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第148章 张教练风中凌乱

第148章 张教练风中凌乱


跟这帮天天打游戏的程序员吹完牛逼之后,张教练这才重新忙活一下给画手们的画饼文案。

    这种文案他是亲自过手的,倒是不需要“八股文”专职秘书来代笔。

    其实“千人画师团队”这个项目成立之后,来江宁市城东区登记看看的一共一千七百多人,实际在城东区呆上几天的,只有两百二十三人。

    大部分看到此时城东区的荒郊野岭还是吓了一跳,有小山区,有矿场,有废弃的铁道,有大坟地……

    不过因为“张安健康”在这里搞了二期工程,然后又搞了一个工程设备技能培训学校,那倒也不至于说是杳无人烟。

    周围村庄还是十几二十个的。

    来学叉车、挖机的以本地人为主,附近村庄的农户学叉车的比较多,有江宁市本地户口的优势,就是去各个工厂的仓库当装卸工也是优先。

    叉车工的工资不算高,可要是仓管会叉车,那么工资就能高很多,大概能多三百块四百块钱一个月。

    这里面的逻辑就在于仓管会叉车算是加一分技能,在老板这个玩家那里是加分项;而叉车工在老板这个玩家那里就是NPC。

    讲白了,不是老板的人,也很难去做仓管。

    当然民营企业都是这么做起来的,大企业倒不至于说盯着仓管这点儿位子,那必须是行政总裁、财务总监啥的。

    如今“张安教育”和“张安工业”的企业联盟,其后勤中的食堂,也拆分了出来,纳入到了“张安食品”的管理体系当中。

    人太多了。

    本来丰邑县在“张安希望小学”附近的菌菇类大棚,只是想要试着搞一搞,张叔叔的想法也单纯,就是往沙洲市的几个衙门、学校、企业,卖一点儿是一点儿。

    结果因为是科学指导,严格规划,产量不低的同时,销路还挺稳定,至少上个月还是稳定的。

    可这个月就不一样了,这个月张大安名下所有公司都在扩招,再加上职业培训机构正式挂牌开张,还有十二月份要谈判的中专院校创办问题,那就有点儿吓人了。

    不是香菇、平菇等等产量跟不上,产量完全跟得上,关键是产值拉得太高,把丰邑县、彭城市都惊动了。

    张教练在给人画饼的时候,张叔叔也是有样学样,可你也没说这饼又大又圆还是真的啊?

    张叔叔寻思着这挣个十万八万的,也就差不多了。

    农科院的几个老头儿也想着有个二三十万,那也算是创收,为贫困乡村的农民指了一条明路。

    那么截止到张教练奋笔疾书写好《告画手如何吃饼书》这篇发言稿的时候,丰邑县陈庄镇在“张安希望小学”附近搞的菌菇培育试点基地,今年创收多少呢?

    四百五十八万元。

    超了预期的二三四十倍。

    这就麻烦了,得瞒着。

    因为曝露出去的话,那直接完了,保证周围一窝蜂全都种蘑菇去了,然后品质无法统一,接着恶性竞争,价格一跌再跌……

    这场景丰邑县的人太熟悉了,十年前大沙河旁边,可不是只有大白梨,还有苹果呢。

    现在苹果直接噶了。

    十年前还种过药材,也是一窝蜂,然后噶了。

    十年前还养过蝎子啥的……

    那真是一地鸡毛。

    也是真怕了,所以没敢到处宣扬,连当地生产队,都统一由陈庄镇的干部做工作,赶紧给我把嘴闭上。

    算上生产队的股份,总利润能分个七八十万,户均分红一万三四,本地因为生的孩子比较多,所以户均人口有六七个,那一个人头也有两千块钱左右。

    掐指一算,这不比种地强多了?

    所以即便镇上干部围追堵截、三令五申,还是挡不住有人来打听,到底那种蘑菇的生产队……挣了多少钱?

    村干部支支吾吾,镇干部哼哼唧唧,生产队的老乡嘻嘻哈哈……

    “小状元QQ糖”天天买!

