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底是谁算计了他
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底是谁算计了他
欧阳晋荣哑然,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只是,他怎么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
请状师?
别告诉他,这些状师都是王金玉的人啊。
“你就没觉得这会助长不良风气?”
“老百姓虽然地位低,但是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他们岂能不知这是新官上任才有的待遇?
不趁着浑水摸鱼,等到事情都理出头绪了,哪里还有他们发挥的余地?”
欧阳晋荣确实被气笑了,感情他怎么说怎么有理了呗?
王金玉眼珠子转的滴溜溜的快说:“本来王光辉的账册就对不上,大将军何不自己再去清点一下数量,重新登记造册呢?”
欧阳晋荣身子一僵,他又不是没抄过别人的老底,有经验呢,从前剿匪的时候,常干这种事。
只不过,王金玉他是怎么知道这些弯弯绕绕的?
他从前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保长吗?
他也不继续跟王金玉废话,大手一挥,让他手下的人赶紧进去清点。
这个进去清点就很奇妙,其实就是光明正大的放水,让手下的人进去看着拿。
喜欢什么拿什么,剩下的这些才要清点数量,登记造册。
武将带人就是这样,不能那么一丝不苟,跟着他的人都是卖命的,一点额外的好处都没有,单凭一个月一两的军饷,他拿什么去笼络人?必须得给足他们好处,光明正大的给好处,就是这种场合。
手下的人也都心照不宣的进去,一个人装了一些。
有一个副将出来沉着脸说县太爷这里没有多少钱。
正说话呢,这发现王金玉总是盯着他的胸口看。
欧阳晋荣顺着他的视线看了过去,连忙轻咳了两声。
那副将也低头一看,发现原来是一块玉配的络子露了出来。
那副将连忙转过身去,把络子给藏好了,然后若无其事的转过身来,继续嫌弃县太爷这里的东西少。
结果他手下一人不知怎么地,掉了一个银锭子出来,场面一度尴尬。欧阳晋荣抬头望天,王金玉则是使劲的揉搓自己的眼,一边揉一边说:“眼睛里怎么进东西了?”
出了两回囧之后,欧阳晋荣也没脸继续为难王金玉了,王金玉悄悄松了一口气。
还得是他,换个人来都遭不住。
欧阳晋荣他们花了一天的时间终于将县太爷这里的所有的财物全都给登记造册了,接下来就是处理王光辉他们一干人等了。
看着手里厚厚一叠罪状,欧阳晋荣的嘴角抽动的厉害。
根本就不需要搞这么大的动静,上头知道他贪污了赈灾款,就足以让王光辉人头落地了。
只是他总感觉自己好像是被人算计着牵着鼻子走的一样,心里很不得劲。
可是到底是谁算计了他,利用了他,他还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他有点阴谋论了,总觉得跟上头的几方大势力有关系,自己这一趟差使下来,落在旁人的眼中,算不算他们欧阳家站队了?
心里烦乱的欧阳晋荣,虽然常年不在京中,可对京中的几方势力还是很关注的,现在呼声最高的无非就是宁王和宁王妃,要说宁王脱颖而出,全靠他娶了一个好王妃。
宁王妃确实是个人物,有不亚于男儿的本事,倘若是个男子必定能在朝堂有她一席之位。
睿王的势力也很大,另外还有赵王、晋王,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朝中关系错综复杂,表面上的关系是一回事,毕竟上京这地方,谁家的舅舅可能就是旁人的岳丈,这种关系很好理清。
但是私下的关系就是另外一码事了,私下里有共同利益的才是一伙儿的。
他不知道这位县太爷会不会是某一个派系里的小鱼小虾,这个王金玉又是谁的人?他很担心自己不小心卷入朝堂纷争中。
虽然之前宁王和宁王妃提出了改革和变法,看似土地被掌握在了朝廷的手里,实际上还是在世家的手里。
不过是从直接归属变成了间接而已,想要从世家手里夺权,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朝廷要依靠世家,世家也需要朝廷来进行平衡,这本来就不是说打破就能打破的。
君王强盛,世家弱。
反之也是。
欧阳晋荣有些心不在焉的翻看手里的状纸,当他看到王光辉欺男霸女,祸害一方时,欧阳晋荣还是恨不得立刻就将人给砍了。
他贪朝廷的赈灾款,以至于大量的百姓死于雪灾之中,其实这么多条人命真不能全都归结在他的头上。
像那种因为雪灾被房屋给砸死的,大雪封山的时候感染风寒发热致死的,这些人还真不能全怪王光辉。
毕竟大雪封山,就算是有心营救也没有办法。
赈灾本身就是在灾难发生之后做的事后补救工作,做的及时可以最大可能的减少伤亡,做的不及时,不到位,那就会增加死亡的人数。
王光辉拿到赈灾款之后,没有及时的给百姓添置衣服,发放粮食、药物,没有对他们进行及时安顿,有些人好不容易逃难到了县城,他竟然还把逃难来的百姓都给关在城门外,任凭他们冻死饿死,这些人的命自然要算在他头上。
虽然在大瘟疫来临的时候,紧闭城门免得交叉感染是没毛病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嘛。
可那些人哪里是身上带着时疫的?他们分明是缺衣少食被冻的。
况且当时大牛他们说,城门口的人没有很多,县里想安顿他们其实很简单。
就算是不将他们迎进城去,在城外安顿,给他们提供食物、衣服、药物,也不至于死了这么多人。
一百多条人命呢。
想等着朝廷下旨再去进行救灾,黄花菜都凉了。
陆宁很早就给罗云城写信,准备把这个王光辉给拉下马。
罗云城收到信之后,也派人进行了核实,然后才在朝堂进行弹劾。
睿王一党的人还出面反驳,经历了一番唇枪舌战,直到罗云城说到王光辉差点逼得百姓哗变,甚至还亲自带人前去清河村屠村,皇帝这才坐不住了。
去清河村屠村的事去年罗云城回来就上书皇上,这件事郡守孔文华、欧阳大将军都是证人,皇帝还记得。
后来是怎么处理的?他想了想,好像是睿王出面保了这县令。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671/2641097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