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做个架子,就能磨面了!
灵草空间里的第三天清晨,一轮温和的“太阳”将金色的光辉洒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清新气息。
经过两天高强度的石匠活,兄妹三人的身体却没有丝毫疲惫,反而因为昨晚香喷喷的灵玉猪肉串和一夜安稳的睡眠,一个个精神饱满,眼里闪着光。
吃过简单的早餐——热乎乎的灵米粥配上几块昨天剩下的烤肉,王小虎擦了擦嘴,看着院子中央那两个静静躺着的、凝聚了他们心血的巨大石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哥,咱们今天就把它们装起来吗?”王小牛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他绕着磨盘走了两圈,跃跃欲试地捏了捏拳头,感受着体内涌动的力量。经过这两天的锻炼,他感觉自己对力气的控制又精进了不少。
王小花也仰着小脸,满眼期待地看着哥哥:“哥,装好了是不是就能磨面,吃大肉包子了?”
“哈哈,就惦记着你那口吃的。”王小虎笑着刮了一下妹妹的小鼻子,然后摇了摇头,说道:“别急,还差最后一步。你们想啊,这磨盘要是直接放地上,咱们辛辛苦苦磨出来的面粉,不就全都掉进泥里,白费劲了吗?”
弟妹俩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对哦!”王小牛一拍脑门,“得有个东西在下面接着才行。”
“那……那我们用什么接呀?用大木盆吗?”王小花眨巴着大眼睛问道。
“用木盆也行,但不够稳当,也不方便。”王小虎胸有成竹地说道,“所以,今天,咱们不当石匠了,改行当木匠!咱们要给这石磨,亲手打造一个又结实又漂亮的底座和架子!”
“当木匠?”弟妹俩的眼睛瞬间又亮了。对他们来说,跟着哥哥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做,比任何游戏都有趣。
“没错!”王小虎大手一挥,指向不远处那片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竹林,“走,咱们的材料,就在那儿!”
兄妹三人很快就来到了那片他们亲手开辟的云雾竹林前。
这里的竹子,每一根都长得笔直挺拔,翠绿的竹竿上仿佛流淌着一层温润的光泽。因为常年被灵气滋润,又用灵泉水浇灌,这些竹子早已脱胎换骨,其密度、硬度和韧性,都远非凡品可比。
“哥,你不是说要砍木头吗?这里都是竹子呀。”王小花拉着哥哥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
王小虎蹲下身,耐心地解释道:“小花,做架子,用普通的松木、榆木当然可以。但是,哥想给咱们的石磨,配上最好的家伙事儿。”
他伸手拍了拍身边一根比成年人胳膊还粗的灵竹,竹身发出“邦邦”的闷响,声音清脆而厚实,完全不像空心的竹子。
“你听听这声音。这里的竹子,天天喝灵泉水,长在云雾里,早就不是外头那些普通的竹子了。它们的骨子里,都透着一股灵气。用它们来做架子,不但比很多木头都结实,用个几十年都不会坏,而且还带着一股清香味,好看又好用。”
更重要的是,王小虎心里清楚,处理这些灵竹,比去砍伐那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风干处理的原木,要方便快捷得多。对于急着想吃上白面馒头的弟妹俩来说,这是最优选择。
“哇,原来是神仙竹子!”王小花听懂了,眼睛弯成了小月牙。
王小虎站起身,看向弟弟:“小牛,还记得哥昨天教你的,怎么用巧劲,怎么控制力气吗?”
“记得!”王小牛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昨天开凿石盘的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好,那你今天的任务,就是砍竹子。”王小虎早就用精神力扫过这片竹林,挑选出了几根年份、粗细、长势都最完美的灵竹。他指着其中一根说道:“咱们需要四根这么长的,用来做石磨的四条腿,一定要一样长。还需要六根稍微短一点的,做连接的横梁。最后,再挑一根最结实、最有韧性的,做推磨用的推手。”
他用手仔细地在空中比划着每一段需要的长度,并用心记下。
“交给我吧,哥!保证完成任务!”王小牛信心满满地接过了王小虎递给他的那把精钢砍刀。这把刀是山贼的遗物,经过王小虎用灵力重新淬炼打磨,锋利程度远胜从前。
王小牛走到选定的那根灵竹前,没有像以前那样,凭着一股蛮力就抡圆了膀子猛砍。他学着哥哥的样子,沉下心,先是绕着竹子走了两圈,用手感受了一下竹身的质感,又抬头看了看竹子的走向,似乎在寻找一个最佳的下手点。
他深吸一口气,将体内修炼出的内息缓缓运至双臂。然后,他摆开一个稳健的马步,眼神一凝,手中的砍刀划出一道干净利落的弧线,带着一股破风之声,精准地劈在了竹子根部以上三寸的位置。
“唰!”
一声极其清脆的轻响,只见竹屑飞溅,坚韧的竹身上瞬间出现了一道深达半寸的切口,切面光滑如镜,没有丝毫的毛边。
“好!就是这样!”王小虎在一旁看得暗自点头,大声赞许道,“力道用得恰到好处,落点也准!继续保持!”
