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准备会试
“考核务必严格!”陈锋语气斩钉截铁,“并且当贯穿始终!月考考理论、单兵技能;季考考沙盘推演、小队对抗;学年大考考综合实战演练。实行淘汰制,连续不合格者,坚决退学!”
“毕业之时,则举行大比!由陛下您亲自主持,或委派重臣主考!文武百官皆可观摩!大比前三甲者,可由陛下亲自授予官职,破格提拔!其余合格者,则根据其在校成绩与专长,分配至全军各卫所,授予相应实职!”
“除此之外,臣恳请陛下,配套修订《军功爵赏条例》!将讲武堂优异的毕业成绩,视同军功,可累积升迁!同时,为每一名学员建立详细档案,记录其在校表现及入营后功过,军中提拔时,讲武堂优等生,优先擢升!”
萧景贞听得眼中异彩连连,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敲击着。忽然他问道:“钱粮器械何来?朝野阻力,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你又如何应对?”
这才是真正的难题。陈锋早有准备:“初期试点,规模宜小。钱粮器械,可充分利用玄武卫现有资源,节省开支。若有不敷,恳请陛下以内帑或令户部拨付少量专项款项,足矣。至于阻力……”
“最大阻力,必来自那些靠祖荫、靠关系上位的勋贵子弟及其家族,还有那些抱残守缺、认为武人无需学问的腐儒!”
“应对之策有四:其一,亦是根本,需陛下乾纲独断,坚定支持!以玄武卫试点之成功实效,说服朝堂!其二,分化拉拢。对部分尚属务实、关心国事的勋贵,可承诺其子弟经严格考核后,可优先入学讲武堂,将来同样有实职前程,以此争取部分支持,减少对立。其三,以事实说话!用讲武堂学员在军演或小规模实战剿匪中的优异表现,堵住悠悠众口!其四,引导民间舆论。宣扬‘强军卫国,匹夫有责’,激发民间尚武之风,使讲武堂得民心所向!”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与晋升闭环!从选拔、培养,到考核、任用,皆有章可循!讲武堂出来的军官,既有理论,又有实战,忠于陛下,忠于大乾!不出十年,我大乾军队之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届时,何愁北元不灭?何愁故土不复?”
陈锋一番话说完,整个御书房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萧景贞闭着眼睛,靠在龙椅上,手指在御案上轻轻地敲击着,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他的脑海中,正进行着天人交战。
“讲武堂”的构想,无疑是完美的,是足以改变大乾国运的惊天之策!他甚至可以预见,若此策能够成功推行,大乾必将迎来一次军事上的伟大复兴!
但是……
正如陈锋所言,此策的阻力,也同样是巨大的!
这等于是在从根本上,动摇了维系大乾数百年的世家门阀与军中勋贵的根基!将选拔将领的权力,从他们手中,收归到皇权之下!
这必然会引起他们疯狂的反扑!届时,整个朝堂,恐怕都会因此而天翻地覆!他这个皇帝,还能坐得稳吗?
良久,萧景贞才缓缓睁开眼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此策……甚好!高屋建瓴,切中时弊,乃百年强军之基!然……”他看着陈锋,眼神复杂,“朕……心甚慰!”
“然……”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沉重,“此策太过超前,亦太过……急切!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所触及的,是维系我大乾数百年的根基!是将门勋贵赖以存续的根本!”
“在朕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之前,今日你所言讲武堂之具体章程,尤其是考核晋升与军功挂钩、打破世袭门阀之核心,出你之口,入朕之耳。暂不可对第三人提及!秦元那边,朕会亲自交代。你,明白吗?”
陈锋心中一凛,明白皇帝虽然心动,但顾虑重重。他躬身道:“臣,遵旨。”
萧景贞神色稍缓,话题忽然一转:“讲武堂事,需暗中筹备,徐徐图之。眼下,你还有一关要过——今岁会试。你手持求贤令,按制可免县试、乡试等等,直入会试。朕思虑再三,决意让你参加今年八月的北闱会试。”
“会试?”陈锋疑惑,“可会试不是在春天吗?”
“……”萧景贞有些意味深长地看着陈锋,“陈锋,有时候,朕真的怀疑你是不是大乾之人!”
他叹了口气,告诉陈锋:“我大乾和前朝不同,自太祖以来,实行南北榜,会试也就有南北两场。南闱会试和前朝一样在春天,而北闱会试则在八月。”
陈锋汗颜,这他还真不知道,告罪之后,又有个疑惑:“陛下,臣斗胆还有一问。既有求贤令,为何还需经会试一关?若由陛下亲自考校……”
话未说完,就被皇帝没好气地打断了:“你当朕是铁打的不成?”萧景贞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然后揉了揉眉心,竟露出一丝无奈,“这求贤令,五品以上官员三年一发,品级越高,能发者越多。放眼大乾,够资格发令的官员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每年持令入京的所谓‘贤才’,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若个个都要朕亲自考校,朕还要不要处理朝政了?岂不是要活活累死在龙椅上?”
