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青苹果年代 > 第77章 告吹的婚事

第77章 告吹的婚事


世平不怕,总是隔三差五去找她。她也喜欢世平。她姓韩,叫秀红。

得知世平喜欢韩秀红,世和也支持,其实,如果能玉成此事,是求之不得的。宁愿娶大户人家的丫鬟,也不愿娶小户人家的黄花闺女。这是他的认识。

他觉得大户人家的丫鬟懂规矩,又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看起来就舒服,对后代更有好处,哪怕出身丫鬟,但是聪明有智慧,对孩子有好处。

妻子相当于朝廷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家理政,需要一个有智慧头脑的人。

因为传宗接代的思想,又因为所生的后代要比别人聪明的思想作祟,世和影响到了世平,让他看准的,就勇敢往前追,不要害怕。

在物资方面,世和准备了一些好布料,当时他省吃俭用,又找同事东凑西借,弄了一些布票,买了好料子,给了世平,让他送给韩秀红的妈,也就是他未来的丈母娘,算是下了聘礼。

韩秀红的妈觉得世平哪都好,就是担心他家底薄,闺女嫁过去会吃苦,因为世平没有爸,在农村,家里没有劳动力,一般都会超支,工分挣不够,就要拿钱来凑,世和又在外工作,农活给家里的老母亲和世平来做,的确有些困难。

韩秀红要是嫁过去,就是一个劳动力,在家可以搭把手,一出嫁就是人家的人,工分要靠娘家来挣了,又不能明目张胆明码标价要彩礼,只能吃哑巴亏。

她正犹豫不决。

总是听说韩秀红长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世和就想要见见韩秀红。

世和写信给世平,说了自己的想法,总觉得不放心,结婚前起码要见见面才好,又不是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入洞房了才知道新娘长啥样。

世平从小就没父亲,哥哥世和就相当于父亲的角色,去看看是理所应当,世平无话可说,让哥哥看看未来的弟媳,也是好事。

韩秀红觉得见见未来的哥哥,也不是什么坏事,她本人没意见。

世平就将这事告诉了世和。

世和就请了假回老家去。

世和的年假有不少,因为他为了涨工资,表现很好,别人休假他不休,别人怕吃苦他不怕,目的就是这个。

他穷怕了,饿怕了,有机会,就抓住,达到一定条件就可以涨工资,级别高了,以后退休也可以享受较好的待遇。

在这个时代,在这样的环境,有些机会必须抓住,就像大家都没吃的时候,谁有一个馒头就已经赢了人生。在生存危机之下,重回丛林,适用该法则,什么成功失败?

活下来就算成功,死了就是失败。真理掌握在发馒头的人那里,谁想活命,谁就得承认发馒头的人说的就是真理,就要讨好,就要献媚,更要顺从,听话的人才有吃的,不听话的只有饿死,没有人同情,没有人可怜,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的。

大概过来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谁想拥有未来,就要放弃所谓的尊严,苟活下来,在馒头面前,人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俯首称臣。这个比用刀枪逼着低头还管用。

刀枪毙命,一了百了,馒头面前,哪怕自己死了,也要看看自己照顾的亲人,大概也不忍心就死了算,自己倒下没关系,顶梁柱倒下,顶梁柱死了,但是整个房子都会塌,这就让人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做决定。

因为是哥哥,父亲不在了,自己就要担负一些责任,家里没一个当家理事的,凭他母亲,还像是缺点什么,女人存活于世界,难,单身女人存活于世间,也难,有了孩子的寡妇存活于穷乡僻壤自然环境恶劣的世间,更是难上加难。

世和丝毫不敢懈怠,时刻警醒,哪怕睡着,也要准备睁眼。安排好世平的婚事,了却心头大事,是当下迫在眉睫的事,和家里添丁添口没啥区别,对家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婚姻大事,一个人只能决定结婚,跟谁结婚,不能办好整个结婚的流程。这就是难题所在了。