    小孩子之间的体验感是不一样的,在“唐僧肉”“老鼠屎”都需要半个班级共享的情况下,突然有人实现“小状元QQ糖自由”,那必须全校皆知。

    而当全校皆知的时候,全镇皆知不过是时间问题,正如全县皆知也是时间问题。

    县里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做宣传。

    这扶贫工作做得好啊,这创收工作做得好啊,这陈庄镇风景好啊……

    至于说到了秋天就开始狂吃狗肉的张主任,市里的电视台记者来采访,他是一脸懵逼的。

    你要说采访“张安希望小学”的建设进度呢,他门儿清,他天天盯着,工地上连条狗都有名字,他都认识。

    可你要说种蘑菇怎么赚到的钱……

    “我不知道啊,这个问题真是把我问住了,我就是让农科院的人过来帮帮忙,然后白蘑菇香菇什么的长出来之后,就往外面运。不过我们工地上自己也吃的,学校里也吃的,十月份就吃油炸平菇,一天要三四千斤……”

    “那这些菌菇卖给谁了,张主任您方便透露一下吗?”

    “我不知道啊,我一直以为是卖给沙洲市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结果对一对账,还有江宁市城东区的什么厂什么培训中心。我问过的,那里也没有多少人,有些是当地批过去在市场零卖的,不知道为什么销路突然就好了。”

    “……”

    记者一脸懵,让摄像先停一下,然后对张叔叔说道,“张主任,如果是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也没关系的,您就说打开了哪里的市场。然后提一提您的初衷,对,什么五港中学?不是初中,初衷,是这么写……初心,初心,就是您一开始为什么打算搞菌菇培植扶贫项目……没有打算搞扶贫?只是为了把生产队多出来的空地用起来?不能这么讲的张主任,您是干部,您怎么这个都不懂呢?您得说是为了群众谋出路、谋发展,为建设美好生活……”

    本来彭城市的记者还想着张主任是个英明神武、智勇双全,想群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优秀干部,聊了两句就幻灭了。

    要不是张叔叔长得英俊,记者是真不想跟他多聊。

    即便只穿着一件外套,可张正东因为把老婆带身边,每天除了工地上稍微灰头土脸,其余时间那都是派头十足,“县太爷”往他身边一站都跟喽啰似的。

    颇有一种大领导“白龙鱼服”的奇妙感觉。

    现在这种感觉太对了!

    丰邑县上上下下压根没想到打开市场赚大钱原来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就是路上比较麻烦,跟车的老乡就差揣着喷子上路了。

    “油耗子”遍布方圆百里,还特么有组团的。

    得亏丰邑县的老乡现在名声在外,倒是让沛城县的老乡也沾了光,彭城市周围一片,现在都知道丰邑县有个地方的人特别抱团,“仁兄把弟”一万七千多,主打的就是“创业”底蕴十分深厚。

    导致现在市里有些跑长途开大车的,也喜欢在车的围栏上写着“丰邑大沙河”。

    对“油耗子”的威慑力相当不错,“大沙河”跟“大杀河”没啥区别。

    混口饭吃而已,谁想玩命啊。

    可丰邑县那帮老兄是真的会玩。

    谣言就是这样谣着谣着就变了味儿,之前只是说济城市那边调了人过来,现在传播成在大沙河两岸对峙。

    陈庄镇的人出去表示我他妈根本没去,但他被外地的开除出丰邑县户籍。

    你丰邑县本地人有我外地的懂丰邑县?

