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要服从命令
世和回家,第一天就用来睡觉,因为最近工作太忙。
世和才到单位的时候,开始安排他去小学校任校长,他不干,他说小学生太吵闹,让他去市府当秘书,他正准备去,刚巧遇到了9月逃亡事件。
本来安置的工作暂停,所有人都紧张起来。准备开往市府的吉普车全都开往十二连。据说十二连就是一个工厂。这个加工厂主要是建筑材料的粗加工,还生产一些简单的建筑机械,另外,就是修理汽车卡车。
当时的单位,能有卡车的如同凤毛麟角,不少单位没有卡车,一辆解放卡车从街上驶过,会吸引很多人来看,觉得这些铁家伙只有在电影上见过,真是太神奇了。
他被分到加工厂,有大车间,没有床铺,没有独立的房间,更没有寝室宿舍,一下来这么多人,无法安置,只有打地铺睡在车间,临时安排任务,气氛紧张,人心惶惶。
看来,任务紧急,这个是关键时期。因为九月叛逃是大事,恐怕会引起巨大风波。
像世和这样的,都是来自全地区各个地方的精英,是代表,是经得起考验的人,立场坚定,而且旗帜鲜明,自己的身份决定了会站在哪边队伍里。
这些人被集中到车间,目的就是一个,先学习上面下达的指示,掌握精神要旨,再放开手脚去做事。
世和当然服从这样的安排,对市府秘书的安排也只有听天由命,再也不去想了。
因为这个时候,稳定是头等大事。
秘书的工作暂且搁置一边。
被安排到加工厂之后,这些优秀的经得起考验的退伍战士就开始接受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然后讨论文件,一一表态,要跟落后的拉开距离,积极准备,追求进步,争取早日达到目标。
还有就是站队不要站错了,这个很重要,形势严峻。和叛逃的是一伙的大有人在。特别是这一批准备到地区内各个行业工作的,都要学习文件精神。世和也不例外。其中江平是铁道兵,他和世和是老乡,他是负责学习的小组组长,他负责宣读报纸。
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这件事。
本来安排好好的去市委报到,世和是准秘书,被吉普车专门从小县城接过来,没想到被人拦胡,临时命令去十二连。
也就是守桥部队旁边的十二连,为了稳定,一些绝密消息不会泄露。
这件事在案发两个月后才宣布,大家都很迷茫,整天学习,维护稳定,自己也稳定,只要关键少数的心不乱,大局就不乱,到十二连的都是经得起考验的五好战士。
世和就是其中一个,因为他文笔好,调他去市委当秘书,结果出了这档子事,就改变了计划,有的事比秘书的工作更重要,例如保卫大桥,这座桥是中西部大动脉,一旦被敌人占领,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要紧锣密鼓从思想上统一,而统一思想最好的方法是集中学习,高度警惕,密切关注,读报纸、谈体会、表决心,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江平看来很有经验,他宣读报纸一板一眼,铿锵有力,他营造的这种气氛是从部队上学来的,每次学习,他都这样,越是关键时刻,越是严肃和认真。他很清楚,这是取得开会效果最好的手段。
江平带头发言,也是一身正气。江平说完,然后由其他人接着发言。
这些人都出身贫穷,到了给饭吃的地方,吃商品粮,不愁吃上顿没下顿。结果都很卖力,当然,说的高大上一些,的确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竭尽全力维护地方稳定,支持中央决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有人最伤心,感到莫大的遗憾,就像寄希望最大,失望最大,寄希望最大的那个孩子,最终成为叛徒,这事对父亲的打击可想而知。参加学习的人,都清楚这一点。将心比心,设个比喻,就能明白。
学习结束,表态结束,形势稳定,一片大好,秘书的工作被取代,因为稳定压倒一切,能吃苦的人才能在最重要的岗位,就这样,世和到了加工厂,据说这是最好的单位。
收到世平的信,世和回信说回去,世平接到回信,非常开心。
他十分盼望团圆。
那年的暮春,省城的街道两旁,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微风拂过,柳絮漫天飞舞。
任世和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骑着二八自行车,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
车筐里,装着他刚从食堂打来的饭菜,还有一封尚未拆开的家书。
作为省直建筑公司的技术员,任世和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宿舍,他就已经奔赴工地。
安全帽下,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
他蹲在地基旁,仔细地核对图纸,手中的铅笔在图纸上留下密密麻麻的标记。
工友们的呼喊声、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忙碌的交响曲。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高耸的建筑物上,任世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
他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锁着的木箱,里面整齐地叠放着一沓钞票,那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
每到月底,他都会小心翼翼地数一遍,想象着这些钱能给郭任庄的家人带来怎样的改变。
“再攒两年,就给家里盖几间大瓦房,让爹娘住得舒坦些。”他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憧憬。
老家的来信越来越频繁,每次拆开信封,弟弟世平那熟悉的字迹总会映入眼帘。
信中,世平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的琐事,谁家的猪下崽了,谁家的庄稼遭了灾。
可任世和有自己的打算,不是他不想家,而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出成绩,无颜面对家人。
一个周末,任世和独自来到公园。湖面上,游船缓缓划过,泛起层层涟漪。
远处,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父母们则在一旁含笑看着。
这温馨的一幕,让任世和的思绪飘回了郭任庄。
