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富察贵人重生后容貌倾国倾城 > 番外一:小情觉迷录(14)

番外一:小情觉迷录(14)


她很感性。

她对女子的遭遇天生就有一些悲悯。

这种悲悯或许是天生的,又或许是后天她主张女学和善堂时培养出来的。

这天,朕下朝,发现她眼睛红红的,鼻尖也是红红的,窝在软榻上浅眠。

朕很容易就找到她哭泣的缘由。

话本子的内容。

她胳膊下还压着宣纸,宣纸上是她自己写的词。

“此征燕北路,北路漫苍凉,苍凉所为何?万里恨茫茫。不甘安楚换安楚,别家儿郎亦儿郎。今朝允我赴国难,视死如归、何妨!”

哎。

朕想叹气。

翻翻她看的话本子,原来讲的是一个女子要被送去和亲议和,将军向皇帝请战,求皇帝不要送走心上女子。

这个国家叫楚国,女主角叫安楚。

仪欣文采精妙,以小将军的口吻做了一首诗,她敢写的东西也多。

——不甘安楚换安楚,别家儿郎亦儿郎。

不愿意用安楚这个女子来换取楚国的安定,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

她是个有大义又懂细微体察人间疾苦的人,在金窝银窝里养着长大,还是能关爱下面的人。

其实,作为一个当权者…罢了,朕不写自私薄凉的内容,仪欣不喜。

她很少看情爱的话本子,她觉得看不惯千金小姐和穷困书生这种设定,也不能读那种青楼女子卖身供书生读书,再被抛弃的故事。

她看着生气,她生气,朕就生气。

其实,关于公主和亲之事,仪欣同朕讨论过,朕也被她影响过。

当时朝瑰公主下嫁和亲时,她同朕争取,让朝瑰公主晚半年出嫁。

她当时嘀嘀咕咕说什么来着,“那老汉活不了几天了,万一过阵子死了呢?”

嗯。真死了。

仪欣真聪明。

后来,朝瑰公主确实出嫁了,只不过嫁到了京城富察氏。

她从不说,“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这样的话。

因为,她跟着朕治国理政,最是懂得当权者纵横的不易。更加看重士兵的性命。

她很漂亮,也很聪明,朕与她只有两个儿子,朕看着她伤感,便容易胡思乱想,若是朕与她有女儿,朕百年之后,朕与她的女儿被其兄长送去和亲,不知要有多惶恐。

罢了。

朕将爱屋及乌做到极致,因为爱她,所以爱与她不存在的假想出来的她的女儿,连带爱和她同为女子的朝瑰。

朕是做阿玛的,是做丈夫的,也是做兄长的。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朕,或许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吧,取消了公主抚蒙的旧例。

她并非是一个只会提出问题甩烂摊子给朕的人,她弱小时能力不够,暂且不提。

当她有权力时,她尽最大的能力为朕分忧,和朕一起解决女子和亲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抱怨女子和亲,然后推诿给朕去解决难题。

大清与明朝不同,满族毕竟人少,若是刨去公主抚蒙之事,可能不利于大清统治。

仪欣上奏章建议大力发展商业,同蒙古加强商队往来,鼓励满蒙汉女子通婚。

为了减少损失,还上奏章边陲部落派遣朝臣作为节度使,去扶持当地的教育耕种。

富察闻易、富察闻旬和富察闻旭冲在前面,请求外放为节度使。

他们是仪欣的亲哥哥,他们待仪欣袒护,朕不会亏待他们。

她很高兴,她说,取消和亲之事过在当代,功在千秋。

既然是功在千秋,那这功劳就给仪欣吧。

她做的很好,和宗亲公主格格关系都很好,抚蒙政策取消,她们都感念仪欣的恩德,仪欣的名声越来越好。

连同蒙古海蚌公主这些年与仪欣都多有往来。

有朝臣上奏章反对,问朕,没有公主和亲,如何保证蒙古安定,如何保证准噶尔顺从呢?

