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淑华家的惨状!
跟五组这帮老爷们把明年的大事都给定了下来,李云峰心里头也算是踏实了。
他坐在炕沿上,看着窗外头白茫茫的一片,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要说比这个时代的人聪明,他还真不敢这么吹牛逼。
这年头,能活下来的人,哪个不是人精?
但他有一样是这些人比不了的,那就是眼界。
来自后世的他,见识过啥叫市场经济,知道啥玩意儿以后能值钱,啥买卖能赚钱。
这就跟开了挂一样,属于是降维打击。
所以,带领整个五-组的人发家致富,对他来说,还真不是啥难事。
只要大方向不错,剩下的就是领着大家伙使劲干就完事了。
这边李云峰正琢磨着怎么当好他这个村官呢,另外两拨人,也各自到了她们的目的地。
先说李秀莲和老李太太这边。
火车况且况且地晃荡了两天一夜,总算是到了四九城。
俩人刚下火车,还没等缓过神来呢,就看见站台上,一个穿着干部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伸长了脖子往这边瞅。
“大姐!奶!”
那年轻人一看见她们,立马就挥着手喊了起来。
这人,就是李云峰的大哥,李云冬。
李云冬现在在街道办上班,大小也算是个干部。
他早就收到了李大河的信,知道她们今天到,特意请了假过来接站。
“哎呦,云冬啊,可算看着你了!”
老李太太看见李云冬,那叫一个亲切。
“奶,大姐,一路累了吧?快,车在外面等着呢。”
李云冬接过她们手里的行李,领着她们就往外走。
一辆半旧的吉普车停在站外头,这可是稀罕物。
“你小子,现在行啊,都坐上小汽车了。”
老李太太打趣道。
“嗨,单位的车,借来用用。”
李云冬嘿嘿一笑。
车子一路开到了他们家住的那个大杂院。
院子里头还是老样子,人来人往的,挺热闹。
看见李云冬领着两个陌生女人回来,院里头爱嚼舌根的几个大妈立马就凑了上来。
“呦,云冬,这两位是?”
“哦,这是我老家的亲戚,都姓李。过来住几天。”
李云冬早就想好了说辞,大大方方地介绍道。
大家伙一听都姓李,也就没再多问。
这年头,投奔亲戚是常有的事。
至于管老李太太叫奶,管秀莲叫姐,是之前早就说好的事情了。
李云冬把她们领进屋,他媳妇亚娟早就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炕也烧得热乎乎的。
“奶,大姐,你们先歇着,饭马上就好。”
亚娟热情地给她们倒了水。
李秀莲看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心里头也挺感慨。
她寻思着,自己这肚子里的孩子,以后就要在这地方出生、长大了。
再说另一边,王春花带着淑华和淑芬,也到了冰城。
下了火车,三人抱着孩子,按照淑华记忆里的地址,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她们家以前住的那个小院。
可等她们站到门口的时候,三个人都傻眼了。
院子还是那个院子,但门上挂的锁,却不是以前那一把了。
透过门缝往里看,院子里头也是乱糟糟的,根本不像有人住的样子。
“这是咋回事啊?”
淑芬有点慌了。
“别急,先找邻居问问。”
王春花到底是经过事的人,还算镇定。
她们找到了隔壁的邻居,一打听,心立马就凉了半截。
原来,就在她们下乡之后没多久,她们家的成分问题又被人给翻了出来。
她们的爹,那个以前的大学教授,和她们的妈一起,都被送到了乡下的农场去改造了。
家里头的几个兄弟,也都受到了牵连,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大哥被下放到了工厂当苦力,二哥三哥也都被赶出了原来的单位,现在就靠打零工过活。
这房子,也被没收了。
“那他们现在人呢?”
淑华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你大哥他们,现在就挤在城北边那个棚户区里头。”
邻居叹了口气,给她们指了路。
三人抱着孩子,又一路找到了城北的棚户区。
好家伙,那地方,简直就不是人住的。
低矮破旧的窝棚,挤在一起,连个下脚的路都没有。空气里头,弥漫着一股子煤烟和垃圾的臭味。
她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大哥家。
那所谓的家,就是一个用木板和油毡搭起来的小破屋,风一吹就晃悠。
“咚咚咚。”
王春花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个穿着破旧棉袄、面黄肌瘦的男人探出头来。
“你们找谁?”
“大哥,是我啊!”
淑华一看清那男人的脸,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下来。
那男人愣了一下,仔细地瞅了瞅她,这才认了出来。
“是淑华?!”
兄妹俩抱在一起,哭成了个泪人。
等进了屋,王春花才发现,这屋里头的条件,比她想象中还要差。
屋子又小又暗,除了一铺炕,就没啥像样的家具了。
炕上,一个妇女正抱着个孩子喂奶,那孩子瘦得跟个小猫似的。
“弟妹,你们咋回来了?”
大嫂看见她们,也是又惊又喜。
“嫂子,我们回来看你们了。”
一番哭诉之后,王春花她们才算是彻底搞清楚了家里的情况。
这日子,过得是真苦啊。
“妈,咋办啊?”
晚上,等大哥大嫂都睡了,淑华和淑芬挤在王春花身边,小声地问道。
她们这次回来,带了不少钱和票,本想着能让家里人高兴高兴,没想到,家里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别慌。”
王春花拍了拍她们的手。
“有妈在呢。”
她心里头已经有了主意。
“明天,咱们先去找你二哥三哥,把他们都见一遍。”
王春花说道。
“然后,咱们想办法,把你爹妈从农场里头给接出来!”
“接出来?”
淑华和淑芬都愣住了。
“对!接出来!”
王春花说得斩钉截铁。
“接到咱们红旗生产队去!我就不信了,有我儿子在,还能让他们再受这个罪!”
她寻思着,自己那个有本事的儿子,肯定有办法!
而且都是在乡下住牛棚吗!
这在哪的牛棚不是牛棚?
解释一下断更原因,家父突然去世,跑了两千多公里回家处理后事。
(https://www.24kkxs.cc/book/4233/4233065/1111072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