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普通人的手印才是灯
清晨,肖锋端着搪瓷缸出来倒水,见门口站着两个影子,手顿了顿——缸沿的水溅在青石板上,惊得小棉往母亲身后缩了缩。
"张大姐?"肖锋放下缸,借着廊下灯笼的光看清来人。
张某芳的脸在晨雾里泛着青白,眼尾的细纹里还凝着未散的局促,但脊背挺得比从前直了些。
她松开小棉的手,蓝布包窸窣着落在木桌上,露出半本硬皮作文本,封皮边缘卷着毛边,是被孩子翻了又翻的痕迹。
"她写了篇《我爸不是坏人》。"张某芳的声音轻得像落在瓦上的晨露,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作文本的棱线,"能......贴出去吗?"
小棉从母亲身后探出半张脸,睫毛上还挂着雾珠,见肖锋看过来,又慌忙把脸埋进母亲围裙里。
肖锋蹲下来,目光掠过孩子沾着草屑的裤脚——这是昨夜在晒谷场疯跑过的痕迹,从前的柳河村,谁家孩子敢在干部门口撒野?
肖锋伸手接过作文本,纸页带着孩子手心的温度。
第一页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刺进眼里:"我爸不是坏人,他只是以前不会看账本。爸爸说账可以错,但心不能歪。"最后一个"歪"字被橡皮擦得发毛,重新描了三遍,像朵倔强的小花。
肖锋喉结动了动。
三个月前,张某芳还是躲在人群最后排的女人,开会时永远盯着自己的脚尖,丈夫因财务问题被查时,她抱着铺盖在村委会门口跪了整夜。
现在她的手指还沾着印泥红,像朵开在泥里的花——原来金手指从来不是什么兵法计谋,是让普通人觉得自己的手,也能握住刀。
"可以贴出来!就贴在议事厅最中间吧!"肖锋翻到最后一页,看见小棉用蜡笔画了个戴眼镜的叔叔,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肖叔叔教我认字"。
他把本子轻轻放回桌上,抬头时正撞进张某芳的眼睛——那里面有团火,比昨夜祠堂灯笼里的烛芯烧得更旺。
"谢谢。"张某芳的声音发颤,拉着小棉转身要走,小棉却突然挣开手,跑回桌前踮脚亲了亲作文本,像在亲什么宝贝。
肖锋看着母女俩的背影融进晨雾里,裤脚被露水打湿了一片,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暖和。
上午九点,村部办公室的电扇"吱呀"转着。
小郑抱着一摞文件冲进来时,额角的汗顺着下巴滴在文件上,"肖书记!市里拟提拔您为副镇长人选,公示文件刚发到县纪委!"他把手机屏幕转向肖锋,蓝色的通知界面刺得人眼睛发疼。
肖锋没接手机,只是用钢笔敲了敲桌角:"理由?"
"基层治理创新突出。"小郑喘着气,"王主任说这是史无前例的——从第一书记直接提副镇长。"他的手指在文件上点得发颤,"您......您该高兴啊?"
肖锋推开窗,风卷着晒谷场的麦香涌进来。
他望着远处正在给葡萄架搭竹棚的村民——老张头举着竹篙比量,隔壁李婶踮脚帮他扶着,两人为竹架该往左偏三寸还是右偏五寸争得面红耳赤。
三个月前,他们还在为修路款去向堵着村委会大门骂娘。
"阿娟。"他喊了声,正在整理档案的姑娘抬头,马尾辫上的红绳晃了晃。"把'阳光评议基金'这半年的使用明细整理出来,附带村民打分结果。"他顿了顿,"用最普通的A4纸,别弄封皮。"
阿娟眨眨眼,手指在键盘上停住:"这是...自证清白?"
