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扫荡北方之策
武英殿内山呼“万岁”声,
渐渐平息。
朱元璋珍重地将传国玉玺,
放回紫檀木匣,
亲自合上匣盖。
他深吸一口气,
压下胸中翻腾的豪情与感慨,
目光扫过阶下群臣,
最终落在李祺身上。
“李祺、善长、伯温留下,
其余人等,各司其职!”
“臣等告退!”
群臣躬身行礼,
依次退出大殿。
不少人经过李祺身边时,
都投来羡慕、敬畏的目光。
李善长走到儿子身边,
脸上是压不住的骄傲与关切,
他拍了拍李祺的肩膀,
低声道:
“好小子!干得好!
没给咱老李家丢脸!
待会儿跟爹一起回家,
你娘念叨你大半年了……”
他话未说完,
目光落在李祺身后的王敏身上,
随即露出温和的笑容,
“这位便是王姑娘吧?
一路辛苦。”
王敏连忙行礼,
姿态落落大方,
带着草原儿女特有的爽利:
“民女王敏,见过韩国公。”
她声音清脆,
并无寻常女子面对高官时的怯懦。
李善长含笑点头:
“不必多礼。
既与祺儿一同归来,
便是自家人。
稍后……”
“善长,”
朱元璋的声音从御阶上传来,
打断了李善长的话,
“让王敏丫头先去坤宁宫,
咱妹子一直念叨着,
想见见这位草原上的巾帼。
咱与你们父子,还有伯温,
有要事相商。”
他朝侍立一旁的内侍总管,
王景弘使了个眼色,
“景弘,你亲自送王姑娘去皇后那儿,
好生伺候着。”
“奴婢遵旨。”
王景弘躬身领命,
走到王敏面前,
笑容可掬却不失恭敬,
“王姑娘,请随奴婢来。”
王敏看了李祺一眼,
李祺对她微微点头,
示意她安心。
王敏这才对朱元璋和李善长等人再次行礼,
跟着王景弘离开了肃穆的武英殿。
看着王敏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
朱元璋才转身,
对留下的三人道:
“走吧,随咱到御书房说话。”
三人跟着朱元璋,
穿过重重宫禁,
来到了肃穆的御书房。
书房内檀香袅袅,
朱元璋屏退了所有内侍,
只留他们四人。
他走到御案后坐下,
指了指下首的锦凳:
“坐。”
李善长、刘伯温谢恩后坐下。
李祺则侍立在父亲身侧。
“祺儿,详细说说,
这玉玺,到底是怎么找到的?
还有标儿在漠北的情形,
北元伪庭覆灭的经过,
以及你们对漠北后续的安排,
事无巨细,都给咱说清楚!”
李祺定了定神,
知道这是老朱要听详细情况了,
就从阴山峡谷王敏为兄挡箭;
朱标围而不攻送粮送药;
王保保阵前归顺;
大军步步为营建堡修路;
寒冬分化瓦解元庭;
最终攻克和林;
又如何挪动那万斤巨像;
在成吉思汗雕像基座下,
发现隐秘石函,
如何取出这传国玉玺,
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三军将士,
山呼“身化英灵,永镇边疆”的震撼场景……
娓娓道来。
朱元璋听得极其专注,
时而拍案叫好,
时而凝神沉思,
当听到朱标那句,
“孤陨,当身化龙魂,永镇华夏边疆”时,
这位开国帝王虎目微红,
重重地一拍御案:
“好!好一个身化龙魂!
这才是咱朱重八的儿子!
这才是咱大明的储君!”
李善长与刘伯温亦是听得心潮澎湃。
李善长捻须颔首,
眼中满是欣慰。
刘伯温则抚掌轻叹:
“太子殿下仁德与威仪并重,
更兼此等气魄,
实乃大明之福,苍生之幸!”
待李祺讲完漠北战事,
及朱标设立北庭都护府,
推行汉化融合的策略后,
朱元璋沉吟片刻,
看向刘伯温:
“伯温,迁都之事,卜算得如何了?”
刘伯温立刻起身,拱手道:
“回陛下,臣已反复推算。
北平紫禁宫营造已近尾声,
龙气汇聚,根基已成。
今年十月初一,
乃甲子年、甲戌月、甲子日,
三甲汇聚,
上应紫微,下合地脉,
正是黄道吉日,大吉大利!
此日迁都,
可定我大明万世之基业!”
“十月初一……”
朱元璋手指,
在御案上轻轻敲击,
“好!那就定在十月初一!
迁都北平!”
他目光转向李祺,
“祺儿,
你此番劳苦功高。
漠北大局已定,
剩下些扫尾之事,
有徐达、李文忠他们在,
足矣。
你就不必再回去了。
留在应天,好好陪陪临安和璟儿。
待标儿班师回朝,
迁都大典之后,
咱在紫禁城,
为你们四人举办婚礼,
咱亲自为你主持大婚!
到时候咱三喜临门!”
李祺闻言,
心中甚是感动,
但想到心中的计划,
他上前一步,
抱拳道:
“皇伯伯厚爱,
臣感激涕零!
然臣尚有一策,
关乎北疆长治久安,
恳请皇伯伯容禀!”
“哦?说来听听。”
朱元璋浓眉一挑。
“皇伯伯,
漠北虽定,
然辽东及更东、更北的广袤草原、山林之中,
尚有诸多依附北元的部落,
以及女真、兀良哈等部,
如疥癣之疾,
若不趁此大胜之威,
雷霆扫荡,
恐其死灰复燃,
日后必成大患!”
李祺目光炯炯,声音铿锵,
“臣以为,
当由李文忠老帅,
率此次北征主力步卒及部分归义军,
押解重要俘虏及战利品,
先行班师回朝,
一则参与迁都盛事,
二则休整补充,以备后续征伐。”
“而臣愿与标哥、老四等人,
率我大明铁骑精锐,
并王保保所部,
熟悉地理之归义军骑兵,
组成一支快速机动之师,
自漠北和林东出!
横扫辽东及更北方的广袤之地!
扫荡残敌,收服或剿灭不臣部落!
此战,非为攻城略地,
而在犁庭扫穴,震慑宵小!
待扫荡完成,
大军可由山海关入北平,
正好赶上迁都大典!”
“辽东及北方苦寒之地,
地广人稀,部落分散。
臣建议,
可仿照漠北‘以点控面’之策,
择水草丰美、交通要冲之处,
广建水泥堡垒、驿站,
移民实边,
推广新式农具、青贮之法,
设立卫所,委派干吏,行汉化之策!
如此,
可使其,
真正融入我大明版图,
成为屏障而非祸源!
朝廷压力可减,
而北疆可固!
待此间事了,我大明便可腾出手来,
全力经略南方!”
一番话,条理清晰,气魄宏大。
朱元璋、李善长、刘伯温三人,
听得神色凝重,
陷入了沉思。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202/236179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