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满月酒
晚餐时,江琳一眼也没看厉烨辰,他明明已经吃了半饱,可还是把她剩的骨头汤啃了个精光,还连着吃了三大碗饭。
这让花姨都多瞧了他几眼,洗碗的时候偷偷跟江琳说:“烨辰最近食量见长啊,是不是这段时间训练的太辛苦了?”
江琳脸红了,只好点头。
从此,辛苦训练的厉师长多了加餐,而可怜的厉辉武却浑然不知自己的食物被爸爸“侵占。”
依然每天无忧无虑地不是吃了睡,就是睡了吃。
就连办满月酒的时候都是全程在梦乡中度过,完全不知道自己被人们抱来抱去,赞美连连。
“这孩子看着真乖,一定很好带吧?”
“好带。”江琳点了点头。
小辉比预想中还好照顾,只要喂饱了陪他玩一会儿,他就可以睡很久。
他的作息甚至是比江琳还要规律,早上八点醒,十点睡,午饭后又接着午睡,傍晚时分哭一声提醒喂饭,再对着吊在头顶的玩具玩一会儿,就自觉找人吃饭然后睡觉了。
“真是太省心了!”何姐抱着小辉,不由感叹。
家属院里很多与她差不多同期生产的嫂子,她们的孩子也大多与小辉年龄相仿,但都没小辉这么省心。
“你真是有福气啊,”华梅姐羡慕地说,她家的那几个孩子一个赛一个活泼,即使有长辈帮忙带,也忙得不可开交。
何姐也深有同感,“我家那位小时候就像个树袋熊,就得抱着,可一旦放下就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完全离不了手。”
“是啊,哪像咱们小辉,谁抱都行。”
华梅接过何姐怀里的小胖子,看着他圆乎乎的小脸蛋便忍不住亲了亲,“哎呀,真是惹人疼爱。”
华梅亲过后,觉得嘴上黏黏的,“哎呀,小江,你给孩子涂了啥呀?”
江琳赶紧接过小辉,“天冷,怕他脸干裂,我抹了点蛤蜊油,看来是抹多了点。”
她这新手妈妈做的事逗乐了何姐和华梅姐,“很少见江医生这个样子,感觉挺新鲜的。”
江琳不好意思地笑了下,不过也多亏了她抹了过量蛤蜊油,满月酒上没几个人敢对小辉那张小胖脸“下手。”
想亲的人都被华梅姐及时提醒,免得嘴上沾满了油腻。
江琳这么做当然是有意为之,辉武在她和花姨的精心照料下,长得白白嫩嫩,胖乎乎的。
每次带出们晒太阳,总有人忍不住想捏捏他的小脸蛋。
但小孩子的抵抗力弱,常被人亲来亲去的,可能会感染病毒。
前几天,卫生院里的同事来探望时还提到,有几个小宝宝发高烧,有的还起了水痘。
一打听,这些孩子大多刚办过满月酒。
江琳一度考虑取消办满月酒,可周围的人全都办了,自己不办显得格格不入。
她也想过不让小辉出席,但办满月酒通常在温暖的食堂举行,没理由不带他去。
想了大概两三天,她才想出了这么个点子,并且在家备好了药浴,等满月酒一散,就把辉武抱回家,仔仔细细地洗个澡。
接下来的几天,她密切留意着辉武,见他一切正常,这才放心下来。
产后,江琳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以前病人的礼物。
山里不通汽车,消息传播得慢,近处的麦地坪的公社那些人人早就带着鸡蛋、肉或者尿布来看望过她,花姨都一一收下,并回赠了准备好的除湿药包。
有的住得远,等听说消息已经过了满月,等到赶过来时,冬天已至,大雪纷飞。
不过他们送的兔皮跟羊毛非常实用,这让江琳不仅回赠了药包,还额外送了一篮鸡蛋。
送兔皮的那位山民满脸通红,连连摆手不肯收:“江医生,您救了我弟弟的命,这,这怎么好意思再收您的东西。”
“我家里有喜事,当然要大家分享。”江琳把鸡蛋塞进他怀里,“不过你们来得迟,喜蛋发完了,就只有这些鸡蛋可以拿回去给弟弟跟妹妹煮了吃吧。”
家属院没有送什么喜蛋的惯例,不过山里有,江琳就按山里面的习俗提前准备了一些,放在卫生院里,为了让来看病的人都能沾沾喜气。
她的喜蛋做得很朴素,只用染色的玉米皮在外面编了个挂圈,没有多余的装饰,却特别受欢迎。
毕竟,在这个时代,生孩子对女人来说还是一大难关,而江琳生产得特别顺利,自然很多人想分享这份喜气。
做完了月子后,江琳仅一周就回到卫生院里上班了。
她的气色非常好,完全看不出刚经历了分娩。见到她的人都惊讶不已,纷纷打听她有什么保养秘诀。
江琳生产顺利,多亏了她本身体质就好,再加上孕期心情愉快,营养全面,还坚持锻炼,气血旺盛,这才使得生产过程如此顺利。
辉武出生时只有五斤六两,可却比其他婴儿长得快,满月时就已经比人家两个月大的还高了。
这得益于妈妈的好营养,江琳把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大方地写满了整整一黑板,放在卫生院院子里给大家分享。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保证营养均衡又充足,不过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江琳相信只要把这些道理讲明白了,那些盼着抱孙子孙女的婆婆妈妈们,肯定会按她说的去做的。
改变老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早点把这些观念传播出去,就能让更多人受益。
她生孩子的这段日子里,薛惠接替她之前的工作,又继续帮大家贴上膏药,靠着之前备好的丸药,也治好了不少病人。
不过,在把脉开方上,她还算是新手,就算看了江医生之前留下的药方,也会习惯性地开滋补的方子。虽然也能治病,但效果不像江琳那么立竿见影。
滋补的方子药味多,药味多就意味药费高,山里人习惯了江医生又高效又实惠的方子,就觉得宋医生开的方子有点贵。
这样一来,找薛惠看病的人自然少了点,毕竟选中医的大多都不是急病,真有急病还有杨医生,卫生院就这样平静地过了一月有余。
随着江琳回来,卫生院又渐渐热闹起来,只有贴膏药这方面的事全交给了薛惠,她也沉得住气,每天除了帮乡亲们关节贴膏药,就是站在江琳背后专心听、仔细看。
(https://www.24kkxs.cc/book/4237/4237364/111109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