥紧拳头的力道,他都感同身受 —— 那份滚烫的热,原是不分你我的。
眼前的仪式确实简单,没有后世那般军容如铁的阵列,没有震彻广场的步伐声,可当那抹红在晨光里向上蹿升时,他胸腔里翻涌的情感,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汹涌。
风把红旗展得笔直的瞬间,陈军忽然懂了:
有些东西,从来不会被时光磨褪色!
不管是几十年前这朴素的升扬,还是后世那庄严肃穆的阵列,从旗杆顶飘起的,始终是同一片红;人群眼里的光,心里的热,从来都没有半分虚假。
这红,这热,早刻进了骨血里,管它跨越多少时空,只要这面旗升起来,那份从心底炸开的振奋,就永远鲜活如初。
天边的阳光刺破云层,直直倾泻在五星红旗上,那抹红在光里燃得愈发炽烈,连带着广场上每个人的脸颊都被映得滚烫。
天安门城楼上的伟人像沐浴在晨光里,眉眼间的英气愈发清晰,仿佛仍在凝视着这片他亲手扶起的土地。
正是这一辈雄才大略的掌舵人,于水火中劈开新路,让华夏大地挣脱枷锁,立起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广场上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身影 —— 穿补丁棉袄的老汉、攥着衣角的姑娘、扛着工具包的工人,他们节衣缩食,把每粒粮、每寸布都掰成两半用;他们挥汗如雨,在田埂上、车间里一镐一锤地刨,才让这新生的国家稳稳站住了脚跟。
还有那些隐于幕后的名字 ——
钱老在荒漠里点燃惊雷,于老在实验室里熬白了头…… 一代大贤们躬身前行,把强国的担子扛在瘦削的肩上,让这面红旗不仅红得热烈,更红得有了底气。
风掠过广场,卷起红旗的一角,也卷起无数人心里的热。
这光,这红,这千万双手共同托举的日子,正朝着更亮的地方去。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757/2418131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