受到哥哥的肯定,王小牛心里美滋滋的,更是干劲十足。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调整了一下呼吸,再次挥刀。
“唰!唰!唰!”
他一刀接着一刀,每一刀都精准地劈在同一个切口上。他的动作富有节奏,不像是在砍竹子,反而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匠人在进行雕琢。很快,只听“咔嚓”一声,伴随着竹叶的沙沙作响,那根粗壮的灵竹便朝着预定的方向,缓缓地倒了下去,没有砸到周围任何一根其他的竹子。
“哥,我砍倒了!”王小牛看着自己的成果,兴奋地喊道。
“干得漂亮!”王小虎走上前,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咱们继续,把剩下的也都砍下来。”
一个上午的时间,在兄妹三人的通力合作下,所有需要的竹材都准备齐全了。王小虎带着弟妹,将这些青翠沉重的竹子运到了山脚下一片开阔的草地上,这里就是他们今天的“木工房”。
王小虎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墨斗、尺子、钢锯和几把大小不一的凿子。这些工具,大多是他用山贼留下的兵器废料,自己动手改造的,虽然样子朴素,但都异常顺手好用。
他将一根最长的竹子放在两块石头上架好,然后取出墨斗,让王小花拉住墨线的一头,自己则在另一头仔细比量着尺寸。
“小花,抓紧了,别动。”
“嗯!”王小花用尽全身力气,小脸绷得紧紧的。
王小虎确认尺寸无误后,捏住墨线中段,轻轻往上一提,然后一松。
“啪!”
一声清响,一道笔直的黑色墨线,瞬间印在了翠绿的竹竿上。
“哥,这是做什么呀?”王小牛好奇地凑过来看。
“这叫弹线,是木匠活的第一步。有了这条线,咱们等会儿下锯的时候,就不会锯歪了,保证每一根‘腿’都一模一样长。”王小虎一边解释,一边开始在竹子上标记其他需要切割和凿孔的位置。他的动作娴熟而精准,脑海中,一个完整的石磨底座三维图纸已经清晰地构建出来,每一个部件的尺寸,每一个连接点的结构,都了然于胸。
画好所有的线后,就轮到最关键的制作环节了。
王小虎取出一把小巧的钢锯,开始切割。他负责的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制作榫卯结构。
石磨沉重,运转起来晃动极大,底座的稳固性是重中之重。王小虎从一开始就决定,绝不用一根钉子。他要用华夏传承了数千年的、最顶级的木工技艺——榫卯,来打造这个架子。
他先拿起一根准备做立柱的竹子,将其固定好。然后,他换上一把平头凿子,对准了墨线标记好的位置。
“小牛,小花,你们看好了。”王小虎的声音变得严肃而专注,“接下来,哥给你们变个魔术。”
他左手稳稳地扶住凿子,右手握着一把木锤,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咚!”
他挥动木锤,沉稳而有力地敲在了凿子末端。
坚韧的竹材应声裂开,竹屑向外翻飞。他没有停,一锤接着一锤,敲击声富有节奏地响起。
“咚!咚!咚!”
他的动作不快,但每一锤的力道都控制得妙到毫巅,既能保证凿子稳定下切,又不会因为用力过猛而损伤竹材。随着他的敲击,一个方形的孔洞,正在竹子坚实的壁身上慢慢成型。
王小牛和王小花都看得呆住了,他们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
很快,王小虎停了下来,他换上一把更小的凿子,开始对孔洞的内壁进行精修。他的手腕灵活地转动,将孔洞的四壁修整得光滑平整,四个角也变成了完美的直角。
前后不过一刻钟的功夫,一个方方正正、深浅一致的卯眼,就完美地呈现在了竹竿上。
“哥……这就是你说的魔术吗?”王小牛凑上前,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戳了戳那个卯眼,感觉里面平滑得不可思议。
“这还只是魔术的一半。”王小虎笑了笑,又拿起另一根准备做横梁的竹子。
这一次,他没有凿孔,而是在竹子的末端,用锯子和凿子,削出了一个凸起的、和刚才那个卯眼大小完全一致的方形凸榫,也就是榫头。
“来,小牛,你来试试,把这个,插进刚才那个洞里。”王小虎将两根竹子递给弟弟。
王小牛将信将疑地接过,他学着哥哥的样子,将榫头对准卯眼,轻轻地往里一推。
一开始还有些阻力,当他稍微用了一点力气后,只听“咔”的一声轻响,榫头便严丝合缝地滑入了卯眼之中。
他试着晃了晃,两根竹子连接的地方纹丝不动,仿佛天生就长在了一起。
“哇!”王小牛的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哥!这!这也太神奇了!它怎么就卡住了?比用绳子捆的还结实!”
王小花也跑过来,摸了摸连接处,小脸上写满了震惊和崇拜:“哥哥好厉害!竹子和竹子,自己抱在一起了!”