    而这些传奇谣言组合在一起,再加上菌菇培育试点基地搞到了钱,那自然又变了味儿,更何况在“三连状元”出来的那一段时间,张叔叔被曝光是“三连状元”的叔叔,并且为了拉扯“三连状元”长大成人,一直单身到四十岁。

    那时候彭城市的女青年都专门组团搭车去看一看张叔叔到底长啥样。

    还别说,确实挺帅的。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结了婚。

    李佳雯老师气得差点绝食,所以来彭城陪老公之后,就没打算单独留老公一个人在这里,她就是客死他乡也得守着老公。

    现在好了,老公人帅心善做事踏实,能建希望小学还能带人发家致富,甚至还培养过“三连状元”如此逆天的祥瑞出来,馋张叔叔身子的小姑娘、小寡妇能排队到沂水市。

    丰邑县过去五年咬着牙弄出来的业绩,张叔叔一个人一人就搞定了,关键是老乡们还挺服,没说又来个干部骗他们的钱。

    说有序上工就有序上工,说学习技能就学习技能,今年到十二月,光泥水匠这么一个职业,就要出第二十个培训班。

    按照之前的预计,是要通过建设“张安希望小学”这个大工程,培养大概一百到五百个合格建筑工人,而且算是技术工种,主要集中在泥水匠、钢筋工、防水工等等,泥水匠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工种,而是多个工种的集合体,什么活儿都要会。

    之所以单独把泥水匠做成重点,那是因为张叔叔的好大侄儿提醒过他,农村的人,只要稍微有点钱了,那么好的方向三件事:盖房子,讨老婆,生孩子。

    当然也有不好的事情:吃喝嫖赌抽。

    因此在工地上,张叔叔是严禁赌博的,别看这年头的丰邑县并不富裕,赌钱的场面相当夸张,现金一捆一捆在乡下赌窝的台桌上,大几十万不说是比比皆是,那也并不少见。

    而且望风的,卧底的,报信的……一个不少。

    以前张家所在五星村的周围村庄,也都差不多,张叔叔对此熟稔的很,所以根本不信本地派出所,都是直接从学生家长里面挑人组织“新联防队”或者说“抓赌队”。

    这些学生家长,现在也都是在工地上干活,有的已经被介绍到了“张安健康”的二期工程工地上。

    在负责任这件事情上,当过兵和当过校长的张正东,那确实比张大安这个畜生侄儿强得多。

    张大安才不会管你们赌博不赌博,你赌死了关他屁事,被人砍手砍脚又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只不过张正东本人感知不深,他一直都以为自己单纯地执行侄儿的最高指示。

    好大侄儿天下第一聪明,他只需问怎么做,然后去怎么做,就行了。

    因为不过脑子,直接导致彭城市的记者采访十分卡壳,张叔叔痛苦,记者更痛苦。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耳朵里仿佛还有“我不知道啊”的回音。

    万幸采访还是顺利的,张叔叔的帅照,又一次出现在了电视上。

    “……身为一个国家干部,为群众谋出路,为百姓谋发展,是我应尽的义务,也是我毕生的责任。我们不仅要让群众吃饱饭,更要让群众吃好饭,想群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脱贫致富就是一场硬仗,我曾经是一个军人,没有什么硬仗能够吓到我,同样,也吓不到跟我一起奋战的同志,以及全心全意支持我们工作的优秀群众,我相信……”

    “放屁吧,他能说出这样的话?”

    张大安看到江口卫视的转载报道,当时就觉得这他妈百分百扯淡,我的阿叔不可能这么有文化。

    自以为画饼技术过硬的张教练寻思着就自家老叔这一套,那当地老乡不得精神抖擞?

    大冬天的穿个T恤都会觉得热血沸腾,这不跟着张主任干,跟谁干?

    而张大安根本没想到这件事情的份量有多重,省里才抬了一手,张叔叔就被更上面报道了一下。

    不多,也就是报纸上的一个小方格子。

    可是几十年来,有资格在小方格子上带有全须全尾事迹报道的人,其实真没多少。

    张叔叔本人还是无所叼谓,他还让老乡们请慕名而来的人一起吃“老鳖炖狗肉”呢。

    这里面有一句关键的话,那就是张叔叔接受采访时,唯一自我发挥的内容:脱贫致富就是一场硬仗,我曾经是一个军人……

    前一句政府在官方媒体集体采用,后一句在各地军报广为传播。

    这事儿让张大安直接风中凌乱,真是太魔性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608/111109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