"不。"肖锋望着窗外争执的两人,他们的影子在地上叠成一片,"是预防。"他转回头时目光清亮,"一旦被贴上'英雄'标签,就会失去'普通人也能做到'的说服力。"
小郑张了张嘴,最终把到嘴边的"您本来就是英雄"咽了回去——他看见肖锋翻开笔记本,在"兵法即道理"那页新添了一行字:英雄的勋章会挡光,普通人的手印才是灯。
中午食堂飘着白菜炖豆腐的香气。
李婶端着汤盆往老李桌上走时,裤脚不知被什么勾了下,"哗啦"一声,热汤溅在老李洗得发白的蓝布衫上。
"哎呦哎呦!"李婶手忙脚乱抽纸巾,"我这老眼昏花的,可别烫着您——您现在是市里的宣讲明星了,吃饭还这么急?"
老李被烫得缩了下脖子,却笑得眼角的褶子堆成团:"我怕慢了,群众打分说我摆谱!"他扯着湿了一片的衣角,"这衬衫正好该洗了,李婶您这是帮我省肥皂呢!"
肖锋坐在角落的木凳上,笔记本摊在膝盖上。
他笔下的字迹流畅:"信任建立始于'被当作普通人对待'——当干部的汗味混着村民的菜香,规则就不再是墙上的纸。"
李婶抬头瞥见他,端着空汤盆走过来:"肖书记,您也来碗汤? 热乎的。"
"不了,婶子。"肖锋合上笔记本,"我闻着这香味就饱了。"
李婶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突然压低声音:"昨儿我家那口子说,要不是您带着大伙儿立了打分牌,他这辈子都不敢跟老李大嗓门说话。"她笑出一口白牙,"现在倒好,他说老李要是敢偷奸耍滑,他第一个在'服务态度'那栏打零分!"
肖锋望着她转身的背影,阳光透过窗户斜斜照进来,在她围裙上的补丁里跳跃——那补丁是用旧床单裁的,蓝底白花,和张某芳的蓝布包一个颜色。
下午三点,肖锋的手机在裤袋里震得发烫。
小郑破门而入时,额角的汗比上午更多,手机屏幕亮得刺眼:"肖书记!匿名帖文爆了!
标题是《你家孩子作文写得真好》!"
肖锋接过手机,屏幕里是张照片:议事厅的白墙上,小棉的作文贴在正中央,下方用红笔写着"我妈说,现在村里没人怕干部,只怕不打分"。
评论区刷得比暴雨还急:"这才是真改革!""下次我也让我娃写!""求问这是哪个村?
我要带娃去参观!"
"省里要来人!"小郑的声音带着哭腔,"省政研室的同志说要总结'基层倒逼上级'经验!"他抓着自己乱蓬蓬的头发,"您说怎么办? 要不要准备汇报材料?我现在去县档案馆调数据……"
"让张某芳讲。"肖锋打断他,把手机轻轻放在桌上。
"啊?"小郑愣住。
"让张大姐带着小棉,用她自己的话说。"肖锋望着窗外,几个孩子正用粉笔画阳光指数评分卡,小宇画的"透明度"三个字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公章都有力,"制度的生命力,始于普通人敢于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郑张了张嘴,突然笑了——他想起上午肖锋说的"普通人的手印才是灯",原来灯芯从来不是什么英雄,是每个愿意把故事说出来的人。
傍晚祠堂前的老槐树下,肖锋的手机屏幕亮起母亲的短信:"你爸说,你终于活成了他年轻时想成为的那种人。"
他望着短信里的**,想起父亲蹲在工厂车间画电网图的背影——
那时候他总说,图纸上的线要画得比头发丝还细,因为每根线都连着几户人家的灯。
他摸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规则不该是少数人的护身符,也不该是英雄的勋章——它该是普通人也能握得住的刀。"
晚风掀起纸页,露出老周头写的"光够亮,影子才够小"。
肖锋合起本子时,看见祠堂后屋的窗户漏出一点光——那是张某的背影,他穿着没洗的格子衫,面前铺着新画的电网图,铅笔在纸上沙沙响,像春天的雨落在青石板上。
这一次,他画的线不再是为了掩盖什么,是为了照亮更多看不见的地方。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762/504473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