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买火炉子
简单吃完了午饭,牛有铁就感觉闲的,没事可干了,嗯,家里盖厦房的事儿,基本上全都是父亲帮忙操作的,父亲比他专业,懂得也更多。
有时,他也只能是跟在父亲屁股后跑个腿儿,或打打下手什么的。
论干活儿,说实话,他还没他的几个嫂子强,主要是几十年没干过体力劳动,与农村生活脱节严重,想一刻改变过来很难。
就这样,他无聊地来到砌墙的地方坐下来,大脑中一直想着媳妇刚刚说过的话,嗯,媳妇是在催他去打猎,还是主动催的。
也确实如此,自从去了趟县城回来,到现在他已经闲了好几天了。
按照以往的打猎运气,这几天,都不知道损失多少张大团结了。
盖厦房的事,父亲做了,侍应工人的事,媳妇做了,他相当于什么也不用操心。
于是,他便开始思考起接下来的计划和打算。
他在想,如果厦房能在七天后盖好的话,年前三天就能搬进去住,盖不好的话,就得延至年后,就很烦。
主要是因为在麻油村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即人们在过年期间不参加任何劳动,尤其是动土动工之类的土木活儿,会犯忌。
而这样的习俗一般会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对牛有铁来说,这就意味着,要想住进新房,就得等到正月十五之后了。
但如果在晚上加班加点干的话,年前肯定是能住进去的。
可是这里的气温,在晚上会骤降至零下二三十度,水和泥就会冻成冰坨,没办法操作。
如此,就得想办法解决温度低的问题。
但只要能把厦房周围的温度提升至零度以上,就不会结冰了。
面对这个问题,他想到了生火炉供暖,一开始厦房的围墙还没砌起来,用火炉子效果不大,主要是不聚温,但只要在房基周围点火,同样也能升温。
总之,初期用点火的方式升温,等墙面砌到一米以上的高度了,就用火炉,给每间厦房里搭一个火炉,温度就能升起来,这样就方便泥瓦匠们操作了。
想到这儿,牛有铁便决定买个火炉。
可能有点浪费,毕竟农村人,有热炕,就实在没有必要生火炉,煤炭那么贵,谁家烧得起?
这点,父亲可能都没想过。
事实上,原本他就想买个火炉,有火炉不仅能用来烧水,还能用来煮饭、取暖,可谓是一取三得。
总之,眼下只要能解决掉温度低的问题,砌墙工作就能顺利进展。
此时,太阳像酽茶一样浓烈,不一会功夫,就晒的牛有铁周身,及每根头发都暖暖的,令他舒服。
至于打猎的事,也该是时候去做了。
黑球现在已经恢复七八成了,以前瘦脱出来的肋骨,现在都已经被软肉包裹住了,而且精神状况也恢复的相当不错。
眼下,最紧急的就是买火炉和煤炭,他得先把这事儿办了再说。
可家里现在一共剩下不到600块的家产,买火炉和煤炭估计又得是一笔巨额开支,如何向媳妇开这个口也是个难题。
盖厦房一暂儿就花去了大半的钱财,已经让媳妇很肉疼了,再给她说买个农村人八辈子都用不到的火炉,媳妇会不会直接给他一个“白眼瞪”呢?
就这样想着......
不一会功夫,就已经有人吃完了饭,从炕席上抠下席米子,剔着牙缝走出窑,打着饱嗝,背靠在西墙下,或站或蹲,懒洋洋地晒起了太阳。
看有人拎着泥瓦刀勤快地走来,牛有铁便起身走开,绕到厕所墙后面,站了一会儿,等厨窑里的人都吃饱走出来,他便拾腿走回去。
厨窑内,现在就只剩下媳妇了,她一个人洗刷碗筷,一共有将近二十只碗和筷子,够她一个人辛苦的了。
牛有铁把他心里的想法说给了媳妇。
果然,媳妇当场就送他一个“白眼瞪”。
先是不可理喻地数落了他一通,“火炉子得几十块钱,你不知道吗?还一暂儿要买三个!它不烧煤吗?煤价多高?这东西纯粹就是个消耗品,咱千万别买,有那些钱,咱弄成粮食,装屯里不嫌美?”
