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拍卖会
“要不这样吧,我们一起开个公司,我拿十分之一的股,你供货就是,其他的都由我来做就好。”
这样的话,她想拿就拿呗,反正又不会多拿。
“啊?这就开公司啦……”
“还是要规范操作的嘛。”
“那好吧……谢谢阿姨了!”
唐嘉茵是没想用花蜜赚钱的,但是时机都推到这里了,就顺其自然了。
空间里的紫色小花很多很多,地上一大片一大片的,而且似乎摘了之后还会继续长回来。
所以唐嘉茵一点儿都不担心用完。
就是灌装蜂蜜有点儿麻烦,她干脆在内地交代了舒爱玲统一灌装好,等她坐飞机回去的时候,便直接装空间里都给带来了。
极短的时间内,瞿红芳开的这家保健品公司就席卷了香江贵妇的圈子。
谁家没有几瓶花蜜,都会被人嘲笑穷酸……
短短一个月,就给唐嘉茵带来了一千多万的收入。
实在是刷新了唐嘉茵赚钱的认知。
不过这东西毕竟不是主业,而且也毫无技术含量,所以唐嘉茵就没有把重心放在这上面。
有了瞿红芳的站台,茵翠阁在香江的名声渐渐传开,有些人自然是为了搭上瞿红芳这条线而来的。
再加上唐嘉茵本身的货品品质过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家来自内地的店铺。
虽然香江的开店不是那么顺利,但是唐嘉茵也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好处。
那就是这里的有钱人很多,他们也舍得花钱。
特别是一些豪门世家,倒是很喜欢古董文玩这些东西……
茵翠阁的生意逐渐火爆起来。
与四九城不同的是,在香江,茵翠阁的定价要高很多。
唐嘉茵考虑到香江的消费层次和市场需求,以及货品运输、店铺租金等成本,做出了这样的定价策略。
尽管价格不菲,但前来购买翡翠依然络绎不绝。
随着生意的蒸蒸日上,唐嘉茵开始忙碌于店铺的运营和古董的收购。
她经常穿梭于香江的各个拍卖会和古董交易场所,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挑选出一件件极具价值的宝贝,带回茵翠阁。
那些损坏了,导致价值降低的古董更是唐嘉茵的心头好!
低价收回来,放进灵泉水里修复一下,价值立马暴涨几百上千倍!
周六的半岛酒店衣香鬓影。
拍卖会现场聚集了香江半数的古董商与收藏家。
唐嘉茵一身素色旗袍,外罩一件月白开衫,在珠光宝气的人群中显得格外低调。
她没有急着入座,而是站在角落,目光扫过在场的宾客——竟有几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正是那日上门羞辱她的名媛,此刻正围着一位鬓发斑白的老者低声说笑,想来是某位资深藏家。
拍卖师敲响木槌,第一件拍品是清代中期的青花碗,起拍价五万港币。
场内竞价声此起彼伏,唐嘉茵始终沉默观望。
她今日并非为买而来,而是为了“清库存”——那些在她看来不算顶级、却也绝非凡品的藏品,放在空间里占地方,不如换成流动资金,也能借此打响名气。
“接下来这件,是明代晚期的铜胎掐丝珐琅小盒。”
拍卖师揭开锦盒,盒身缠枝莲纹细密精致,毫无磨损,工艺之巧令人惊奇。
“起拍价三万港币。”
场内一时寂静,几位古董商交头接耳:“珐琅倒是真的,就是年份浅了些,不过品相倒是非常好!”
就在此时,一个清亮的女声响起,“三万五。”
众人循声望去,见是唐嘉茵,顿时露出讶异之色。
那几位名媛更是嗤笑出声:“乡巴佬就是乡巴佬,这种不上档次的东西也看得上。”
唐嘉茵置若罔闻,指尖在旗袍盘扣上轻轻摩挲。
这东西自然是她的。
在四九城,这玩意儿卖不上价钱,但是在香江就不一样了。
有人喊价,就说明有人觉得有价值。
再加上这东西确实品相很好,不少还在犹豫的人都动摇了。
“四万。”一位戴金丝眼镜的古董商举了牌,他是本地老字号“宝昌行”的老板,此刻带着几分试探。
“四万五。”
唐嘉茵紧随其后,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
几番竞价后,珐琅盒最终以六万港币的价格落槌,被宝昌行老板收入囊中。
他看向唐嘉茵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显然没想到这个内地来的年轻女子竟有如此魄力。
她的翡翠店才来香江不久,利润就有这么高了吗?
下一件要上拍的藏品——一枚清代晚期的银鎏金点翠簪。
这簪子通体银质,最妙的是簪头的点翠,用的是翠鸟背部的羽毛,在灯光下泛着一种近乎琉璃的幽蓝,几个花朵纹样环绕着中心的珍珠。
珍珠虽不算硕大,却圆润光洁,透着内敛的珠光。
“这件银鎏金点翠簪,清晚期制品,起拍价三万港币。”
拍卖师报出价格时,目光下意识扫向唐嘉茵——这个从内地来的年轻女子,此刻正平静地坐在席位上,指尖轻轻搭在膝盖上,仿佛对即将到来的竞价毫不在意。
可是拍卖师知道,这就是她的东西。
场内先是一阵沉默。
点翠制品在香江不算罕见,尤其清晚期的物件存世量不小,不少人觉得这簪子工艺尚可,也很漂亮,却算不上稀世珍品。
“三万五。”
一个略显迟疑的声音响起,是后排一位做银器生意的老板。
唐嘉茵没动,只是端起茶杯抿了口茶。
她心里清楚,这簪子的价值不在材质,而在那几缕点翠——寻常点翠用的是普通翠鸟羽毛,可这簪子上的,是极为罕见的“雪顶翠”。
羽毛根部带着一点银白,是清代宫廷造办处专为后妃制作首饰时才会用到的料子,民间流传极少。
而这个雪顶翠,被她收来的时候已经烂的不成样子了。
银器当然也是有很大磨损的。
不过在灵泉水的浸泡下,一切当然恢复原样。
“四万。”
坐在前排的一位老夫人举了牌,她发髻上斜插着一支类似的点翠簪,显然是识货之人。
方才那几位名媛所在的角落忽然有了动静。
“李老,这簪子看着也就那样,哪值得这么抢?”
被称作“李老”的老者眯着眼打量着展台上的簪子,捋了捋胡须,“你看那翠色,暗处泛蓝,亮处带银,是雪顶翠无疑。小姑娘,眼光不错的。”
他这话像是对唐嘉茵说的,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五万!”李老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场内瞬间安静。
唐嘉茵抬眼看向李老,微微颔首。
她知道,这簪子的真正价值,终于被看见了。
最终,银鎏金点翠簪以八万港币成交,被李老收入囊中。
落槌的那一刻,李老特意回头看了唐嘉茵一眼,眼神里带着欣赏。
毕竟唐嘉茵喊价的,都是看着不太起眼,但是实际上却比看着价值高很多的拍品。
然而李老又怎么会知道,这些东西全都是唐嘉茵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439/1111098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