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日产汽车也不错
“啊,总算是看完了。”
星海集团第三季度报告文件的内容非常多,竹下雅人一连看了三天才了解个大概。
随后他舒服的伸个懒腰,接着又揉了揉眼睛,打几个哈气。最后更是整个人懒懒洋洋的摇晃着走到办公室内的泡澡池,准备舒舒服服的泡个热水澡。
“啊,爽!”
竹下雅人快速下水,舒服的身体一颤,整个人飘飘欲仙。
他最喜欢洗热水澡了,所以办公室最先升级的就是浴室。
从最开始只能冲洗的小小一间房,到现在三十几平的热水池,就是他不停指示员工改造的成果。
除了这个大热水池,星海集团还为他修建了专门的游泳池。
不过现在是冬季,青年没什么兴趣玩。
热水池很安静,十分有利于人的思考。
竹下雅人只休息两三分钟,就开始思考公司新的投资目标。
“国外企业还不用急,等索罗斯第二次进攻结束比较好。”
“国内企业,可以拿下的目标有罗森便利店、长信银行、千代田生命保险、东邦生命保险……”
罗森便利店和长信银行,是青年早已想好的目标。
从今年年初开始,这两家公司就和山一证券一样,是他计划合并的目标。
同时,这三家公司也是最容易的,剩下的罗森和长信明年都可以轻松拿下。
至于几家陌生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则是竹下雅人最近才选定的目标,主要目的是增强集团在保险行业的地位。
星海保险的实力太弱,必须要多多并购才能成为在日本有影响力的保险公司。
不过,也不能一股脑的胡乱并购。
日本1996年之前,保险行业非常保守。主流保险公司只有固定的20家人寿+20家财产。
如此稳定的格局,以及如此多的保险公司,造就了保险公司胡乱花钱的本性。
有的公司为了多收保费,甚至给出了年6%以上利率。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前,这样做自然没问题。
因为那时日经增长速度,轻松超越20%。
泡沫破裂后就不行了,别说维持住6%以上年利润,就算能盈利都是不错的投资公司。
最终的后果就是,保险公司逐渐被自家给用户的高利润压垮。
1997年4月,就有保险公司因为资不抵债破产,进而拉开了日本大型金融机构破产的序幕。
是的,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日本金融机构破产潮,是从保险公司开始的。
至于巅峰,都差不多,主要是投行和银行的破产。
“嗯,我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公司可以争取。”
总不能一场经济危机,并购的大多都是金融领域公司吧,那实在有违星海集团的主要发展方向。
星海集团追求的是成为世界超级工业集团,而不单单是顶级金融巨头。
“有了。富士重工,貌似是个不错的公司。”
富士重工,也就是后世的斯巴鲁汽车,这家公司二战时期是专门造飞机的。
不过在战后,富士重工被各种拆分,已经由原来的日本第一飞机制造公司,变成了二三流公司。
是的,此时的富士重工就是这么的惨。
王牌产业斯巴鲁汽车年销量只有二三十万台,不及后世的五分之一。
以前的当家产业飞机制造,更是只有一个零头。
如果不是日本政府不想看到三菱垄断国内飞机产业,估计连个零头都要失去。
更重要的是,富士重工的两大股东兴业银行和日产汽车,眼下都有点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兴业银行因为给东南亚和韩国提供太多贷款,导致公司亏损十分严重,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一降再降。
另一个日产汽车,问题更加严重,逐渐走向破产。
是的,日产汽车已经在破产边缘徘徊。
至于原因,非常简单。
日产汽车一直主攻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自经济泡沫破裂之后销量两年下降。
大环境摆在那里,再怎么努力也没什么用。
所以日产汽车从1993年,一直亏到现在,并且将继续亏下去。
“咦,不对呀!我干嘛费劲心思收购富士重工,一步到位直接收购日产汽车不久完了吗?”
日产汽车的幕后股东,卖掉公司股份的心理甚至比山一证券的幕后股东都高。
明年,甚至都要求到国外车企的头上。
最终福特等公司看不上,辗转被雷诺入股买下。
星海集团如果透漏出收购的意愿,绝对会非常顺利。
尤其是日本政府,更是愿意鞍前马后。
没办法,大型车企对于就业的影响力实在是大。
一旦破产,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人要失业。
当然,这些人并不会都是汽车公司的员工,绝大多数应该都是汽车链条上的小公司。
但就是如此,才更加的让人为难。因为就业环境不好的时候,小企业失业人员更难找到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后来年年给福特等本土公司巨额补贴的最大原因。
没有政客敢让几百万人同时失业,那是在拿自己和党派的政治生命开玩笑。
其实日产也是差不多情况,就算年年扩损政府也必须输血。
除非某一天,日本经济再次好转,企业掀起新一轮抢人大战,政府才会坐视扩损的大型车企直接破产。
“真是笨脑子,决定了,目标日产汽车,争取90亿美元拿下67%的股份。”
前世雷诺只花了40多亿美元,就拿下日产汽车38%以上股份。
星海集团将数字提高到百亿美元规模,拿下67%的股权应该也不成问题。
当然,如果不行,竹下雅人可以再加20亿美元,将数字提高到百亿规模。
总之,他宁愿多花钱,也要完成对日产汽车的全面掌控。
想到这里,竹下雅人再也没心思洗什么澡了。
他直接将公司元老,目前退居二线的公司董事会成员铃木善介叫到公司。
“铃木董事,真不好意思,突然叫你来公司。”
“哪里,会长客气了。我是公司的员工,哪有什么好不好意思的。”
虽然自己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基本上一个月也就来公司象征性的开一两次会,但既然是会长叫自己,铃木善介依旧心甘情愿的帮着做事。
只不过,他有些不解。
不明白以自己现在的情况,还能在哪里帮到公司。
“我的,我的,确实,铃木董事始终是公司重要一员。”
两人互相客套一番,又喝了点茶水后,竹下雅人这才将自己刚才所思所想说出。
“日产汽车,能行吗?”