她提倡发展商业,那朕就铁腕治理军队。

妇唱夫随,甚好。

朕批复,蒙古及附属国的顺从,只在大清铁蹄之下,不在女子裙带之间。

仪欣欢呼,说朕威武,夸朕是千古一帝。

这个笨的。

净会说些好听的哄朕。

千古一帝还是配不上的,若是做她心里最厉害的皇帝,朕愿意努力。

其实,仪欣是对的。

女子有很大的能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她的善堂女学帮了朕很大的忙,女子过的越来越好,大清也越来越稳定。

她的事业越做越大,女学开遍天南海北,本来是八旗女子的专属,现在也渐渐向平民女子开放。

她在朝堂上,在女子之间,也是一呼百应的人呢。

宗亲公主褪去脖子上悬着的和亲的长剑,每个人都拥护仪欣,支持她的女学和善堂,捐钱捐物。

朝瑰还成了女学里的教书先生,她在富察家过的好,富察氏一族势必是绑在仪欣身上,以仪欣为尊的,朕对待这个没见过两次的妹妹没什么感情,只要仪欣的利益不受损,皆可。

仪欣见朕在读她的诗词,张开手臂要朕抱。

朕将她揽到怀里,无奈地问她:“都多大了,怎么看个话本子还会掉眼泪呢?”

她说,她伤感安楚没有遇上朕这么好的皇帝,被逼与爱人分离,远嫁他国。

朕摸摸她的头,不是朕好,是仪欣太好。

她还说,她希望之后好久好久都不要有女子去和亲。

她说,她要教导弘煜弘昕,强兵治国,保护女子,为朕分忧。

这话若是旁人说,朕可能会疑心,会恼怒。

但是,朕与她心意相通,从来不避讳,弘煜弘昕其中一个,就是未来的大清天子。

*

她这阵子遇上些事。

是一名女学读书的女子,被…罢了,不提,惹她看了伤怀。

她难过半日,就振作起来去为那个女子讨回公道了。

嗯,若是让那男人死,倒是不难,她不会心慈手软。

难就难在,世道对女子太苛责,怎么让那女子体面的活下去。

她做事很果决,懿旨下的很好,表彰女子宁死不屈的气节,写文章声讨那男子,为女子正名。

她压着舆论,幸而没有惹出什么大麻烦,她甚至说,女子贞洁在心不在血。

朕,亦有震撼。

她很好,脑子里是稀奇古怪的念头,有时候语出惊人,振聋发聩。

朕觉得她说的都对。

她这番言论出奇的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尤其是女子的支持,大体是天下女子苦贞洁之难久矣,在京城里掀起轩然大波。

当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她联络八旗福晋,将倡导和离女子再嫁,大龄女子不嫁推到极端的自由上去。

她扛得住世俗的诋毁,也配得上任何人的赞誉。

朕怕自己进步的脚步比不上她,怕她哪日说出的话,朕不能给她兜底。

因而,朕治理大清更加勤勉,与她妇唱夫随,开民智,除海禁,不避讳任用汉臣,大力支持火器营发展。

大清在朕与她的治理下,蓬勃发展。

她是朕的妻,朕手把手教过她,策论,诗书,连同第一封奏折都是朕在她身旁一笔一划看着她写完。

她的算计和权衡里藏着朕的三分帝王气,她是依附朕生长的藤蔓,又是独立于朕绽放的芍药花。

朕那时环抱着她,握住她的手,教她批改奏章,便会用一生将她捧起。

无妨,反正朕也是这世间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足够让她依靠。

开民智这件事,老十三也阻止过朕。

朕是皇帝,朕比所有人都清楚,爱新觉罗氏的江山是怎么得来的,以及怎么样让爱新觉罗氏的江山永固。

可是,她告诉过朕,要做天下人的皇帝,不要只做满族人的皇帝。

嗯。仪欣说的对。

愚民政策确实能让大清统治稳定,可是,因为仪欣喜欢海外首饰衣裳,朕密切关注西方动向,也察觉出许多危机感。

她说,愚民是不对的。

仪欣的世界里有对错,朕的世界里,其实只有利益,染一些仪欣的对错是非,也挺好的。

(我是仪欣哦,胤禛的世界里不只有利益,他把自己的健康和时间都消耗在处理朝政上,他为国为民,只是不善表达,刀子嘴豆腐心,面冷心热而已啦。)

她今晚喝了些酒。

唉。

一喝酒,乾清宫不能留人,她喝醉了,只有毛茸茸的小耳朵露出来,大概是醉的不太厉害,没有露出狐狸尾巴来。

她喝醉时,很听话。

窝在朕的怀里黏黏糊糊喊夫君,替她洗了个脸,擦掉多余的脂粉。

她的毛茸茸小耳朵很软,一个劲蹭朕,要朕带她去院子里数星星。

朕与她数星星是真的认真在数,她次次都要刨根问底朕数到多少了,在嘟嘟囔囔她自己数到多少。

她是个小酒鬼,根本不记事。

罢了,朕记事即可。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330/2583750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