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灭佛决心
眨眼间,两个月时间过去了。
九月二十六日,辰时正。
李承乾结束朝会后,第一时间回到了甘露殿。
在这两个月内,魏徵将大唐各地商贩哄抬盐价一事彻底查清。
而李绩在魏徵前脚派人捉拿后,后脚就根据百骑提供的五姓七望余孽名单,跑到各地的大牢里将名单上的人全部秘密处死。
如今,魏徵在返回长安的路上。
李承乾对于李绩的做事结果感到很满意。
只是,接下来,待魏徵回到长安后,恐怕他要被魏徵堵门。
毕竟,李绩做的事情,在魏徵返回长安后,根本瞒不了一点。
但事已至此,他已经都做了,无非就是被魏徵骂个狗血淋头,对李承乾来说根本无关大雅。
想到这里,李承乾没有放在心上。
同时,李承乾在这两个月内,除了江南道和剑南道外,百骑彻底查清了大唐境内所有寺院的情况。
结合查出的事实结果分析来看,大唐境内所有寺院加起来共计占地三十万亩左右,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多么触目惊心!
而且,除了少数寺院外,大部分寺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一,为逃避赋税,私自剃度百姓,使得有些地方田地没有人耕种而荒芜;
其二,侵占民田,通过所谓的‘福报’之论欺骗百姓,赚取他们手中的田地;
其三,‘无尽藏’、‘无觉藏’等这样的高息金融借贷,摧毁了不少百姓家庭;
其四,大部分寺院所谓的得道高僧暗中养着大量女人、购买富丽堂皇的府邸、名贵的马车、价格高昂的袈裟,将寺院里的香火钱全部中饱私囊,这些高僧张口闭口佛祖,打着劝世人向善的旗帜,暗地里做的都是巧立名目的各种腌臜事。
这些寺院,在李承乾眼里,越来越碍眼。
这些寺院大多数阻碍了大唐强盛之路。
它们就是大唐的蛀虫。
李承乾眼中的杀机越来越浓。
两个多月,已经够他下定决心做某事了。
灭佛之事,势在必行。
但江南道、剑南道战事胶着。虽说岳飞和徐达每隔半个月都有捷报传来,但拿下的也不过是某州某郡。
岳飞率领的大军,还有徐达统领的军队,都逐步在推进,虽说胜势已经彰显,但江南道、剑南道抵抗越来越激烈了,在李承乾看来,这不过是那些叛乱者最后的挣扎罢了。
此外,吐蕃那边,李靖也传来了捷报。
他带着三万骑兵已经将大唐旗帜插在了吐蕃腹部了,至多再过两月,李靖就可以收复吐蕃了。
除了这些好的消息外,黄河决堤后修堤之事已经完成,那些受灾百姓也都已经安置妥当。
可以说,大唐境内,除了江南道、剑南道,其他地方也算是平静。
而且,大唐北方作物成熟后已经收割,大唐国库丰盈了不少。大唐南方水稻一年两熟,早稻成熟已经收了一次粮食,再过一个月,就是晚稻成熟再收一次粮食。
一言以蔽之,大唐各地粮仓,目前,都已经有了盈余。
李承乾为了多囤积一些粮食,将之前从五姓七望手中得到的珠宝全都分批暗中出手,从权贵世家手中换成了一石又一石的粮食,他的内库粮食再次回到了之前的水平,足足六十万石。
只是,李承乾担心有人人欺上瞒下,使得实际的收粮情况与呈递上来的情况不符,便大量派出百骑前往民间调查具体的情况。
他没想到的是:
有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故意夸大了实际情况。
还有些地方,对百姓巧立各种名目的税赋,从百姓手中获得了大量的粮食,使得朝廷威望在这些地方大减。
对此,李承乾丝毫没有心慈手软,将这些人该贬官的贬官,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并将一些粮食足额退还给百姓,此举,也让天下百姓高呼陛下圣明。
这两个月,李承乾杀了太多人,也让大唐官吏认识到了当今陛下不可触摸的一条红线,补上的官吏,根本不敢疏忽大意,老老实实地将当地收粮情况全都据实上报。
一些不正之风得到肃清,大唐的吏治也逐渐有向清明发展的趋势。
回顾着这两个月,李承乾只觉心神有些疲惫。
就在这时,无禄来了。
李承乾瞥了一眼无禄,问:“何事?”
“回禀陛下,山南西道行军总管张士贵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了一封密报。”无禄恭敬地将手中的密报递给李承乾。
李承乾眉头下意识地一皱,口中喃喃:“莫非是那些太上皇的旧部被处理完了?”
无禄没敢接话,只是低着头,躬身而立,候在一旁。
李承乾展开密报,快速浏览。
密报上说山南西道所有太上皇旧部全都被拿下,请示李承乾是直接将他们带回长安,还是直接就地斩杀再将他们的头颅带回长安。
李承乾沉吟片刻,立即写了一封密信,信上只有一句话:“将他们带回长安!”
他要借着这次机会,将这些人当着李世民的面全部斩杀掉,从而让李世民不再对复位不再抱有任何想法,同时,也是为了震慑群臣,敢于叛乱者,如同这些人一样。
写完密信后,李承乾让无禄交给百骑的人加急送往山南西道。
在无禄离去后,李承乾看着空荡荡的甘露殿大殿,也没有继续处理奏疏。
他起身走到甘露殿大殿门口,抬头望天。
白云堆成了一朵朵浪花,向着远处拍打而去。
......
崇文馆。
长孙无忌这几个月内,每天查阅大量的资料,不分昼夜地编修《晋书》。
经过这么久的时间,他终于将《晋书》完成了一半。
只是,在这期间,由于他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身体情况已经大不如前。
但长孙无忌并未在意。
或者说,他只是清醒地装糊涂。
他之前早就明白了李承乾对于他并未打算放过,并知道了李承乾对待他的方法,是想要将他累死在编书上。
在两个月之前,每天完成的都是《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还有《宣武政要》的一部分内容,以及《宣武律》的一些内容。
他每天只能有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睡眠一直不足。
几次累至昏倒,太医来了,也只是简单地开了一个方子,留了一个诊断存档。
在此期间,李承乾从未派人过来对他嘘寒问暖。
而他就是从这几件事里看出来李承乾的险恶用心。
但他为了长孙冲以及以后的长孙家,他全都忍了下来,并且,麻痹自己接受这样的命运。
谁叫当初他站错了队呢?
一切苦果,只能自己承受。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995/239061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