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上哪儿找两万颗脑袋
【不管怎么说,至高无上的顺天圣皇帝陛下,抵达了他忠诚的云州后,耗时不到三月,就将盘根错节的世家扫荡干净了。】
【同时,顺天帝还将云州官商勾结,趁机垄断郡内所有的粮食生意,继而大捞特捞的一干人等,尽数捉拿。至于怎么处理他们,贪得少,那就家产充公;贪得多,那……圣明仁慈的顺天陛下,自然会按祖宗章程办事。】
【当年顺天帝大父,也就是靖高祖那会儿,因为出身卑微没少被剥削,对贪腐更是深恶痛绝,便定下了按赃款数额杀人的法子。】
【你贪得多,那你九族自然都会消消乐。但高祖皇帝多半没有想过,后世贪官污吏捞钱的手段,从黔首身上榨油水的法子,早就出现了技术迭代,甚至这位云州前郡守贾璋还有了个在后世被称为“传销”,但在靖朝大背景下,集聚创造性想法——那就是对不同索贿区块进行分包,那索贿金额高分到手里的钱就多。这可就大大刺激了底层官员的工作积极性了,还大大提高了整个贪官污吏组织的运转效率,造就了一个前人根本无法匹敌的惊人赃款数额。】
【顺天帝在抄没这位云州前郡守奢靡豪华的府邸后,分别从砖块下头,荷花池里以及府库翻找出百余箱珠宝器物,还缴获了十万余两黄金、五十万贯铜钱,两千余张商铺农庄宅邸的地契。】
【这空前的赃款数额,随行的顺天帝心腹拨弄算盘,半炷香才估出了需要砍多少颗脑袋。很遗憾,这名巨贪的九族,九族的九族,九族的九族的九族都算上,也没到两万三千余颗脑袋。这事情就有点难办了,上哪儿再去凑点人呢?】
【顺天帝下意识地扫向,在云州前郡守手下办事的官吏们……】
【官吏们人都麻了,他们是目睹着往日里长袖善舞、能言善辩的同僚被一个个拉走,走时还哭天喊地地求饶,就算确信自己是府衙里不起眼的小角色,还因为木讷内敛不受上峰待见,捞油水的好事绝对轮不到自己。当然从眼下的来看,还得多谢郡守不重用之恩。】
【但整日被忐忑焦虑的情绪环绕,也让官吏们整个人处于崩溃的边缘,生怕这位活阎王,给自己定个“知情不报”、“渎不职守”、“敷衍塞责”的罪名,也给他们来个脑袋搬家。】
【毕竟,西市口浓重的血腥味,时刻提醒着他们,做事务必谨小慎微、廉洁奉公。如若不然,那将云州官场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顺天圣皇帝,保不齐就率三千精兵,来逮他和他九族凑数了呢?!】
【最后,顺天帝还是没能成功的遵照祖宗章程,砍满那么多脑袋。因为云州本就地广人稀,能搁这种贫瘠荒蛮的地界做郡守,还迟迟找不到关系调回天子脚下的,就算有宗族,也肯定不是五姓七望那些世家大族。顺天帝把这位胆大包天的巨贪九族犁了一遍,不分男女老幼,甚至连给郡守家看门的两条巨型恶犬都没放过,也才堪堪凑到了千余。顺天帝也没打算在这儿搞种族灭绝,把云州直接推回史前时期。只得悻悻收手,表示只能如此了。】
如果说先前文武百官,是震惊于在偏远贫苦的云州,郡守居然能捞到这么多的赃款,居然堪堪跟去年靖朝收到的所有税赋总额持平的时候。
在听到后头,顺天帝堪比高祖一次性收割成千上万颗脑袋的治贪手段,在场众人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手段真是太狠辣了!
但介于顺天帝曾考虑过按照祖宗章程办事,真打算凑满两万三千颗人头,这区区千余颗脑袋,似乎听上去也没有那么夸张了。
朝臣们自我安慰的同时,牢记早朝结束后,立刻去查探亲族下属中是否有贪污受贿,不遵法度的人。
若是有趁早扭送到衙门,省得让这种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若是没有,也得将容易生事的族人,好生敲打一番。
不然,他们屁股底下坐的位子和脖子上顶的脑袋,可都不稳当啊!
无人注意的角落。
内侍总管嘴唇,也开始哆嗦起来。
他今日代陛下去召各位皇子殿下,来未央宫观看天幕,好几位殿下悄悄塞给自个的小金花生还能要吗?
若是未来的顺天大帝就藏在其中,故意塞银钱给自己,钓鱼执法……
内侍总管感觉袖中沉甸甸的小金花生,烫得惊人,皮肉都感到阵阵被烙铁炙烤的刺痛。
也顾不上心疼钱了。
他一会儿就赶紧把赃物送回去!
【顺天帝抄没这么多赃款,可以说是一波肥了!府库是变得充盈了,但云州的人才储备急需填补。】
【因为云州上下的官员少了大半。尤其是郡守这类要职,管不住掏别人钱袋的手,几乎全都无了。若不是担心高高悬于头顶的铡刀落下,仅存的官吏们被逼出了超强的求生欲,一个个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上值不再闲聊作诗品茗,而是伏案笔走龙蛇,库库干活,工作效率更是翻了三翻。不然恐怕云州府衙的公文,都得堆积成山。】
【但总往死里压榨这批官吏,不是个事儿。】
【顺天帝需要选一批新的官吏,但选适合授官的人才,其实很有讲究的。】
【先秦遵循的是世官制,官职全都是世袭罔替的,权利长期垄断在一批人手中,这绝对无法形成良性发展的。因为阶级固化,你爹是中书令,你就算是个只会阿巴阿巴的傻子,也能当中书令。需要贤能之辈担任的官职,被愚笨的纨绔子弟占据,真正的人才只能散布四方。】
【所以,靖朝接替秦朝统治中原大地后,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历经两代帝王的完善,形成了察举制的雏形。由地方举荐“德才兼备”的人才,中央考核后授官。】
【察举制在最开始推行时,肯定是好的。但顺天帝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最大的漏洞:德才兼备是由地方官员来评判的,极有可能被当地世家门阀所操控,使得盘踞一方的世家和掌握大权的官员,因利益驱使,产生更紧密的联结。】
皇帝陛下听到天幕一语道破,他们刚刚拟定的察举制弊病,不由得站起身,目光炯炯地盯着,学识渊博的后世之人切换的画面。
静谧肃穆的佛堂。
跟球般圆润的小人,面前摆满琳琅满目的大鱼大肉,还左拥右抱俩漂亮小人,要她们喂才肯吃。
外头穿金戴银的豪商头顶,冒出了一个气泡框——
[吾儿至孝,居母丧十有八载。]
戴官帽的小人颔首,给了张写“孝”的字条。
【可以预见,举秀才、举孝廉的初衷就算是好的,但总会有人能 把它执行坏。到那时候,孝就不是孝顺的孝,而是笑话的笑了。】
【察举制是肯定不行了,那顺天帝该如何在云州选出务实勤勉,能即插即用的官吏呢?】
天幕抛出了这个问题。
文武百官们纷纷陷入沉思,尤其是耗时耗力刚刚完善了察举制的吏部众人,疲惫的脸上写满哀怨。
天幕但凡早半年出现,他们也不用费老鼻子劲儿,改官制了。
到时候直接抄抄千古一帝的正确答案,岂不美哉?
皇帝也用三根手指撑住下颚,微微歪着头,用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但一时间没有太好的思路。
他视线游移,瞥见抓耳挠腮的诸位皇子。
开口道,“尔等可有良策?”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777/245128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