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 第160章 民生重建

第160章 民生重建


凛冽的寒风依旧在雪域高原呼啸,

但拉萨河谷的气氛,已与数月前截然不同。

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百废待兴、却又充满希望的忙碌。

象泉河谷通往拉萨的崎岖古道上,

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艰难跋涉。

领头的正是魏国公世子徐辉祖。

他一身戎装未卸,

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

眼神却异常明亮。

“快!把路障清开!

那边的石头,对,就那块大的,用撬棍!”

徐辉祖跳下马,

亲自指挥着一群由汉人工匠和当地藏民组成的队伍。

他们正用简陋的工具,

奋力拓宽、平整着这条连接藏区腹地与川陕的咽喉要道。

“世子爷,您歇歇吧!这活儿交给我们就成!”

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工匠抹了把汗,劝道。

徐辉祖摇摇头,

抓起一把铁锹,用力铲开冻硬的土块:

“歇什么?

早一日把‘茶马直道’修通,

藏地的牦牛、皮货就能早一日换成咱们的茶叶、盐巴!

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陛下和太子殿下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呢!”

他口中的“茶马直道”,

正是他奉太子朱标之命,

主持修建的第一条连接吐蕃核心区域与大明内地的官方商道。

此刻,在道路旁相对平坦的背风处,

已经搭起了几顶巨大的帐篷。

帐篷外,

一面“大明惠民药局”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帐篷内,

几名军医和从内地征召来的郎中正忙碌着。

他们面前排着长队,

大多是面黄肌瘦、关节粗大甚至变形的藏民。

“老人家,您这是大骨节病,是水土和吃食的问题。”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郎中仔细检查着,

一位老阿妈肿胀变形的膝盖,

温声道,

“以后啊,多吃点朝廷运来的茶叶煮的茶汤,

少吃些生冷的青稞,慢慢会好起来的。

来,

先给您敷上这祛寒活血的药膏。”

老阿妈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激,

用生硬的汉语连声道:

“谢…谢大明…谢太子…谢神医…”

帐篷一角,

堆满了码放整齐、散发着清香的砖茶。

这是第一批通过初步修通的简易路段运抵的“战略物资”。

徐辉祖的计划很明确:

以朝廷储备的茶叶为“硬通货”,

吸引藏民将富余的牦牛、马匹、皮货等送到指定地点交换。

同时,设立免费医棚,

重点诊治高原常见的大骨节病等顽疾,收拢人心。

“世子爷,您看!”

一名亲兵兴奋地指着远处。

只见一队藏民驱赶着十几头健壮的牦牛,

正朝着医棚旁的临时交易点走来。

领头的老者手里,

紧紧攥着一小块用布包着的砖茶样品,

脸上满是期待。

徐辉祖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好!

茶马互市,开了个好头!

告诉兄弟们,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谁敢克扣藏民一斤茶叶,军法从事!”

与此同时,在拉萨城郊,

一片背风向阳的山坡上,

矗立着几座造型奇特的建筑——半埋入土中的厚实土墙,

朝南一面镶嵌着大片透明度极高的琉璃窗。

这正是李祺鼓捣出来的“高原暖房”。

暖房内,温暖如春,

与外面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

李祺正蹲在一垄垄整齐的田埂边,

小心翼翼地扒开覆盖的草帘。

泥土下,

一颗颗饱满的、带着新鲜泥土气息的土豆露了出来。

“成了!真成了!”

李祺身边,

一个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农激动得声音发颤。

他是被李祺从附近农庄“请”来的种地好手,

起初对这种“冬天种庄稼”的想法嗤之以鼻,

如今却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祺拿起一个拳头大小、表皮光滑的土豆,

掂了掂分量,

脸上也满是喜色:

“老张头,你看!

这火山灰拌的土,肥力就是足!

加上这暖房保住了温度,光照也够,

这头一茬的收成,比咱们预估的还好!”