牛有铁没有搭腔,想等媳妇说完了之后他再给解释。
没想,还没等他开口,下一秒,媳妇的语气就缓和了下来,她放下手里未洗完的碗,平静地问道:
“你是说集市上卖的那种铁皮做的卷筒炉子吗?”
“嗯。”牛有铁点点头,这种炉子,他知道媳妇只是赶集时见过,并没有具体了解过。
便简单地解释了一番。
媳妇接着又问:“一个炉子得多钱呀?你问过了吗?”
说着,她勾起小拇指撩了撩鬓角的散发,眼神之中充满了妥协的光。
事实上,她男人想做什么,她也不敢怎么去阻拦,就只是担心他脑子一热,把钱打了水漂。
“20来块钱吧,带炉筒的。”牛有铁说。
他其实也不知道,就只说了个大概的价格,但也相差不了多少,毕竟这年代的铁价也都要2毛5,一个生铁铸的炉子还不得有个五六十斤重?
赵菊兰一听,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凝重,20块钱的话,三个炉子就得60块,还要买煤炭,这年代,煤炭也不便宜。
没烧过煤炭,她也不知道煤炭到底经不经烧,不经烧的话,这炉子无疑就是个大消耗品,就像煤油一样,谁家供得起?
可是不买也不行,她知道她男人整天在心里想着些什么,再说作为成年人,她也想啊。
微微一顿,就转移话题,关心地问起了关于工人加班的事。
“我觉得这样做太不好了!”赵菊兰皱眉道。
毕竟人家来干活,都是凭良心的,又不挣他家一分一文,还要加班加点干活就有点说不过去。
牛有铁笑着道:“所以说,咱要给他们开上工钱,一个工多钱,最后按工结付就是。”
赵菊兰想了想,说道:“以前盖麻油小学的时候,咱生产队里给他们是按一天一个半工算的,其实也就是两块钱不到,如果给他们按一个半工算的话,就要——”
她没有说下去,感觉出钱的话,这七个泥瓦匠每人一天就得花掉她家14块钱。
而且还要管一日三餐,烟酒等等,细算下来,怎么说都得20块钱了。
“那就——”牛有铁微微一顿,看着他媳妇的脸色说道:“就看你咋想。”
“我?”
赵菊兰无语地看着她男人,这种事还要她怎么看,如果真要让她看,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大兴土木,盖这种只有财东人家才住得起的厦房。
稍微把塌了的窑洞修一修,或在院基里重新挖一个不大的窑,暂时过度一下就可以,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不过看她男人拿不定主意的样子,她便开口说了下去,“那就给按盖麻油小学的工分给他们算吧,那都是明的,也没必要再呥价,反正都是一个大队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现在把路走好了,以后的路都好走。”
就这样,赵菊兰勉强答应了下来。
趁厨窑周围没人,麻利地从箱子里拿了一百块钱,递给了她男人。
提醒似的说道:“现在箱子里一共就剩下不到500块钱了。”
“嗯。”牛有铁点点头,没再说话。
转身就要走出厨窑,赵菊兰忙叫住道:“对了,你终究去一趟集市,就顺路买点白糖,茶叶,还有烟,瓜子花生这些,现在都没多少了。”
牛有铁稀里糊涂地点了点头。
赵菊兰又突然叹气道:“算了吧,这些在麻油公社也能买到,你去了就只买你的东西吧,别耽误了事就是,那些东西回头我闲了再买也不迟。”
牛有铁又“嗯”了一声,便走出厨窑,借下他大哥家的二八大杠,就骑着上街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309/265318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