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太上皇李世民竟谋反?幽禁五十载 > 第108章 治国之忧

第108章 治国之忧


翌日,寅时正。

甘露殿。

李承乾坐在伏案旁,却没有批复奏疏,而是面露沉思之色。

江南道、剑南道战事已起,目前战况未知。

但李承乾却并不怎么担心。

无论是岳飞,还是徐达,他们统军本事,都是顶尖的。

而且,麾下之兵经过了淮南道、山南东道之战,可以说是能战之兵,士气正是高昂之时,加上充足的后勤保障,足额的兵饷,士兵不惜命,战则必胜想必也就是时间问题。

别看如今的江南道冯盎闹得正欢,但面对岳飞,落败之局早已定下。

他现在考虑的事情,是登基后治理大唐一事。

登基后,如何治理大唐,这是一门大而深的学问。

根据已掌握的八道州郡情况来看,目前大唐百姓的日子并不怎么好。

首先,粮食问题,是一个摆在李承乾面前的严峻问题。

高产的粮食作物,就很需要在这个阶段出现。

他想过,一旦登基,面板系统升级,想必可以更加智能些,他想要兑换一下玉米、番薯、土豆的种子、种植培育手册,也不会是难事。

也不知道升级后的系统,能否大方一点?

大唐百姓生活,连温饱线都没有达到,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李承乾意识到想要对外开战,还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最主要的还是粮食问题必须解决。

其次,复杂的税赋问题。

虽说他想要将各种不顺眼的税赋都要减了,但如果真的这么做,大唐朝廷的运转就会出现问题,到时候率先造反的恐怕不是百姓要造反,而是官吏造反了。

当然,减掉这些税赋是最终目标,但不能急,必须缓缓图之。

再次,田地的问题。

虽说他已经剿灭了五姓七望,也从他们手中收回了大量的田地,但这些田地对于整个大唐来说,还是少数。

大唐的权贵子弟,还有世家,他们侵占田地的本事一直在稳步提高,令人防不胜防。

但想要从这些人手中收回土地,那么,到时候,这些人势必会站在他李承乾的对立面。

剿灭了势力庞大的五姓七望,还有苟延残喘的关陇集团等世家,以及无数个小世家。

对于这些人,李承乾不能一味地只知道诛杀。

他需要的是拉拢一批,再打压一批。

尤其是那些侵占百姓田地,逼死百姓或者威逼百姓作奸犯科的世家,这些毒瘤,就该要切除掉,必须本着除恶务尽之意。

与田地相关的,还有一批不事生产的‘佛’。

对于真和尚,李承乾很敬重,但对于那些借着佛的名义而大肆敛财且作奸犯科之辈,他也绝不会放过一个。

仅仅通过明面上的记录来看,整个大唐寺庙占据的田地极广。

若是不对此进行限制,只怕会荼毒更深。

不事生产的假和尚,对于大唐来说,没那么重要。

至于修道中那些靠着招摇撞骗的那些人,李承乾心中也有了对付他们的方法,没犯什么人命关天之事的那些人,李承乾会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为己所用,将他们编入朝廷,然后为朝廷驱使。他们身上也不都是一无是处,至少可以研究一下火药什么之类的。

最后,是孔家的问题。

孔家侵占的田地数额很大,但是,这些田地明面上都挂靠在百姓名下,而且,之前,李承乾在收回了对孔家的优待后,这些孔家人就立即迅速作出了相应的应对之法。

对于孔家的难缠之处,李承乾也算是早有预料。

不过,这孔家也不都是一无是处。

后来的历史上靖康之变后,孔家分为南宗和北宗。

南孔彰显出来的气节,让李承乾很欣赏,他也不想一竿子打死整个孔家。

至于‘世修降表’的北孔,在明清易代时表现非常积极,缺乏士人气节,也就不被李承乾所喜欢。

他要处理的是想要挟持天下读书人与皇权对抗的一部分人,而并非大多数。

对于这些人,李承乾绝不会心存手软。

威胁他皇权统治的那一刻起,这些人就成了他的敌人。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他不会犯这个致命的错误。

还有,李承乾不理解的是,为何有些穿越者到了古代当皇帝后要亲自给皇权套个笼子,并压制皇权?他难道不知道,人心难测,那些跟随着他的那些手下,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滋生出野心来,也都是正常的。

在封建时代搞这一套,无非就是将自己的后世子孙性命交给一个未知的野心家。

一旦给皇权限制并打击帝王威严而首创的他死去,那些手下有野心的人,必然发动政变,只不过是早一些或者晚一些的区别。

想到这里,李承乾眉头紧锁。

有面板系统的他,在他这一朝自然没什么问题,可是下一个继任者呢?后继者的后继者呢?

就在这时。

无禄匆匆赶来。

李承乾思绪中断,目光瞥向无禄。

无禄立即低眉顺眼地将手中的情报递给李承乾。

李承乾没问什么,他直接摊开来看。

当他看到杜依艺昨夜回府后遭到刺杀一事,李承乾眼中的杀气骤然释放,无禄下意识地双腿跪地,将头贴在地上,身体一动不动,背后却是冷汗直流。

“查出来那些刺客的身份没有?”李承乾冷冷地问。

“回陛下,暂时还没有消息,这些刺客的身份如今还不确定......”无禄回道。

李承乾脸色一沉,“传朕口谕,让大理寺卿刘德威带人查清刺客幕后之人是谁,一个月内,朕要知道结果。”

“诺。”无禄颤声道。

李承乾忽地话题一转,“着太医令刘陵亲自前往杜依艺家中一趟,并赏赐杜依艺夫人为郡夫人。”

太医署太医令刘陵是自己老师魏徵好友,而且,此人在自己还是东宫太子时劝谏自己要隐忍,在清除朝中五姓七望大部分子弟后,空下来的太医令,李承乾投桃报李,就让刘陵顶了上去。

无禄听到李承乾的话,心想:二、三品官员妻母可封‘郡夫人’,杜依艺从四品下,这属于破格恩赏,代表着陛下对于杜司业的看重,此人,必须交好。

“诺。”无禄应声而道。

目送无禄离去,李承乾下意识地扫了一眼殿内角落的方向,没有看到司马恒,眉头微皱,“来人!”

下一瞬。

一个宦官匆匆趋步至李承乾面前跪下。

“传朕口谕,让人查一查,起居注史官司马恒为何这些日子都没有来?”

“诺。”宦官应声而退。

司马恒不在,李承乾心中对于此人还是颇有好感的。

主要是他之前写李世民的起居注,那可是执笔如刀,没有任何美化之处。

桩桩件件,都记载无误。

而且,此人,确实是一个人才,尤其是对于史书那可是如数家珍,有他在旁,相当于李承乾多了一本活着的史书,不懂的历史,还可以询问一番。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995/240974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