暖房里,绿油油的土豆苗长势喜人,

虽然规模不大,

但那一颗颗从土里刨出来的、实实在在的“金疙瘩”,

却象征着在这苦寒之地实现粮食自给的巨大希望。

李祺抓起几个刚挖出来的土豆,

对旁边打下手的常茂喊道:

“茂哥儿!别傻站着!

生堆火,咱们烤几个尝尝鲜!”

常茂正百无聊赖地戳着暖房的土墙,闻言眼睛一亮:

“好嘞!”

他动作麻利地跑到一边,很快升起一小堆火。

不一会儿,烤土豆的焦香弥漫在暖房里。

常茂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烫手的土豆,

也顾不上烫,掰开就啃,

烫得龇牙咧嘴也舍不得吐出来,

含糊不清地赞道:

“香!真他娘的香!

祺哥儿,有这宝贝,

以后咱们大军走到哪儿都不怕饿肚子了!

这功劳,得算我老常一份吧?

我可是天天帮你搬火山灰来着!”

李祺笑骂道:

“吃你的吧!功劳少不了你的!

等这茬收了,留好种,

明年开春,

咱们在河湟谷地、拉萨河谷,

找合适的地方大面积推广!

让这‘金疙瘩’在高原扎根!”

几日后,

临安公主朱镜静与诚意伯之女刘璟,奉皇后娘娘懿旨,抵达拉萨!

她们并非突然而至。

早在西征大军彻底平定吐蕃全境、光复拉萨的捷报,

以八百里加急传回应天时,

整个朝堂为之震动。

坤宁宫内,大病初愈的马皇后看着捷报,

听着朱元璋讲述李祺、朱标等人浴血奋战的种种艰辛,

泪湿衣襟。

她对这三个孩子的思念和担忧达到了顶点。

“重八,”

马皇后拉着朱元璋的手,

“标儿和祺儿在那么远、那么苦的地方,

为我们打下了这么大一片疆土,平定了祸患。

我这心里…既骄傲,又心疼得紧。

让镜静和璟儿去吧,

她们心思细,能照顾好自己,

也能…替我们去看看孩子们,

看看那片他们用命换来的土地。”

太子妃常氏也在一旁垂泪附和:

“母后说的是。

儿臣身子也大好了,

也想为殿下和祺弟做点什么。

让镜静妹妹和璟妹妹带着我们的心意去吧。”

朱元璋看着妻子和儿媳眼中真切的关怀,最终拍板:

“好!准了!

让镜静和璟丫头去!

带上宫里最好的药材、补品,还有…妹子和咱儿媳亲手缝制的冬衣!

告诉标儿、祺儿和老四,

家里一切都好,

让他们不必挂念,

早日凯旋!”

于是,临安和刘璟在一队精锐御林军的护卫下,

踏上了西行之路。

她们穿越了茫茫戈壁,

翻过了皑皑雪山,

历经艰辛,

终于抵达了这片承载着她们无尽思念的土地。

拉萨城门口,

太子朱标率领李祺、朱棣、徐达、常茂、徐辉祖、刘琏等一众核心将领,

早已翘首以盼。

当那熟悉的车驾出现在视野中时,

朱标素来沉稳的脸上也抑制不住激动。

车帘掀开,临安公主和刘璟在侍女的搀扶下走了下来。

长途跋涉让她们清瘦了些,

脸上带着高原特有的红晕,

但眼神明亮,精神很好。

“大哥!”

临安一眼就看到了朱标,

眼圈瞬间红了,

提着裙角快步跑了过去。

“臣等参见公主殿下!”

徐达等人连忙躬身行礼。

“徐叔叔,诸位将军快快请起!”

临安连忙虚扶,

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朱标身后那个挺拔的身影——李祺。

他黑了,瘦了,但眼神更加锐利深邃,

周身散发着一种沉稳如山岳的气质。

四目相对,

千言万语仿佛都在这一眼中。

“祺哥哥…”

临安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镜静…”

李祺看着眼前清丽依旧却多了几分坚毅的少女,

心中暖流涌动,

千言万语只化作一个温和的笑容和轻轻点头,

“一路辛苦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202/241663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