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梦回1983渔猎人生 > 第187章:计划开盖

第187章:计划开盖


  达到目的后,牛永禄心里也高兴,看牛铁蛋担着胡基一走一吭哧,就喊了一声。

  “铁蛋,你个老怂,快的很么,把你胡基弄出来,放架子车上。”

  “好么!”牛铁蛋笑吟吟道,停下来,等牛永禄架子车走上来,然后他将胡基一块块卸下来,装到车上。

  “拉吧,就用我家的架子车拉。”牛永禄拍着他的“犟怂”爽快地说道:“你父子们跟着装车卸车就行了。”

  “好好好。”牛铁蛋俯首哈腰,点头答应。

  就这样,这父子仨用牛永禄的架子车,连着拉了二三十趟,总计拉了五千两百多块胡基。

  靠厕所墙,高高地码放了六排,就像六堵高墙,每排中间间隔出了,大约三十公分宽的羊肠小道。

  大庆,二庆,以及邻居几家的小子娃看见了,就跑进里面去耍,小家伙们,一个个手拿玉米秸秆,或棍棍棒棒,在里面追来跑去,玩捉迷藏,警察抓小偷,或打鬼子游戏,好不热闹。

  担心胡基被碰到,塌下来,赵菊兰就拿着笤帚疙瘩追打,打了三趟,都没把小家伙们打消停。

  赵菊兰一回厨窑,这些小家伙们又开始“起义”了,成神的成神,变鬼的变鬼,吱哩哇呜,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过。

  好在,胡基没有被弄塌,一晌无事。

  现在,已经到了晚上,天开始麻麻黑。

  拉了一天的胡基,牛铁蛋父子仨早已经累瘫,尽管有“犟怂”帮忙,但还是累的够呛。

  牛铁蛋弯驼着腰,一走一瘸,不停用拳头捶击着后腰窝子,一边“唉唉”地声唤。

  一边在心里美滋滋地想:五千两百块胡基,差不多一百块钱了。

  他这两三年以来,挤牙膏一样,零零散散地打下的几千块胡基,终于卖脱手了,所有的辛苦和努力总算没白费。

  这些钱,终于够两个子女的学杂费了。

  接下来,他暂时能好好缓一阵子了。

  事实上,为了子女的学杂费,他愁的,挠席挖炕,不知道给上哪弄去。

  否则连这个穷年都过不好。

  “铁蛋,来,过来喝碗茶,把气顺一顺!”

  看牛铁蛋一脸疲态地走过来,牛永禄摆摆手,客气地招呼道:“你这老驴怂,干起活来,比我‘犟怂’还厉害么。”

  拉够了两间厦房的胡基,老爷子心里也高兴。

  “唉,还不都是为了娃娃们,光我一个人能吃喝多少嘛!”牛铁蛋陪笑道。

  这一刻,他也没有客气,跟着牛永禄去窑里端了一碗茶,慢悠悠地喝起来。

  尽管有将近一百块是胡基钱,但这钱他还一分都没拿到手,心里多少有些不爽快,却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问要。

  心里着急,就故意站在窑门口,不说话,也没有打算要走的意思。

  胡基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是盖厦房。

  心急的牛永禄把正忙着捶地基的儿子喊来,然后和儿媳妇仨,来到门外的墙角,悄悄地商讨盖房事宜。

  老爷子率先开口说道:“大庆他妈,你算算合尺不,五千两百块胡基,我算了九十八快八毛钱。”

  赵菊兰略微心算了下,说道:“合尺着哩,达,这钱咋给?”

  她也着急,但这件事都基本由父亲一人操持,所以她要征求父亲的意见,毕竟老辈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

  老爷子道:“先给结一半,剩下的一半,等厦房上梁之日再结清不迟。”

  “就是,达说的对,先结一半。”牛有铁道。

  他没什么意见,也理解父亲的心思,父亲就是怕把钱一次性结清,牛铁蛋半路找个借口不来帮忙。

  虽说父亲也能砌墙,但多一个人多一分力,他和父亲都急,恨不能一天两天就把厦房盖起搬进去住下。

  再说,人家牛铁蛋还是专业的泥瓦匠哩。

  这年代,要不是盖厦房的人少,牛铁蛋单是靠他给人盖厦房,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了。

  赵菊兰笑着道:“既然,你父子俩都觉得先结一半好,那我也没啥意见,就只是觉得牛铁蛋不容易,一暂儿供两个大学生,搁谁身上都扭转不开。

  “人家现在是急用钱,不给呢,显得咱家人没有人情味,你说给了呢,万一他半路说有啥事不来也是个问题。”

  看儿媳妇分析的如此周密得当,老爷子满意地笑眯了眼。

  点点头,确认似的说道:“嗯,钱的事就,就这样了吧。”

  微微一顿,接又道:“那么,接下来就是砌墙的事儿了,根基我看最迟明天晚上之前就能夯好,夯好后就能盖了,但眼下没有白灰就没法操作,当然用麦秸渣和泥也行,但这样盖下的厦房没有用白灰结实,所以,我想征求下你的意见和看法。”

  说话间,他一直盯着儿子的眼睛看。

  牛有铁笑了笑,干脆地道:“那肯定就是白灰了嘛,房子是给人住的,一住就是一辈子,当然要用白灰,盖结实了,人住着心里才踏实。”

  “我不懂用啥,这种事,是你们男人的事,我不插嘴,你们决定用啥就用啥,我没意见哈。”赵菊兰笑着插入一句。

  牛有铁瞪了他媳妇一眼,故意道:“谁让你插嘴了?还把自己看的重的,你又不是掌柜的,呵……”

  由于老爷子也在场,他媳妇听了脸瞬间就红了,忸怩地转过身去,背对着牛有铁。

  老爷子窃笑一声,没有说什么,心想还好自己是在议论盖厦房的大事,不然杵在这儿跟电线杆一样。

  牛有铁接着道:“达,那需要多少白灰?”

  前世盖厦房的事,都是父亲一手操办的,到他这辈人手里时,农村普遍都开始用上“洋灰”了。

  “洋灰”其实就是几十年以后的水泥,只是在这年代,水泥还比较稀缺,因此几乎在农村看不到水泥的身影。

  普遍都是跟面粉一样白的石灰,遇水会发热,遇潮会变硬,可以说跟水泥一样坚固。

  盖厦房的人既可以用石灰夯地基,又可以用石灰黏合胡基,这样盖出来的厦房,会坚硬如铁。

  面对儿子的质问,老爷子在心里盘算了下,说道:“一间厦房至少得三千市斤白灰,两间的话得六千市斤。”

  “每市斤价格呢?”赵菊兰好奇地问。

  “几年前每市斤好像是1分5厘钱,现在不清楚了,,估计价格也涨了吧。”老爷子试着说道。

  “那就算两分钱吧。”赵菊兰说:“六千市斤白灰就至少得120块钱。”

  算完,猛然间倒吸口凉气,说:“咋这么贵呀!”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309/265318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