他想起小时候,在麦场里和小伙伴们捉迷藏,母亲站在村口,扯着嗓子喊他回家吃饭。
可如今,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
就在这时,老王急匆匆赶来对他说了几句话。
原来公司又有紧急任务,他必须立刻赶回。任世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身离开公园。
他知道,自己的奋斗之路还很漫长,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夜色渐浓,城市的霓虹灯亮起,任世和骑着自行车,再次穿梭在繁华的街道上。
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中,他的目光坚定而执着,仿佛看到了家人幸福的笑容,看到了那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回想当年世和为了少一个人吃饭,想出去找找机会,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没找到,路上捡到一个小红薯,十分珍惜,慢慢吃着续命,才回到家里。像是曾国藩带兵打新疆一样,军粮中就有红薯,这红薯是可以续命的东西,虽原产地不在这里,但是要感谢那些虔诚的传教士,漂洋过海带来希望,带来红薯,解决了很多人的粮食难题,吃上饭,得以活命。
这事大家都知道,弟弟妹妹和母亲也都没办法,即便家中有父亲的家庭,也过得十分艰难,更何况家里没父亲的呢?总之,日子不见起色,只有靠有奇迹发生。
据说浩楠的爷爷就是那个时候去世的,因为食物缺乏导致多种疾病无钱医治。
当时因为营养不良产生各种疾病病逝的人不少,浩楠的爷爷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他的去世,浩楠的奶奶也伤心,也哭泣,也恨他不争气,恨他懒惰,当他真的撒手人寰的时候,他奶奶反而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嘴上恨,心里还是舍不得,咋说也是这个男人是她的男人,从小她就没有家,和这个男人成了家,才拥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娃,自己的生命延续,都因这个男人带来的,哪怕没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总之,他并非一无是处,起码他还教了他认得几个字,会算点帐,懂得什么是贵族,直到任家祖上也当过大官当过将军,清楚任家在当地并不是孬货,个个都优秀,只是时势造英雄也造狗熊,英雄和狗熊只是人们的评价而已,而评价标准不断在变。懂得看人看事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懂得不要相信任何当官的说的话,他们说话都是前后矛盾自我否定的,没有一个准信。浩楠的爷爷对他奶奶的教训,让他奶奶受益匪浅,嘴上不承认,心里却觉得很有道理。
浩楠的爷爷去世的时候,世平五周岁。
五周岁对自己的父亲印象全无。
因此,世平就将长兄视为父亲,处处都问问他的意见。这次相亲,请世和回来,目的就是要对未来的妻子看看,如果可以,就支持,如果不可以,趁早打退堂鼓。
世和回来后第一天睡觉,第二天开始里里外外彻底大扫除,将屋里屋外彻底收拾收拾,弄得干干净净,就像部队的营房,单位的宿舍一样。
因为单位是宿舍里有一位犹太人,是一名卡车司机,这名犹太人非常讲究,对自己驾驶的卡车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人家的车都脏兮兮的,他的车擦洗得铮亮,宿舍也一样,犹太司机和世和分到一间宿舍,世和随遇而安,觉得到了地方,不必像部队那样将被子叠成豆腐块,也不必将内务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哪怕家里没什么家具,也要擦得一尘不染,世和受到犹太司机的影响,将这个习惯带回了家,家里人倒有些不习惯,因为习惯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家里突然被收拾干净了有些不适应了。
世和当然要发脾气,发了之后,也就不再发,掌握这个规律之后,一般来说,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家里人都不敢犟嘴,都服从命令,绝对服从,要不然,肯定会吃亏。
第三天,开始准备吃的喝的,世和给世平一些钱,让去集镇割点肉,然后去请秀红母女到家来做客。
家里有鸡蛋,菜园有韭菜,加上一些时新的蔬菜,勉强凑了几盘。然后打点散酒,这些在供销店有卖,都要票才行。世和攒了一些,省内通用的票,这些准备停当,世平借了一辆二八大杠,去隔壁村请秀红。
秀红出来后,世平说:“我哥回来两天了,今天让我来接你去家里坐坐,不知道你咋想的?”
秀红说:“我妈说了,我们不合适。我妈还说了,你给我的布,还给你吧。送给你喜欢的人。”
世平一听,眼圈一红,鼻子一酸,噙着泪水,点了点头。
世平哽咽说不出话,秀红一溜烟地跑进屋,拿出布匹,递给世平,世平接过来,放在二八大杠后座上,用麻绳捆绑了,跨上自行车,一溜烟骑回家,没有回头。
回到家,世平将布匹拿下来,放在板凳上,世和看出来了,浩楠奶奶问:“咋了?你接的人呢?”
“不来了。”
“咋不来了呢?”
“人家不愿意。”
“你是不是惹她生气不来了?”
“不是,她听她妈的话,她妈不让来,看不上我。”
“看不上算了,她成分不好,不跟她结婚还好,免得把我们牵扯进去,天天挨批斗那就麻烦了。”浩楠奶奶说。
“可是,秀红这姑娘真不错,我还真看上她了,其他的都看不上。”世平说。
“你也不看看自己,撒泡尿照照自己,自己是啥人,还看不上,是个女的,只要能看上你就行,到了这个年龄,像咱们这个家庭,能结婚就行。不要挑三拣四的了。”世和说。
“我知道自己长得不好。可是,我眼睛看得准,谁到底咋样,我一清二楚,我看中的是秀红家的教养,那样的环境下教育出来的,一定不差,像她那样的家庭,肯定远远超过咱们,我不喜欢娶一个小户人家的大姑娘,见识少,不讲道理,只会干活,不懂教育孩子,那还不如不娶,宁愿单身还对社会有好处。如果娶一个泼妇,那算彻底玩完,走不到白头,半路就夭折。我可没那么傻。”世平说。
“你说的有道理,要吃要喝,更重要的,是教导孩子成才,不走歪路,走正路,将来哪怕不成才,也不会添乱。可以省不少心。但我们家庭条件很有限,需要全面考量,娶一个喜欢你的你也喜欢她的,这个婚姻就圆满了。”世和说。
(https://www.24kkxs.cc/book/4233/4233130/5049743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