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溪头警事 > 第78章 杨锋与三黄鸡(2)

第78章 杨锋与三黄鸡(2)


“这样吧,我先送您回家,具体情况您自己跟我们杨所说。”朱景森说什么也不能收下这只鸡,他搀扶住老汉,一脚深一脚浅,大约半小时,将老汉送到了家门口。

老汉的家在前沿村村尾,一间20多平米墙体斑驳的小平房背靠着山,屋顶覆盖了一层约六七公分厚的积雪,房子旁边的小院子围着栅栏,一片莹莹白玉之上,冒出了一点点青绿,可能是老人自家种的蔬菜,还有三两只鸡在雪地里低头啄食,倒是给这不起眼,甚至是有些寒酸的小院添了一丝生机。

“老伯,您进屋,我回所里了。”朱景森将老汉安全送到家后急着要走。

“不急不急,警察同志,进来喝口热茶,我正好也有事情跟你说说。”趁着这次机会,他可得把杨锋这么多年默默无闻帮助他的事情好好跟人说说。

朱景森还没反应过来,甚至来不及拒绝,就被老汉拉进了屋。

屋内家具简陋,但收拾得整整齐齐,一盏暖色电灯炮吊在屋子正中,墙体看着像是刚粉刷过,透着白光。水泥地面也是一尘不染,唯有墙角堆放的番薯南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老汉赶忙招呼老伴泡上热茶,在沸腾的开水中加入了一勺白糖。

氤氲的热气升腾,也将老汉的思绪飘回到15年前。

老汉名唤李大福,15年前,他刚满60岁,作为村里的困难户,多年来他一直靠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

李大福的儿子智力低于常人,能自理已是万幸。老伴肺气肿多年,屋里屋外都干不了多少活。他每天上山下田,还有建筑工地多处跑,赚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医院里,得亏他身体还算硬朗,又肯吃苦,一家人才勉强渡日。

后来,老伴的身体有所好转,儿子也进了镇里一家残障企业拧螺丝,一家人的生活才算有了点奔头。

那天,他怀揣着好不容易才攒的5000块全部身家,到镇里的银行存钱。一路上,他将怀里的钱摸了又摸,生怕掉了。想着以后生活会越来越有保障,李大福满是褶皱的脸上也笑开了花。

可没想到,半道上,李大福就被人盯上了。

那人巧舌如簧,说他有渠道,如果钱存在他那里,一个月可以比银行多两倍利息,此人还能准确说出村里一些村民的名字和家庭情况,说他们都把钱存在了他那里。

李大福深信不疑,一时脑热,就将钱给了对方。

“老伴,这回我们发财了。”李大福兴冲冲回家,一边倒开水一边急切地跟正在扫地的老伴分享这件喜事。

“啥喜事?”老伴攥紧了手里的抹布,面露期待之色。现在,她的身体开始好转,儿子也有了工作,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松快。

“有钱赚……”大福把自己一早的经历跟老伴和盘托出,“等赚了钱,给你置办件新衣服,这些年,你都没有一件像样点的。”

老伴是越听越不对劲,脸色也越来越凝重:“老头子,不对劲啊,听说村里的阿春婶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好像说是被骗了。”

李大福手中的茶杯哐当一声摔落在地,水渍溅起,茶杯碎了一地。

他微张着嘴,喉咙似有什么堵着,上不去也下不来。他哆哆嗦嗦从裤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跑到村办公大楼,拨打着上面记录的号码。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李大福一阵踉跄,只觉得天旋地转。

他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的,也不知道是怎么走到溪头镇派出所的。

那天是杨锋接的警,当时他还是溪头镇派出所的副所长,他给李大福倒了一杯热茶,面色凝重,耐心地听李大福哭诉。李大福离开派出所时,杨锋从衣兜里翻出皮夹,塞给他300块钱。

一周后,杨锋找到李大福,将追还的5000块钱如数递到了他手中。

李大福颤巍巍地双手接过,不敢相信这笔钱还能回到他手中,他紧紧握住杨锋的手不肯撒开,不知该如何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当即就要扑通跪下,被杨锋一把扶起。

“大叔,以后钱财要保管好,别再弄丢了。”杨锋心平气和地说。

只是李大福不知道,杨锋为了追回这笔钱,已是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这种案件,往往是侦破难度较大的案件,很多相似的案子嫌疑人落网后钱财大抵是追不回来的。

时间就是金钱,杨锋自接到李大福的报案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布网,在县经侦大队的大力协助下,案子很快有了突破。

也亏得是李大福幸运,这位落网的嫌疑人是个谨慎的性子,这段时间骗来的钱还没敢挥霍掉。

李大福虽然家里穷,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祖训不敢忘。

钱追回来后,老俩口一直商量着要怎么感谢感谢杨锋。

“如果没有杨所,这笔钱肯定是打水漂了,咱得好好想想,让杨所既能接受又不会违反了纪律……”

