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偷偷发展,我的科技领先上千年 > 第211章 月宫、太空港

第211章 月宫、太空港


蓝星基地研发中心。

巨大的全息星图无声运转。

映照着宇宙的深邃与基地的繁忙。

沈渊的目光并未过多停留在星图上那代表苏瑶舰队凯旋归来的蓝色光点群。

星海平静的汇报声在耳边响起:“‘空城’行动完成度100%。

目标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后残部已撤离。

威慑信息明确传递,猩球长老‘磐石’扮演成功。

苏瑶小姐姐正在率队返航。”

“嗯,意料之中。”

沈渊淡然地应了一声,头也没抬。

视线完全聚焦在面前另一块悬浮的光屏上。

那上面流淌着的是比星辰轨迹更让他着迷的符号。

量子力学公式与复杂的空间拓扑模型!

他修长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

偶尔停顿,陷入沉思。

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纯粹求知的光芒。

对于苏瑶的行动,他早已心中有数,并未在他心中掀起太大波澜。

战略威慑本就是计划内的一环。

有星海辅助、二代玄级星舰的强大和猩球军团的执行力,成功是必然的事件。

但他此刻的心神。

却已被一个更重要、也更深远的技术瓶颈牢牢占据。

正是基地得以进行超远距离即时通讯的核心技术:量子纠缠通讯网络。

“理论上量子纠缠通的非局域性和瞬时关联。

即使跨越宇宙两端930亿光年的距离也能维持关联……这是多美妙的特性!”

沈渊低声自语,指尖划过一行描述量子纠缠超距作用的公式。

他的眉头却微微蹙起。

但粒子状态变化的随机与不可控,导致一般情况下无法主动编码信息。

所以目前蓝星人类现有的量子通信技术仍需依赖经典通信渠道。

如光纤、电磁波等,受到光速制约。

这在动辄以光年计的广阔星空里可不行。

而基地目前的量子纠缠通讯技术。

是他突破了“粒子状态无法主动编码信息”这一世界性难题后的成果。

它确实摆脱了光速限制,实现了点对点的瞬时信息传递。

是基地得以在太阳系内外高效运作的神经网络。

然而,随着“深空拓荒者”将触角伸向10光年之外。

依赖沿途布设的量子中继器构建的网络,其弊端开始逐渐显现。

“两个相邻中继器之间,信息传递确实是瞬时的,几乎零延迟。”

沈渊调出通讯延迟数据图表。

图表清晰地显示着随着距离增加、中继节点增多。

延迟曲线开始呈现缓慢但明确的上升趋势。

“10光年内,延迟控制在50毫秒内,尚可接受,对战术指令影响微乎其微。”

他的手指点向代表20光年边缘的一个数据点。

“但到了这里,中继器数量几何级增长。

路径优化复杂度飙升,延迟已攀升至接近200毫秒。”

沈渊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200毫秒,在星际战场上,足以决定一支舰队的存亡,一次关键拦截的成败!

更遑论未来向50光年、100光年乃至更深处探索?”

他凝视着光屏上那些代表纠缠粒子对的抽象模型,仿佛要将它们看穿。

“问题在于中继器的‘解码-再编码-传递’过程。

虽然基于量子逻辑,但仍需经典计算参与。

每一次中继,都需要对纠缠态进行测量、解读、再生成新的纠缠对并定向发射。

这个过程本身虽然极快,但叠加起来,就像接力赛。

接棒的次数越多,累积的‘操作时间’就越长,延时也就越明显。

距离越远,需要的中继节点越多,这道‘墙’就越厚。”

他关闭数据图表,重新打开那份复杂的空间拓扑模型。

“必须优化中继器的信息处理核心,扩大连接范围,甚至……

探索直接跨越中继器层级,实现更深层纠缠态操控的可能性?

或者寻找一种更高效的量子信息编译方式,减少经典计算的负担?”

沈渊深吸一口气。

将关于“惩戒”舰队狼狈逃离的画面彻底从脑海中驱散。

苏瑶的胜利是战术层面的成功。

而他面对的,是支撑基地未来走向更广阔星海的基石问题。

“星海,暂停其他非核心算力调用。

集中资源,重新建模量子纠缠态在长程多中继网络下的信息流动力学。

我要所有‘深空拓荒者’传回的通讯延时日志,精确到每一次中继的耗时。

另外,调阅比邻星数据库中所有与量子信息传输相关的理论。

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许有启发。”

“指令已确认。算力集中,数据调取中。

量子通讯升级项目优先级:最高。”

星海的投影微微闪烁,庞大的计算力瞬间转向。

他再次沉浸在公式与模型的海洋中,外界的一切喧嚣仿佛都被隔绝。

就在沈渊心无旁骛地攻克量子通讯难题时。

现实世界的蓝星上,一场没有硝烟却剑拔弩张的较量正在上演。

……

月球正面,静海以东偏南的广袤月海区域。

这里,一座被炎黄国命名为“月宫”的小型基地。

如同镶嵌在灰色荒漠中的一颗明珠。

正悄然改变着人类太空探索的格局。

经过两年近乎倾国之力、夜以继日的建设。

在月神穿梭舰强大的物资投送能力保障下。

在沈渊提供的初级基因强化药剂提升了关键科研人员身体素质和思维敏捷度的加持下。

“月宫”基地已初具规模。

数千平方米的穹顶生态区内,模拟蓝星环境运行良好。

绿意盎然,为数十名常驻的顶尖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生存保障和研究环境。

基地主体深入月壤之下,结构坚固,功能齐全。

采矿机器人日夜不息地在基地周边区域作业。

将富含氦-3、钛铁矿、稀土元素等宝贵资源的月岩粉碎、提炼。

源源不断地输送回基地的加工厂或储备仓库。

一艘月神穿梭舰如同忠诚的卫士。

静静地停泊在基地旁专门修建的着陆坪上。

流线型的舰身在永恒的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芒。

与此同时,在距离蓝星数百公里的轨道上。

曾经的“天上宫”空间站早已脱胎换骨。

它不再是几个舱段拼接的实验室。

同样经过两年时间,依托月神穿梭舰的疯狂运输。

天上宫已扩展成一个直径超过两公里的小型太空港口。

巨大的环形结构缓缓旋转,提供模拟重力。

拥有多个大型对接坞、具备完整物资中转、

舰船维护保养甚至是零配件自动化生产能力。

太阳能帆板如同银色的翅膀伸展开来,吸收着恒星的能量。

港口区域灯火通明,小型工程艇穿梭忙碌,一派繁忙景象。

其规模远超昔日的国际空间站,如同悬浮在近地轨道的一座小型钢铁城市。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792/2437093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