世和必须要请假回家一趟,先定下来再说。等吃了定心丸就好了,接下来的事就可以水到渠成。现在八字还没一撇,不能凭想象办事。

有时候所想的和现实的差距太大,让人不知所措,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反差太大,亮瞎了人双眼,有一种恍若隔世进入五维空间的感觉。

世平没想到什么是爱情,世和也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就是辛勤工作,吃苦才能享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享福,说明吃苦还没吃够。

他从小就没了父亲,缺乏父爱,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有限,就像马车,拉车的马匹越多,车就跑的越快一样,世平的家,只有他母亲这一匹马,跑起来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结婚就是为了延续香火,为了面子,为了在农村有所谓的社会地位。人在吃饱穿暖之后,考虑最多的还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包括名誉、声誉等社会价值评价。

人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没有人直截了当说出来。人人都在追名逐利,人的一生,就是为名和利这两个字奋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盼望哥哥长大可以分担家庭重担,谁知道哥哥离开农村到了城里,名声不错,可是名声解决不了现实难题,家里家外,重担从他母亲转到他这里。

名声不能让缸里有水,仓里有粮,名声也不能让下雨时走路脚不粘泥,晴天大太阳身上不出汗,名声大了,住凉爽的大房子,当然不会有这些烦恼,如果名声小,本身就是小人物,一些困难和考验就必须要面对。

世和一直想要脱离农村,如同卧龙期待一场大雨,电闪雷鸣,可以一跃而起,腾空万里,结果被隔壁的老蔡看上,告诉他当兵的消息,让他去试试。

第一年没经验,结果没通过,第二年再去,就通过了。全家既欢喜又忧愁。喜的是家里总算有人鲤鱼跃龙门成功了,不再是农民身份,不再脸朝黄土背朝天下苦力气才有饭吃了。

忧的是家里缺少劳动力,完不成任务,家里又要超支,日子恐怕不好过,在这种喜忧参半的情况下,世和离开家,到了部队接受安排。

世和一直想要脱离农村,这次成功,也算运气好,也是动了脑筋。

一是村小队队长徐德恨就是不放人,理由是家里缺劳动力,小生产队完不成任务,坚决不行。

小队长的说法不成立,世和心里不服,这是滥用职权,不想让他走,怕他出去混好了,对小队长是一个威胁,这个家伙经常白天开大会,晚上开小会,开小会时他老婆吹枕头风,对他多多少少是个影响。他老婆考虑到如果世和混好了,就会在势头上压倒徐德恨,那么,是邻居,又是存在纠纷的,哪怕两家有界石分开了宅基地,但谁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多占点,如果有可能,可以再扩张一点,朴素的思维就是,人在农村,离不开土地,不管是什么地,耕地也好,宅基地也好,多占没坏处,只有好处。人人都感到威胁,像是人人都有空间紧迫症一样。

具体威胁是什么?是因为怕世和有本事,或者出人头地后回来报复。为什么会报复?因为有仇。具体仇是什么?就是两家宅基地纠纷。

那年初冬,寒风如刀子般刮过郭任庄。

任世和缩着脖子,哈着气,跺着冻得麻木的双脚,望着自家那摇摇欲坠的茅草屋。

屋檐下,父亲正和徐德恨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这宅基地,明明是我家的!”

父亲声音沙哑,气得浑身发抖。

徐德恨双手叉腰,满脸横肉扭曲着,像极了庙里的恶煞:“证据呢?地契早没影了,这地现在我说了算!”

任世和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一股热血冲上脑门。

他冲上前,刚要理论,却被父亲一把拽住:“别冲动,咱们斗不过他们!”

