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太上皇李世民竟谋反?幽禁五十载 > 第150章 这件事,朕怎么能忘?

第150章 这件事,朕怎么能忘?


对于高俅的一番奉承,李承乾只是嘴角微扬,目光平静,“高俅,这种阿谀奉承的话,少在人前说,将朕吩咐的事情办好就行。”

高俅闻言,暗道:陛下的意思莫非是在暗示我——不在人前说,那就在人后说?

“诺。”高俅连忙笑着回应。

一旁跪着的无禄,在得到李承乾眼神示意后站起,恭敬地退至一旁躬身而立。

只是,他的心情却是很微妙。

他发现,高俅比他更能讨得圣上欢心。

在高俅面前,他的那些伺候人的本事,就显得黯然失色。

论察言观色,这高俅还远在他之上。

这高侍郎,还真是人才啊。无禄在心中羡慕地想道。

“诸卿,可还有其他事情吗?”李承乾扫了一眼在场众人,面露微笑。

对于江南道大捷和剑南道大捷,在场众人的心情都很不错。

而听到李承乾的问话,还不待寇准先开口,魏徵就先一步问道:“陛下,不知陛下登基那天......要不要大赦天下?”

魏徵的话,令李承乾有些疑惑。“不知魏卿为何如此发问?”

魏徵回道:“陛下,臣以为这‘大赦天下’一事有些不妥。”

“额?”李承乾诧异地看了一眼魏徵,继续说:“魏卿觉得这有何不妥之处?”

“天下各地,这牢房里总会关押着一些穷凶极恶之徒,若是因为大赦天下而放了他们,那么,那些苦主恐怕会对大唐心存怨恨。”

“臣以为,在陛下登基之日那天,可以赦免一些不是犯了重罪的那些人。有的罪可以赦免,有的罪不能赦免,这赦与不赦如何裁定,可由刑部或大理寺尽快拿出一个章程。”

“孔圣人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而为,民风必然淳朴。”

“此外,陛下还可以借着登基一事减免天下岁租,让天下百姓能够感受到陛下对他们的照顾,这天下百姓......他们也就会对陛下、对朝廷感恩戴德。”

“还有,陛下可以下道旨意,以后由朝廷的人出面,前往各地,对于那些贫苦的老弱妇孺......”

“可以定期带着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登门发放,进行慰问。对朝廷来说,这些根本花不了多少钱。臣听说陛下的内库有......”

“至于其他生活困难之人,也当妥善安置。陛下也可效仿以前太上皇的做法,民八十以上赐粟帛,百岁加版授......”

李承乾听完后,目光一闪,暗道:这魏徵是盯上了朕的内库了?

李承乾思索着魏徵提出的这些建议,片刻后,方道:“魏卿所言,有关大赦天下之言、减免天下岁租,朕心甚慰。但魏卿后面所言,朕觉得不妥,朕另有想法......”

魏徵脸色一正,看向李承乾,“不知陛下的想法是......”

“对于天下贫苦的老弱妇孺,以朕之见,这无偿发放东西一事不妥。朕的内库,那些钱粮也是钱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朕以为可以帮助朝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换取报酬,劳而有所得。当然,若是他们家中有因参军入伍之人而战死或其他为大唐方面做出功劳的除外。”

“至于魏卿所言的太上皇做法‘民八十以上赐粟帛,百岁加版授’,朕也以为有些不妥。”

“这‘民’若是向着大唐倒还好说,可若是这民不是向着大唐,或者这‘民’在当地有些声名狼藉,有过作奸犯科的劣迹......”

“这类人,即便是年纪大了,哪怕活到百岁......魏卿觉得朝廷对他们施恩,他们会对朝廷感恩戴德吗?”

“当然,这件事可以做,但必须先查明此人在当地风评如何。对于有德行的人,甚至德高望重之人,朕还是乐意赐八十以上之人粟帛,百岁加版授......”

话音刚过。

魏徵肃穆着脸道:“陛下圣明!”

紧接其后,寇准等人纷纷附和道:“陛下圣明!”

“吐蕃那边有传回新的战报吗?”李承乾问。

寇准接言道:“陛下,李将军应该是深入吐蕃腹地,加上战场上瞬息万变,以及路途遥远……”

李承乾直接打断道:“朕知道了。还有,最近没有传出李靖的谣言?”

话罢,李承乾的目光里透出一片冰冷之色,杀气骤然升起。

大殿为之一静。

见此,李承乾的眸光有些阴沉。

他没想到关于李靖的谣言真有,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有些人还真是不知死活。

“都说说看,这些谣言都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李靖在边疆外为大唐开疆拓土,生死已经置之度外,这些传出李靖谣言之人,他的良心被狗吃了?不,狗都嫌弃……”

“没有这些将士守卫着大唐,他们哪能过得去安定而优渥的生活?”

“魏卿,给朕查!朕要看看究竟是哪些阴暗的鼠辈想要污蔑朕的功臣,污蔑大唐的功臣。对这些人,朕一个都不想放过……”

“将士在前线出生入死,有些人就知道在后面拖后腿,蝇营狗苟,算计来算计去,只盯着手中的眼前利益,根本不顾大唐死活……”

“这种人,可恨!简直该死!”

看着李承乾勃然大怒的模样,在场众人纷纷噤若寒蝉。

魏徵没有一点犹豫,立即回道:“诺。”

对于这些乱传谣言之人,魏徵也很生气。

这些人企图用这样的卑劣手段而让君臣相疑,居心叵测,往重了说,这是在祸乱大唐。

在魏徵看来,君臣共治,治出一个大唐盛世,从而君臣美名永相传,名留青史,这样难道不好吗?

有些人就是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

竖子不足与谋!

早些将这样的蛀虫清理掉,也是一件好事。

在他想着这些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了几个怀疑对象。

至于究竟是谁,只需要循着蛛丝马迹,一查便知。

李承乾心中的怒气,就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诸卿若是没有其他事的话,就退下吧!”李承乾忽地开口道。

众人闻言,纷纷道:“诺。”

待众人离去后,甘露殿角落的司马恒还在奋笔疾书,神色肃穆。

李承乾见此,摒弃心中杂念,开始埋头处理伏案上已经堆积如山的奏疏。

就在此时,甘露殿阴影角落中的百骑低着头躬着身来到李承乾面前,低语道:“陛下,之前您说江南道和剑南道收复后,就会在大安宫外处理那些太上皇旧部……”

李承乾神色微怔。

旋即,他目光一冷,喃喃道:

“这件事,朕怎么能忘?怎么会忘?”

“待酉时正,将那些人押到大安宫外……”

“至于太上皇……一并请出来,好好看看他的这些旧部,让他们之间做最后的告别,朕此次也算是对太上皇宽容大度了。”

话音落,百骑嘴角一抽。

他面露恭敬,沉声道:“诺。”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995/2371976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