“哈哈,说对了,就是抱在一起。”看到弟妹俩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王小虎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他一边继续制作,一边用最简单的话给他们讲解:
“这个,就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几千年的大智慧,叫‘榫卯’。凸出来的叫榫头,凹进去的叫卯眼。一榫一卯,一阴一阳,就像人的两只手,只要扣在一起,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把木头和木头,牢牢地锁死。不用一根钉子,不用一滴胶水,就能盖出几百年不倒的房子,做出用一辈子都不会散架的家具。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本事!”
这番话,弟妹俩听得是半懂不懂,但他们能感觉到,哥哥说的这个“榫卯”,是一种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东西。他们看哥哥的眼神,已经从单纯的崇拜,多了一丝深深的敬畏。
接下来的时间里,兄妹三人就真的像一条高效的流水线,开始了默契的配合。
王小虎负责所有最核心、最精细的榫卯制作。他的心神完全沉浸其中,手中的凿子和锤子仿佛成了他手臂的延伸,每一次切割,每一次敲击,都精准无误,充满了韵律感。
王小牛则成了哥哥最好的帮手。他负责用砍刀和钢锯,按照哥哥画好的线,进行粗加工,比如将竹子劈成竹条,或者将长竹竿截成需要的长度。他的力气大,干这些活效率极高。
而最细心的王小花,则领到了一份同样重要的工作。她拿着一块细砂纸,仔细地打磨着每一根切割好的竹子边缘和表面,确保上面没有一丁点的毛刺,不会在使用的时候扎到手。她干得极其认真,小小的身影穿梭在草地上,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金色的阳光透过竹林的缝隙,洒在他们专注的脸上。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襟,但没有一个人喊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洋溢着一种创造的快乐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斜对门的九十五号院里,此刻也升起了袅袅炊烟。阎埠贵家里,阎大妈正搅和着一锅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嘴里还不停地数落着:“就这么点棒子面,还不够塞牙缝的,这日子可怎么过哟。”阎埠贵则坐在桌边,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盘算着下午去学校能不能顺点粉笔头回来给孩子练字。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就在他们斜对门那个破败的院子里,正发生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关于美食和富足生活的序幕,正在悄然拉开。
一个多时辰后,当太阳升到头顶时,石磨底座的全部十二个零件,都加工完成了。
王小虎将四根立柱和八根横梁在草地上整齐地摆开,每一根都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个榫头和卯眼都像是精密的艺术品。
“来,小牛,小花,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王小虎拍了拍手上的竹屑,笑着招呼道,“咱们一起来把它拼起来!”
“好!”弟妹俩兴奋地应道。
王小虎拿起一根带着两个卯眼的立柱,将其竖在地上扶好。然后,他拿起一根带着榫头的横梁,将榫头对准了立柱下方的卯眼。
“小牛,拿那把木锤,对,就是那个。看到没,从这边,对着横梁的这个位置,轻轻地敲。”他指着横梁的另一端,耐心地指导着。
“好嘞,哥!”王小牛拿起木锤,学着哥哥的样子,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敲了一下。
“咚。”
一声沉闷的响声,榫头严丝合缝地嵌入了卯眼之中。王小虎松开手,那根横梁就稳稳地和立柱连接在了一起,连接处紧密得连一张纸都插不进去。
“哇!真的连上了!”王小牛兴奋地又敲了几下,直到榫头完全没入。
在王小虎的指挥下,兄妹三人合力,将一根根竹制零件拼接起来。
“小花,把那根短的递给哥哥。”
“哥,是这根吗?”
“对!小牛,敲这边,再来一下,好,到位了!”
“咚!”“咚!”“咚!”
清脆的敲击声在空旷的草地上回响,一个坚固、稳定、充满了结构美感的竹制四方底座,就在他们眼前,从一堆零件,奇迹般地组合成型了。
接下来,是制作磨盘的承托盘和出粉的漏斗。
王小虎用之前劈好的细竹条,凭借着脑海中完美的编织技艺,双手上下翻飞,很快就编织出了一个圆形的、比下磨盘略大一圈的浅盘。这个浅盘将被安放在底座之上,用来承托下磨盘。
他又巧妙地在浅盘的一侧,留出了一个缺口,并在缺口下方,用一截粗竹筒做了一个导流槽。这样一来,等石磨转动起来,磨好的面粉就会顺着磨盘的离心力,被甩到承托盘上,然后汇集到缺口处,再通过这个导流槽,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最后,是推手。
王小虎选了那根最有韧性的竹子,将其截成合适的长度。一端用刻刀仔细地削尖、打磨,确保能顺利插入上磨盘预留的孔洞里,并且转动灵活。另一端则打磨得异常光滑圆润,方便手握发力。
至此,所有的配件,全部制作完毕。
王小虎后退了几步,看着眼前这些凝聚了他们兄妹三人整整一天心血的部件——两个厚重古朴的磨盘,一个精巧坚固的竹架,一个实用方便的推手,心中充满了即将大功告成的喜悦和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走,咱们把这些宝贝,都搬回咱们院子里去!”王小虎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大手一挥,豪情万丈地宣布。
“然后,咱们就把它组装起来,正式开始磨面!”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940/2416735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