“放心吧,现在肯定没问题。”
日产汽车的持续亏损,已经让幕后股东苦不堪言。
尤其是兴业银行,更是恨不得立马将股份清空。
没办法,谁让兴业银行也自身难保呢?
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
如果没有这场危机,兴业银行的日子还能过,凑一凑也能继续向日产汽车放贷。
现在不行了,兴业银行需要缩紧银根抵御可能出现的大危机,自然不敢再向日产发放巨额资金。
听完自家会长的解释,铃木善介理解的点点头。
“明白,原来兴业银行现在也这样了,唉!”
铃木善介想到兴业银行对公司的帮助,忍不住长叹一声。
他是真的不想看到兴业银行衰落,希望它能再次支棱起来。
“是啊,兴业银行新社长和丰岛学长很不对付。”
“丰岛学长主张减少贷款,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优质企业的投资。”
“而新社长则主张要遵从政府指导,继续维持银行的舰队模式,企业有困难就放资金。”
说到这里,竹下雅人无奈的耸耸肩。见铃木善介消化的差不多了之后,才继续往下说。
“我们都知道,在日本经济如此困难的局面下,丰岛学长的政策是对的。”
“但没办法,丰岛学长只是副社长,实力不如新社长强大。再加上新社长手握大义,丰岛学长就更没法竞争了。”
主银行制度,日本战后运行多年的经济制度,已经在社会生产中形成惯性。
丰岛章男就算成为正职,也无力抵抗副手的政策。
更何况,他还不是正职,那就更没法抵抗了。
没办法,对于很多人来说,祖宗之法都是不可变的。
除非走到山穷水尽,大家才愿意接受改革。
“这,确实,别说是银行,就连政府也是如此,存在一大堆的僵尸企业。”
铃木善介虽然半退休,但他也没闲着,平日里经常代表星海集团出席各种经济社团。
在经济社团内部,他学习到无数的经济知识,也更了解日本的现状。
“没办法,民众负债太高。一旦僵尸企业大量破产,会形成连锁反应。”
日本为什么不像海对面国家那样狠下心玩大失业,最重要原因就有民众负债高的影响。
一旦失业还不起贷款,立马形成连锁反应。
别的不说,起码金融行业的惨剧会十倍于现在。
当然,实体行业也不会好过。
唯一利好的,应该就是民间借债公司吧。
上一世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日本民间借债公司就迎来超爆发式增长。
佼佼者,甚至可以成为全国首富。
如果日本政府坐视民众更大规模的失业,估计都能催生出世界首富。
“是啊,现在的日本可经不起更大规模的折腾。”
铃木善介想了想日本眼下的情况,确实十分无解。
“行啦,想这些都没用,我们还是想想要如何收购日产汽车吧。”
“这样,你先去那边探探底,了解了解情况。”
日产汽车这么大一家公司,竹下雅人已经做好了长期奋斗的准备。
只要能在明年这个时间点完成收购,就算大成功。
当然,就算拖到1999年也不是不行。星海集团有时间,可以慢慢等。
至于日产汽车所在财阀不想卖给星海集团,只愿意交易给国外汽车公司的情况,青年根本就不屑于理睬。
日本民众的爱国热情还是很高的,只要星海集团微微曝光,就能破坏掉交易给国外公司的可能。
其实不仅是日本,许多国家都是类似情况。只有本国不愿意要的企业,才会交易给外国公司。
当然,青年指的是正常情况。
如果是那种将国外招商引资视为第一的国家,也会出现宁愿将公司低价交易给国外,也不愿自己努力经营的局面。
不过,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注定会很短。最后,还是会回归本国优质企业卖本国公司的道路。
“是,会长,我明白!”
“嗯,那行,你先去忙吧。”
“是,会长!”
接下来几天,铃木善介开始频繁走访日产汽车,明里暗里的进行试探。
至于竹下雅人,也没闲着,指示秘书部门全日本搜查日产相关资料。
咨询公司、日产汽车公司现任前任高管,以及它的零件供应商和经销商,都是青年的目标。
总之,就是要更全面的掌握日产汽车经营情况,为今后的收购谈判做铺垫。
“怎么样,日产汽车的高管们是什么想法?”
两人相约每周开一次会,而今天恰好是第一次碰头的时间。
竹下雅人想知道日产汽车眼下的情况,适不适合提出收购。
“日产汽车的高层还沉醉于公司昔日的辉煌,觉得公司研发的新技术一上线就能重振辉煌。”
铃木善介表情有些尴尬,觉得自己有负会长所托。
但没办法,日产汽车内部确实没有太强的危机感。
“这样啊,看来还需要再等等看才行。”
竹下雅人很理解日产汽车高管们的心态,毕竟人不到最后都不想认输。
但理解归理解,可不能让日产汽车高层破坏掉自己的计划。
他抬起头认真问:“那铃木桑你有没有打听到,他们的新技术什么时候可以上线?”
“嗯,预计时间是明年暑期。”
“OK,了解,那你现在就主要以和他们拉关系为主。不用提收购的事,等新技术上线以后我们再详细谈。”
缺少全球市场的日产汽车,计划注定失败。
青年要看着他们死心,然后以更轻松的方式拿下。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682/1111068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