“等天气稍微回暖,咱抓几只鸡苗养着下蛋吧……要不,就在这几只鸡苗中养大一只送给杨所?”老伴提议。

“我看行,就这么办,以后我们每年都给杨所养一只鸡,他是我的救命恩人,这钱要是追不回来,我还有啥脸活。”李大福是打心眼里感激杨锋。

临近春节,杨锋果然接到了李大福的电话,此时,距当时的案子已过了大半年。

李大福手里提着一只蛇皮袋,满脸局促地站在溪头镇派出所旁的小巷口:“杨所,我自己养了一只鸡,给你补补身子。”李大福结结巴巴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大叔,真不能收,我们有纪律。”以为李大福又出了事,匆匆赶来的杨锋看着眼前脾气执拗的老汉,无奈的同时心里满是感动。

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这把尺子量得准。

经过几个来回的极限拉扯,李大福竟然扔下装有三黄鸡的蛇皮袋跑了。

杨锋站在风中凌乱,简直哭笑不得。

第二天,杨锋就买了水果牛奶饼干和滋补品上了李大福家的门。

当一身便衣的杨锋大包小包出现在李大福家门口时,李大福两口子满脸不可置信。

“老李头家什么时候有亲戚了?”“还提了这么多东西?”“出手真大方?”

在村民们艳羡的目光中,李大福才回过神来。

一番寒暄后,杨锋在临行前,还悄悄给李大福的儿子塞了一个红包。等李大福发现时,杨锋早已回到所里。

打这以后,杨锋和李大福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每年春节都来往走动。

李大福每年雷打不动给杨锋养一只三黄鸡,杨锋也每年不管有多忙,都会自掏腰包提上礼物递上红包去看望李大福一家子。

李大福家有什么法律上要咨询的事情,或者身体不舒服,第一时间找的人就是杨锋。

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15年。

“杨所真的是比我家亲人还亲啊。”李大福给朱景森添了热茶,过往的点滴在外面洋洋洒洒的雪花中越发清晰起来。

朱景森捧着热乎乎的茶杯,心里也暖暖的。杨锋,一直是他工作和生活中的榜样,这个暖心故事延续了15年,杨锋竟然连一个字都没透露。

从李大福家回来后,朱景森给远在外省的杨锋打了一通电话:“杨所,您啥时候回来啊?”

“没买到除夕前回来的火车票,我们准备正月初二回。”电话那头,杨锋的心情不错。这次在外办理的是积年的一桩因建房影响采光而产生的民事纠份,当事人一直在外不肯回来接受调解,现在,通过多次做思想工作,事情有了很大进展。

“所长,李大福找我了,您和李大福的故事,太感人了,我想把这事报告给县局宣传科。”朱景森提议。

“千万别,这有啥好说的,咱们当警察的,谁手里没几个帮扶群众的事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没必要让局里知道。”杨锋乐意所里的年轻民警受到表彰,但他自己可不想成为新闻人物。

在杨锋的强烈要求下,朱景森只得三缄其口。只是每每看到这几只活蹦乱跳的三黄鸡,他心中总是没来由生出几分喜爱来。

平日里,朱景森总是有事没事来投喂,食堂阿姨笑称再喂下去,这些鸡都要进化成小猪仔了。

朱景森的思绪飘得有些远。

“嘿,景森,想什么呢?赶紧再倒些开水来。”杨锋蹲在地上,双手麻利地拔着鸡毛,嘴里哧溜哧溜地呼着气,应该是被盆里的开水烫得不轻。

“来了来了,所长,小心水烫。”朱景森回过神来,忙不迭拎来烧水壶,将刚烧开的水一股脑倒进大脸盆里。

热气氤氲升腾,看不清人的脸,杨锋用手甩了甩凝聚的蒸气,嘴里依旧哧溜哧溜地呼气:“这下鸡毛就好拔了。”

下午2点30分,杨锋让食堂阿姨将三黄鸡煮上。一个小时后,独属于鸡肉的香味飘满整个食堂。

闻香而来的几位民警,盯着泛着油光、肉质黄嫩的鸡肉直咽口水。

“这群小子,放心吧,今晚加餐。”杨锋乐呵呵地走进食堂,把鸡肉装进保温盒,留下大半锅汤和几块鸡肉,在众人惊愕的表情中,神态自若地大步离开。

当晚,潘向前打着饱嗝,揉着肚子说不了话,他担心自己一开口就想吐,辜负了所长的一番好意。

“我估摸着向前有一阵子不想吃鸡肉了。”夏雨乐捂着嘴偷笑。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637/1111105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