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 三章 不要急,稳住,稳住
第一百九十 三章 不要急,稳住,稳住
“少爷是如何知晓这些的?”
陆宁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指着他画的那些兽皮说:“这也是祖先穿过的服饰,比我身上的这个要露的多。”
吉从文不说话。
“其实我想在衣服上冻手脚,主要原因不是我没事找事,想要独立特行。
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物资匮乏。
我做一套这样的衣服,跟从前的衣服比起来,省出的布料可供一个五岁小孩穿衣。
若是两个人就能省下来一个成年人的布料。只有东西多起来,价格才能下去,那些穿不上衣服的人才有可能穿得上衣服。”
陆宁说着露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显然是他为此牺牲了很多。
吉从文沉默了好半晌才说:“那少爷可知穷苦百姓终年四季都这么一身衣服?”
这回换成陆宁沉默了下来。
有钱人家一年四季裁剪新衣,穷苦人家可不就一套衣服穿一年?
烂了补一补继续穿,冬天问题最为严重,基本上都是猫冬。
一家人只有一套棉衣,谁出门去谁穿,其他的人要么在床上待着,要么就烤火取暖。
陆宁想反驳,却又无从反驳。
他们青牛镇的百姓日子是好过一些,人手一套棉衣不成问题,可外地呢?“我会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的。”陆宁有些闷闷的说道。
吉从文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多说话就出去了。
陆宁坐在位子上沉思了许久。
不过,吉从文很快给自己做了一套新衣服。
新衣服的样式跟陆宁的衣服样式一样,不过袖子比陆宁的袖子要长上些许,裤子也要长了不少,看起来跟现代的九分裤差不多,脚上穿的是绣坊这边出的平价僧侣鞋。
陆宁知道吉从文用这种方式来支持他,他心里暖暖的。
他虽然有些小聪明,可到底还是有思虑不周全的时候。
在服装这一方面吉从文是对的,穷苦百姓家一年难得做新衣裳,他的做法看似春风化雨,实际上也没能根据百姓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青牛镇的百姓也是从种了土豆红薯之后才渐渐宽裕起来的,做新衣服肯定不是问题。
省布料的衣服到底要如何推广?
他自然不能一口吃成胖子,邀请大家必须要做新衣服,只有需要做新衣服的时候,可以试试新样式的。
服装进行推广需要时间,只能慢慢来,只要世道不乱,他就无所畏惧。
陆宁想到这些,深深吸了一口气,不要急,稳住,稳住。
抬步朝外走,正遇到陈春梅过来。
“有事?”陆宁问道。
陈春梅说:“每次我们从秦二爷哪里拿到的订单都会很快完成,我见人都闲着没事做,就让大家去做鞋,现在鞋已经多的放不下了,我来问问少爷,我们是不是可以拿出去卖?”
陆宁有些意外问:“很多鞋?据我所知,秦二爷也让你们给做鞋?”
“确有此事,但是他要的量少,我们做的快。”
陆宁想到他们的机器,确实快,只是没想到现在已经到了鞋子没地方放的地步了。
他抬步跟陈春梅过去看看。
一路上,陈春梅已经跟他说起了做鞋的事。
这些鞋本来就是废物利用,能卖掉都是赚回来的。
鞋帮的原材料就是做衣服时裁剪下来的布头,有些布面大一些的,甚至还可以做鞋面。
做鞋底的白布剪下来的碎料也可以拿来废物利用,重新做鞋面的原材料。
要说成本,大概就是线和人工。
陈春梅现在着急腾仓,所以才来问问陆宁可否拿出去卖钱。到了仓库,陆宁确实被惊住了。
仓库的墙上订满了橛子,橛子上挂着一串一串的鞋,原来一双鞋会订在一起,然后挂起来。
墙上满满当当的挂了三行,中间还有木架子,木架子上也挂着鞋,鞋的大小不一,甚至还有拼接的鞋面,看起来倒是不难看。
陆宁立刻点了点头说:“今天就让衙门出告示,明天拿出去卖,价钱几何你自己定。”
陈春梅很惊喜,立刻点头应了下来。
明天衙门要抛出平价鞋的消息很快就传出去了,百姓们也想不到平价鞋能平价到什么程度?
不过,这不妨碍他们凑过来看热闹,也不妨碍他们准备明天拉上左邻右舍一起来看热闹。
抛售平价鞋的那一天,绣坊门口人山人海。
鞋摊还没出,价钱就已经被传的人人皆知了。听说五文钱一双鞋,大家都觉得稀奇,就是自己做鞋,少说也要花上五文钱吧?
当然,旧衣服当鞋面就不说了。
他们就想看看这五文钱一双鞋,到底是什么样子。
陆宁让衙役方天昌带人过来维持秩序,来了十个衙役。
想要卖鞋的就排队,不想卖鞋的就到一边去。
“鞋是什么鞋不让我们看看,我们哪里能决定要不要买?”有人嚷嚷道。
方天昌说:“那你排这队,到时候再决定要不要买。”
那人顿时不吭声了。
绣坊的门口排起了长队,十个衙役维持秩序,后头过来的人他们就帮忙解释一下,这边是排队卖鞋的,让大家都不要着急。众人都翘首以盼,直到陈春梅在里头安排好了,门才开。
他们还想着会让他们一个一个的前去看鞋子,没想到竟然开了四个口,一次性能过去四个人。
也没什么好挑选的,本来就是平价鞋,只需要报上号码,拿出相应的尺码的鞋子,看上做工了便付钱,看不上了可以不买。
拿到鞋子的人第一眼就是去看针脚,等他们发现这针脚跟他们寻常纳鞋底的针脚不同时,都纳闷了,这是什么针法?
不过这鞋子质量倒是不错,用的都是新布,新布就表示这鞋子很结实。
上鞋也上的很结实,这鞋子五文钱物超所值。
于是,拿到鞋子的基本上没有不买的,主要是太便宜了。鞋子对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很宝贵的,寻常百姓夏天不出门在家里基本上是光着脚走路。
这个习惯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前朝皇帝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不许寻常百姓穿鞋。
靴子更是只有贵族和当官的人才能穿。
老百姓在村子里光脚太常见了,因为布料很难得。
乡下妇人可以自己做鞋,可做鞋到底还是需要布料。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671/2641091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