陈锋这才恍然,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他倒是忘了,这求贤令虽然有特殊权限,却并非稀世珍宝,而是有一定“配额”的。
萧景貞看着他那副窘迫的模样,忍不住笑骂道:“你这小子!朕让你参加会试,也是为了你好!朝中那些老顽固,最重出身科举。你若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功名在身,即便朕破格提拔了你,哪怕官居一品,在那些老顽固眼中,依旧是‘幸进之臣’,是走了捷径的‘杂流’!他们明里暗里,必会排挤你,孤立你,处处与你为难!让你寸步难行!”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重心长:“但若你通过会试,取得‘贡士’功名,再经殿试,便是堂堂正正的‘天子门生’!有了这层身份,你便名正言顺,旁人再难置喙。再推行新政,旁人便难再以出身攻讦于你!此乃在朝堂立足之基,推行新政之盾!你,可明白了?”
陈锋心头一震,彻底明白了皇帝的良苦用心。这不就是后世的学历歧视和职场排挤吗?没个过硬文凭,连站队的资格都没有!他郑重一揖:“陛下深谋远虑,臣……茅塞顿开!谢陛下成全!”
“只是……若错过三年一度的正科,岂非要等许久?”
“那倒不必。”萧景贞解释道,“有‘特设会试’之例。礼部可为持令者,单独组织一场小考。然此类考试规模小,非正途,考中者依旧会被视为‘杂流’,难入主流之眼。所以,朕还是希望你去闯一闯正科。南闱春试已过,今秋八月,北闱开考,距今尚有两月。时间虽紧,以你之才,朕相信足以应对。”
他顿了顿,补充道:“吏部陆侍郎熟知典章制度,你可多向他请教。所需备考书籍,列个单子,朕让内务给你送去。”
陈锋心中稍定,两个月,足够了:“臣谢陛下隆恩!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萧景贞从御案一侧拿起一份密封的卷宗,递给陈锋:“拿着。此乃近十年北闱会试的策论方向、历任主考官之偏好,以及一些需格外留意的典章制度要点。回去细细研读,有的放矢。记住,会试不仅考经义文章,更考时务策论!你胸有丘壑,见识卓绝,此乃你所长。”
这不就是作弊开挂吗?皇帝亲自开小灶送备考资料?
陈锋心头一热,这挂开得真爽!他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卷宗,如同接过一份厚重的期望:“臣,叩谢陛下天恩!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萧景贞走到窗边,望着宫墙外的天空,语气深沉:“陈锋,朕对你寄予厚望。讲武堂是强军之刃,而科举功名,则是你在朝堂立足之基,亦是推行新政之盾。望你善加把握。”
他似乎有些疲惫,挥了挥手:“去吧。好好准备会试,莫要辜负了朕,也莫要辜负了秦元对你的一片苦心。”
“臣,告退。定不负陛下重托!”陈锋深深一揖,捧着那份密卷,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怀揣着皇帝亲赐的“宝典”,陈锋在引路太监的陪同下,沿着来时的宫道向外走去。心中五味杂陈:有被帝王信任重用的振奋,有对讲武堂所蕴含的巨大风险与阻力的警惕,更有那沉甸甸压在肩头的会试重担。
陈锋一边走一边回想着刚才的对话,对皇帝的好感大增,还颇为感动。可突然,他觉得有些不对劲,自己干啥对老皇帝这么感激?他也没为自己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反而一直是自己在给皇帝出谋划策,详细讲解计策,说得口干舌燥,皇帝都没给自己一杯热茶喝!
他猛地醒悟,差点被老皇帝PUA了!明明啥都没做,却让臣子感动的要死要活,这就是权术吗?陈锋暗自叹息一声,自己还是太嫩了啊!萧景贞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几十年的皇帝也不是白当的,这帝王权术可以说是融入了他的一言一行。
行至宫门附近,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就在他即将迈出那扇象征权力核心的朱红大门时,后背忽然感到几道目光黏了上来,带着审视、探究,还有一丝冰冷的、不易察觉的恶意。如同暗处蛰伏的毒蛇。陈锋脚步没有丝毫停顿,甚至没有回头,只是下意识地将怀中那份密卷贴得更紧了些,不动声色地加快了脚步,迅速消失在宫门之外。
这金陵城,这皇宫,当真是一座巨大的棋盘。而自己,已然身在局中。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683/234334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