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真不害臊 (求金选票)
小吴对于能和姜茵外出去大石村,兴致勃勃。
驻地士兵平时除了休假,并不能随意外出。何况他和大吴负责在卫生所帮忙,几乎可以说是全年无休。
能跟着出门,对他来说,就跟出游似的。这会儿便尽职尽责地配合着姜茵十分缓慢的速度,领着她往赤脚大夫的诊所走去。
两人到的时候,里头恰好没有病人。但大石村的村长正带着自家小儿子一起,在诊所的堂厅坐着。
而村长的小儿子,正是和姜茵有过节的小卖部售货员胡自强。
因为他让人看过就忘的长相,姜茵原本是没想起他的。但对方一看到她,就开始嗤笑起来。
“是你?!呵呵呵,被人把脸都给打肿了,这得是下了多重的手啊!不过就你这嘴皮子,被打了也是活该。”
“怎么跑到我们村的诊所来了?是没脸在部队治,还是得了什么大病,四处求医?我告诉你,我们大石村的诊所可不欢迎你这样的人!”
姜茵无语地翻了个白眼,小吴已经抢先开口。
“你才病了呢!而且这诊所又不是你家开的,凭什么不让我们来?那小卖部都被你祸祸成什么样了?现在连诊所你都要插手了?”
胡自强还想再说什么,被村长拦下了。瞪了自家不省心的儿子一眼,让他别说话,才看向小吴道。
“军人同志,我家这老幺不懂事,让你们见笑了,他说的话你们别放在心上。”
小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见村长给台阶刚想要顺着下了,就听见胡自强清晰的嘀咕声。
“就这种轻浮浪荡的女人,也不知勾过多少男人了,还在这儿给人出头呢,真不害臊!”
小吴上前一步,提高了音量:“你说什么!”
村长回身就踢了自家儿子一脚,但一看就是高高抬起轻轻落下的,见他老实了,才赔着笑脸对上两人。
说和的话还没出口,里间就走出来一个50多岁,看起来有些沧桑的男人。
和莫知行的文人气质不同,这人看着就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但小吴已经上前两步,叫了一声孔叔。
姜茵便知道这就是那位赤脚大夫了,便也恭敬地喊了一声孔大夫。
村长刚要说话,被孔大夫抬手制止了。
他看着姜茵:“你就是老莫说的那个丫头?不错,看着就是个机灵的。你以后就跟着大吴小吴一样叫我孔叔就成。”
姜茵从善如流叫了声孔叔,对方点点头受了。这才提着手里的茶壶,转头去给村长父子倒茶。
“招待不周,我这里只有山上采的苦荞茶,只能请村长将就了。”
说着也顺手给姜茵他们俩各倒了一杯。
村长摆摆手,说着漂亮话,却没去碰那杯茶。胡自强抿了一口,又一脸嫌恶地放下了。
姜茵却知道这苦荠茶其实挺难得,是高寒地区的山上特有的,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日后倒是可以问问孔叔是在哪儿采的。
小吴不怎么喝茶,但最近习惯性跟在小姜大夫后头有样学样,这会儿慢慢喝了几口之后,倒真从苦涩中品出些回甘来。
先来后到,两人默默喝着茶,没有打扰村长和孔大夫谈话。
可没一会就察觉出不对劲儿来。村长并没有什么正事,一直在聊些没营养的家长里短,孔大夫送客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显了,对方却不动如山。
期间,来了个给家里人拿药的村民,和一个轻症患者,村长笑嘻嘻让孔大夫先忙,人一走,就又开始扯闲篇。
孔大夫见姜茵他们已经等了快一个小时,叹了口气和村长直言。
“村长,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要是特意来等县委书记的,还是先回去吧。约好的时间都过了,书记应该是有事耽搁,来不了了。”
村长的确是听说了书记要来慰问赤脚大夫,特意带着小儿子来混个熟脸,攀攀交情。
这会儿被这么直截了当地戳破心思,面色很不好看。可对方毕竟是十里八乡唯一的赤脚大夫,也不好直接翻脸。
只能讪讪地道:“老孔你想多了,我就只是想来和你唠嗑唠嗑的嘛!那个,你既然忙,那咱们下次再聊。”
说完,拉着不情不愿的胡自强离开了。
孔大夫这才得空招待姜茵和小吴,领着两人参观了他的诊所。
这边没有军区供给,大部分药材都是孔大夫亲自上山采的,有好些姜茵没见过的草药,他都耐心地一一讲解,相关的诊治经验更是如数家珍。
难得有愿意潜心学医的年轻人,这位前辈知无不言,和刚刚应付村长时敷衍的态度完全不同。
两人不知不觉聊了许久。眼看临近傍晚,在旁边听得云里雾里的小吴不得不打断了他们。
“姜大夫,咱马上就要回去了,你脚上的伤药还没拿呢。”
姜茵这才想起来自己这回主要是来买冻疮膏的,便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却不曾想孔大夫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告诉他们自己的诊所里没有这个药。
小吴心直口快:“怎么会没有呢?老莫不是说这药是孔叔研制的?要是诊所里的用完了,您告诉我还缺哪一味药,我明天就上山把药给采回来。”
孔大夫叹了口气:“告诉你也没用,这款药膏里用到的那几味药,附近山上都采不到了。”
而后,姜茵他们便听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冻疮膏确实是孔大夫研制出来的,因为极其有效,附近村民甚至是镇上、县城里的人都闻讯前来求药,只是大石村路途遥远,很多人还是无法受益。
所以每次有别处的大夫求药,孔大夫都会无偿把冻疮膏的配方贡献出去,方便他们拿回去帮助当地的人。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有利可图,附近山上已经几乎采不到制作冻疮膏的药材。各处诊所、药店,更是以十分昂贵的价格售卖这款成药。
现在,作为最初的研制者,孔大夫甚至已经买不起它了。就连常常发作的老寒腿,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地用其他药物缓解。
姜茵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为孔大夫觉得唏嘘。
作为医生,出于让更多人受益的初心,公开了自己的配方。可到头来,却连自己都失去了使用的资本。
大概是看出了她的消沉,孔大夫一张布满皱纹的老脸,笑得云淡风轻。
“从我一点点大的时候,我爹就告诉我,当大夫的,治病救人才是首要。所以就算让我再选一次,我也还是会公开配方。”
孔大夫看向她,面容和煦:“虽然现在看来,情况不怎么好,但当时的确帮了许多人。”
“小姜啊,咱们当大夫的,不能太计较得失,没法儿走一步看十步,只要当下觉得值得,便可无愧于心。其他都是次要的。”
姜茵心里备受震撼。
自古中医的传承,正是这样一代代中医人从青丝到白发殚精竭虑,初心不改,才能发扬光大。
她上辈子跟着靳之经商,见惯了尔虞我诈,利欲熏心,对这样心怀大义的人很是敬服。
她重重的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与此同时,一阵响亮的鼓掌声自门外传来。
背光里走进来一个挺拔的身影。银框眼镜,儒雅俊逸,还有些眼熟。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371/1111109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