徐德恨见状,冷笑一声,甩了甩油腻的头发,扬长而去,嘴里还嘟囔着:“穷鬼,这辈子也就窝在这破庄子里了。”

当晚,任世和躺在冰冷的土炕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窗外,北风呼啸,吹得窗棂嘎吱作响。他想起白天徐德恨的嘲讽,想起家中贫寒的境况,再看看自己粗糙的双手,一股强烈的不甘涌上心头。

“我不能就这么窝囊下去!”他在心里呐喊。

前几日,村支书带来消息,县城征兵处正在招兵。

这个消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任世和黑暗的世界。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摆脱困境的唯一机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任世和就起了床。

他从柜子里翻出唯一一件像样的衣服——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小心翼翼地穿上。

对着墙上那面布满划痕的镜子,他仔细地整理着头发,试图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些。

母亲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粥走过来,眼眶泛红:“儿啊,当兵苦,你真要去?”

任世和接过粥,坚定地点点头:“妈,我不想一辈子被困在这,去当兵,说不定能闯出个名堂。”

吃过早饭,任世和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朝着县城征兵处走去。

一路上,他看到田野里荒芜的庄稼,看到衣衫褴褛的村民,心中愈发坚定了离开的决心。

到了征兵处,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

任世和紧张地排在队伍里,手心全是汗。轮到他时,他深吸一口气,走进屋子。

屋里坐着几个身着军装的人,眼神犀利。

一个年长的军官上下打量着他,问道:“为什么想当兵?”

任世和挺直腰板,大声说道:“长官,我不想一辈子当农民,不想再被人欺负!我想通过当兵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为国家做贡献!”

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

军官微微点头,又问了几个问题,随后让他进行体能测试。

任世和拼尽全力,在寒风中奔跑、跳跃,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未来的渴望。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

第一年,没成功,怀疑他有乙肝。

世和苦笑一声,说:“是饿出来的,明年再试!”

第二年同一个时期,任世和站在征兵处门口,手中紧紧握着入伍通知书。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看到了摆脱农民身份的曙光,看到了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模样。

回到郭任庄,任世和路过徐德恨家。

徐德恨正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任世和手中的通知书,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不屑:“哼,当兵又怎样,说不定哪天就死在外面了。”

任世和没有理会,昂首挺胸地走过,心中默默念道:“等着瞧吧,我一定会让你刮目相看。”

几天后,任世和背着行囊,告别了父母和乡亲。

汽车缓缓启动,他望着渐渐远去的郭任庄,眼中既有不舍,更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他身后,一轮红日正缓缓升起,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世和家势力大,祖上留下的老宅子多,地势又好。后来因为特殊年代的特殊事件,让世和家失去了很多,包括地盘也在缩小,其中包括宅基地。

宅基地在本村中地势最高,风水先生看过的,选择这个地方,可以给后人带来好运气。

当然,到了世和这一代,心里有,不说出来,要不然就很麻烦。现在就是这样。很多违心的话要说,不说就和别人不一样,就会有麻烦。

世和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他很想为弟弟铺平道路,让他走上幸福之路。他很清楚,母亲年事已高,力气越来越小,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世平身上。

为世平找一个好媳妇,就是找一个好帮手。家里缺的就是劳动力,农村人都想生儿子,因为儿子力气大,有了儿子,耕田种地干重活就不用求人,家里弟兄多了,势力就大,一般人不敢欺负。

如果家里是独女,恐怕就要遭罪,除了准备一些嫁妆,还要损失一个劳动力。虽说新时代,不爱红装爱武装,但是,劳动力流失到丈夫家,是铁定的事实。

如果要招女婿,上门来的,恐怕大部分人都还不能接受,不是迫不得已,还是不想当上门女婿,愿意娶媳妇,而不想嫁丈夫。

这个姑娘到底怎样,只是听说出身不好,也就是成分不好,世和不认同父辈的错误会让后代来买单,况且是对是错,还没有标准答案。他有包容心,想促成这件婚事。

韩秀红早就听说了世和当兵,在部队表现好,复员后在家呆了一年,就被抽调到工作队,后来从工作队又到了更大的城市。


  (https://www.24kkxs.cc/book/4233/4233130/505025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