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开局兵变,桂军南下东南亚 > 第106章 化肥

第106章 化肥


"万象通往安南的铁路计划的怎么样了?"

"可以修通吗?"

李崇文站在一个正在开采的钾盐矿边上,向志文问起铁路的事情。

南华政府已经正式对澜沧的钾盐矿进行开采,而化肥工厂正是安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原计划是打算在澜沧境内建立一系列的工厂的,但是经过政府的严密计算,发现想要在澜沧建设和钾盐矿有关的工厂,还要建设一系列的配套工厂。

万象盆地附近地形崎岖,建设工厂和水利设施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远不如修一条铁路划算,而且南华政府早就想要在澜沧境内修铁路,连通安南、高棉和占城三地。

所以经过政府部门的商讨,决定修一条铁路,把澜沧的钾盐运到安南,安南已经有配套的工厂,运到就可以开工,而且安南的电力充足。

南华政府将会修建一条以澜沧的万象为起点途经澜沧甘蒙省他曲县,穿越澜沧和安南的边境纳宝-查洛过境点,抵达为安南的河静省永安港。

万象–永安铁路全长554.7公里,其中澜沧段452公里,安南段103公里。

主要目的是打通澜沧通往安南道路,让澜沧开采的钾盐矿能够运到安南,供应安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同时,也可以加强安南和澜沧的联系,把澜沧的商品运出去,把澜沧的物资运进来。

这也算是打通澜沧的出海口了,安南的永安港是距离澜沧最近的深水港,可以停靠5万吨级货轮。

本来李崇文是想通过湄公河进行航运的,但是经过测试,湄公河的航运能力实在是太弱了,远远比不上铁路的运载能力。

在下游河段(金边到出海口):可全年通航,通航能力最强,可通行2000-4000吨级海轮。

中上游河段(万象至金边):因急流、瀑布(如孔恩瀑布)和旱季水位骤降,仅能通行300-500吨级小船,且需依赖季节性水位变化。巴色附近的锦马叻长滩有15处急流,旱季部分河段水深不足1米,船只常搁浅。

上游澜沧江段:仅能通行百吨级以下小船,且依赖雨季涨水。

通航河段有限,导致湄公河的年货运量极低。根据南华政府的统计,湄公河全流域年货运量不足50万吨,而一条普通铁路的年运量可可以轻松达到百万吨。

所以,这也是李崇文为什么想要修铁路的原因,未来这条铁路还会沿着湄公河的方向,向占城和高棉境内的铁路连通。

"秘书长,铁路可以修通,不过难度比较大。因为铁路按照计划需要穿过越长山山脉,为此我们需要建设大量桥梁隧道,工程难度与成本高。"

"南华国内没有相应的技术,我们需要向鹰酱购买相关技术和雇佣相关技术团队以及大量工程设备。"

志文把万象–永安铁路的困难都说出来,不过对于南华来说,这都不是问题,现在南华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钱。

"缺钱就去找德明这个财政部长要,尽快修通这条铁路。"

"澜沧的钾盐矿很重要!"

李崇文毫不在意的说道,比起钾盐矿的重要作用,修铁路的那点费用根本不值一提。

在农业方面,钾盐关系到南华的农业命脉,是南华粮食安全的基石。钾盐可用于制造钾肥(氯化钾、硫酸钾),是氮、磷、钾三大肥料之一。

钾肥能显著提升作物抗病虫害能力、促进光合作用,对水稻、小麦等主粮增产效果达15%-30%,氯化钾可用于水稻、玉米等耐碱作物,占钾肥用量70%以上。硫酸钾可用于烟草、茶叶等忌氯经济作物,提升产品附加值。

钾盐可缓解土壤板结,调节酸碱平衡,长期施用维持耕地肥力,防止因耕地质量退化,而导致粮食减产业。

在工业方面,钾盐是工业的关键原料。

钾盐是制造清洁剂、玻璃陶瓷和纺织印染的重要原材料。

钾盐还是炸药与火箭燃料的核心成分。

"我们现在钾盐矿的储量是多少?"

"澜沧境内已经探明钾盐矿的储量达到100亿吨。"

"主要位于万象盆地的钾盐矿主要在巴根、通芒、塔贡和班根这几个地方,占澜沧总储量的90%以上。"

"剩下的钾盐矿都分布在甘蒙省呵叻盆地的他曲和农波两地,储量只有10亿吨。"

"秘书长,我们在暹罗境内,也发现了大量的钾盐矿!"

志文说完澜沧的情况后,说道。

"在哪里?"

李崇文看向志远,问道。

"在呵叻高原,我们的势力范围内。"

"已经探明的储量高达54亿吨,分别是暹罗的孔敬府、沙空那空盆地以及乌隆府。"

志文在把标注着暹罗境内钾盐矿的地图拿出来,向李崇文更加详细的解释道。

"虽然,我们已经把沙空盆地和乌隆府都纳入了南华的领土,但是钾盐矿的绝大部分,还是分布在暹罗境内。"

"特别是孔敬府,这里的钾盐矿的质量是最高的。"

李崇文没有想到暹罗的呵叻高原不仅盛产粮食,还有拥有这么重要的战略资源。

这样一来,对暹罗呵叻高原的控制要进一步加紧,加快了。

"最近退役的士兵都离开军营了吗?"

李崇文想起在澜沧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农业耕作的希望农业公司。

当初农业公司跟在复兴军的后面,在呵叻高原收购了大量的土地。

在今年,农业公司开始在呵叻高原建立了大量的定居点,并修建了大量专门的公路用来连接农业公司的每一个定居点。

农业公司为了让农业工人去呵叻高原定居,开出了较高的工资和比较好的福利政策。

"并没有,今年服役期满,要退役的官兵非常多,而且不是每个军官和士兵都愿意去当雇佣兵的。"

志文说起那些退役的军官和士兵也很无奈,他们不想当雇佣兵,也不想变回普通的老百姓。

搞得南华政府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初对这些士兵进行技能培训可是花费了许多经费的,现在居然有很多士兵不想当工人,特别是去过暹罗的士兵。

"让希望农业公司去招聘,就说需要他们继续在暹罗发光发热。"

李崇文马上做出安排,既然他们不想当雇佣兵也不想做工人,那只能让这些退役官兵回到暹罗,为南华吞并呵叻高原出份力。

正好他们在暹罗境内战斗过,熟悉当地的情况,而且都是退役官兵,要是遇到暴动,可以随时应对。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774/244579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