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以点控面,步步为营
“诸卿!”
朱标的声音不高,
却清晰地传入,
坡下肃立的将领们耳中,
“如今漠北初定。
然,此非终点!
草原各部,心向大明者已有,
惶惑观望者尚存,
更有冥顽不灵之辈,
潜藏沙砾,伺机复燃!
父皇旨意,当趁此大势,
犁庭扫穴,彻底收复漠北!
将此地,
真正纳入我大明之日月山河!”
他猛地抽出腰间长刀,
刀锋在冷冽的晨光中,
划过一道刺目的寒芒,
直指北方:
“徐辉祖、耿璇听令!”
“末将在!”
两位年轻悍将踏前一步,
甲胄铿锵。
“着你二人为左右先锋,
各率精骑两万,
以归义侯王保保部为前导,
分两路向北推进!
遇小股抵抗,就地歼灭!
遇部族归降,妥善安置!
遇坚城顽堡——”
朱标眼神一厉,
“报于中军,待孤亲临!”
“末将领命!”
徐、耿二人应诺,
眼中战意熊熊。
“常茂!”
朱标目光转向另一侧。
“臣在!”
常茂声如洪钟。
“你率步军及神机营为中坚,
携攻城器械、粮草辎重,
紧随先锋之后!
遇顽敌据点,给孤轰开它的大门!
遇降部,
协助先锋清点人口、接收牛羊,
分发朝廷印制的‘归顺安民告示’!”
“遵旨!”
常茂抱拳,杀气腾腾。
“李景隆!”
“你领后军,负责粮道畅通,
联络各新建卫所堡垒,
转运伤员、物资!
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殿下放心!臣定保粮道无忧!”
李景隆肃然领命。
部署完毕,
朱标目光扫过众将,
最终落在王保保身上。
这位昔日的北元齐王,
如今的大明归义侯,
一身大明制式山文甲,
沉默地立在将领队列稍前的位置,
神色复杂。
“归义侯。”
朱标的声音缓和了几分。
王保保深吸一口气,出列单膝跪地:
“罪臣在!”
“你熟悉漠北地理民情,
更知哪些部落曾真心依附北元,
哪些是首鼠两端,
哪些……手上沾满我汉民鲜血!”
朱标的声音转冷,
“大军推进,清点各部之事,
孤,交由你负责甄别、查验!
何者可赦,何者当诛,由你指认!
孤,信你!”
王保保身体微微一震,猛地抬头,
迎上朱标那坦荡而锐利的目光。
“臣……”
王保保喉头滚动,重重抱拳,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王保保,定不负殿下信重!
定不负……大明!”
......
朱标龙纛所指,
庞大的明军,再次开动。
先锋铁骑踏起滚滚烟尘,
步卒方阵如林推进,
沉稳而有力。
令人侧目的是,
在这支征伐大军,
经过后的许多关键节点,
河流渡口、交通要冲、水草丰美之地,
一座座棱角分明、颜色灰白的堡垒要塞,
如同雨后春笋般,
开始出现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
那是由“水泥”混合碎石筑成,
墙面光滑坚固,
棱角分明。
堡垒外围,
往往还挖掘了深深的壕沟。
“看!那就是咱们工兵营和匠户们的杰作!”
队伍中,
一个来自工部营造司的小吏,
指着远处一座扼守山谷的堡垒,
满脸自豪地对身边的新兵蛋子吹嘘,
“看见那棱角没?
贼寇想爬都找不到着力点!
再看那墙,
灰扑扑的,硬得跟铁疙瘩似的!
听说里头还修了仓库、兵营、水井,
屯上粮草,
几百号人守它个一年半载都不在话下!”
新兵伸长脖子看着,咂舌不已:
“我的乖乖,这才多久?
小半年吧?
就能在草原上盖起这么些个铁疙瘩?
咋弄的啊?”
“嘿,这就是咱太子殿下的高瞻远瞩!”
小吏与有荣焉,
“从去年开始,
工部就调集了大批匠户,
还有那些通过匠科考试的新晋营造人才,
带着新琢磨出来的东西,
跟着咱们修路的工程队一起,
一路往北铺!
路修到哪儿,堡垒就建到哪儿!
材料就地取材,
碎石沙子河滩边有的是!
匠户们带着图纸,
指挥着招募的牧民和归顺的部落民干活,
快得很!”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
“听说啊,
这主意最早还是骠骑大将军李祺跟太子提的,
叫什么‘以点控面,步步为营’,
再配合上咱们的新式官道和四轮大车……
啧啧,以后这漠北草原,
就是咱大明自家的后院!”
......
当朱标亲率的龙纛终于深入漠北腹地,
抵达一个名为“白水河畔”的巨大草场时,
眼前的景象,
让所有随军将士都感到一种震撼。
不再是预想中的空寂荒凉或零星抵抗。
黑压压的人群,
如同迁徙的兽群,
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他们穿着各色皮袍,
带着风霜之色,
赶着成群的牛羊。
远远望见那杆,
在风中舒展的明黄龙纛,
人群如同被无形巨手拂过的麦浪,
齐刷刷地跪伏下去。
没有号令,没有威逼。
只有一片低沉而虔诚,
用生硬汉话和蒙语混杂呼喊的声音,
汇成一片浩大的声浪,
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
“恭迎……大明天师……”
“长生天保佑……大明太子……”
“投降……归顺……”
朱标勒马驻足,
立于高坡,
俯瞰这万民跪伏的景象。
寒风卷动他大氅的下摆,
年轻的储君脸上,
并无太多得意之色。
徐达、李文忠等老将侍立左右,
王保保则落后半步,
神色复杂地看着,
这他曾无比熟悉的草原。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牧民,
被几个青壮搀扶着,
颤巍巍地来到坡下,
五体投地,
额头深深抵在冰冷的地上,
用尽力气嘶哑地喊道:
“尊贵的大明太子殿下!
科布尔部……全族……七百三十一口……
敬献所有牛羊……只求……
只求能沐浴在大明的光辉……成为大明子民……”
朱标微微颔首,
对旁边的通译官道:
“告诉他们,起来说话。
大明善待归顺之民。
牛羊乃生计之本,朝廷按价收购,不夺民产。
起来吧。”
通译官高声将朱标的话用蒙语传达下去。
那老牧民和身后的族人闻言,
先是难以置信地抬起头,
随即爆发出更大感激的哭喊和叩拜。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202/237180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