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梦回1983渔猎人生 > 第360章:热闹的婚礼现场

第360章:热闹的婚礼现场


  牛新玲的婚礼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现在已经是晌午了,再过十分钟,就是十二点整,也是男方来接亲的时辰。

  这时,总管大人牛耀军已经开始大声地吆喝了,“送亲人员,赶紧往帐里拾,一个个还冷酒慢发滴,还等啥着哩!人家接亲的,都到十字路口上了。”

  “好好,马上,马上就去收拾。”杨宝凤笑呵呵地回应道。

  这时,牛新玲娘娘母母们才着急起来,刚刚她们都还在吃饭,现在都慌里慌张的往窑里跑,一顿手忙脚乱地收拾,就跑出来了。

  看到牛新玲头上空空,牛耀军忍不住又大声吆喝道:“娃头上的盖头呢?你看你,给娃当妈哩,连这么大的事都能误记,你咋没把自己忘了?”

  “啊哟!好他达达哩,把人忙糊涂了都!”杨宝凤赔笑道,又慌里慌张地跑回窑去拿。

  这时,赵菊兰已经帮忙带来了,她笑着道:“嫂子,我一直提醒你,你还是忘了么!”

  “快,快给我!”杨宝凤急的道:“他达达脾气大的,动不动就骂人!”

  “送女的人都找好了没?你这当妈的,一点心都不操!”牛耀军随口又来了一句。

  “好了好了!”杨宝凤急忙回道,忍不住冲牛耀军翻了个白眼,嘴里碎碎念叨道:“你这人,你就能把人膈应死!”

  女儿出嫁的前一天,她就已经忙的像打仗一样了,昨晚一晚上都没睡着,他还说她不操心!

  “都是哪些人?先过来准备一下。”牛耀军严肃地道:“去男方屋里,可不能给咱娘家人丢脸,更不能给咱麻油大队人丢脸。”

  “他四达,他四娘,还有我娃她妗子。”杨宝凤说道。

  这时,站在人群之中的牛永禄略显得失落,他捻了捻大衣的领口,把手插到衣兜,转身走开了。

  事实上,送女的亲戚六人,必须是要精神面貌够好,穿着打扮都要够威严,这样才能给娘家人长脸。

  可牛永禄就是想不通,这个儿媳妇居然不让他去,他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啊,他的军绿大衣穿出去还不得给娘家人狠狠长脸啊!要知道,从早上起到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看了。

  就这样,他很不服气,路过唱戏的人堆里时,看到了马文俊,牛光忠,以及牛铁蛋等人,他们都在一起,于是便走上前去招呼道:“走,没啥看头,文俊,光忠,铁蛋,咱回我屋里坐着去。”

  “马上就接亲呀,你走了干啥?”马文俊不解地问。

  “接就叫他接么,咱守在这儿能干啥?”牛永禄一脸的不屑。

  说着,便硬拉住牛铁蛋的胳膊,同时也一把拽住牛光忠衣襟子,把他们扭着往大门外走去。

  一边洒然而自豪地对他们说:“我老四媳妇给我买了收音机,走,咱回我屋里听收音机去。”

  一听到收音机三个字,牛铁蛋,牛光忠等人就格外的好奇,同时也非常羡慕牛永禄。

  “瞧这老家伙,没料想到,晚年福大的,娃给他买军绿大衣穿,娃媳妇给买收音机......”

  “哪有啥福哩!”牛永禄笑着道:“以前我算过命,那老先生还说我晚年不顺哩!”

  “那老先生也是胡说哩,你这都能叫不顺?那我穷的连一身新衣裳都穿不起,算哪种程度?”

  “你这老㞞,甭妖气了,叫你走,你就赶紧走,回去了,我给你几个老鬼泡茶喝。”

  “炕热着了不?”马文俊贼兮兮地问道。

  “热着哩,放你的心,你这老家伙,炕就算不热,它还有火炉子哩么,还能把你这大侠冷着?”

  这话,引得这几个人都笑了。

  随后,他们便勾肩搭背地回去了。

  与此同时,牛耀军仍是在跟杨宝凤开着玩笑,他接又道:“送女的除了他们,没你呀?”

  “啊哟哟!我是娃他妈,咋能没我?”杨宝凤没好气道,忍不住又翻了个白眼儿。

  “好嫂子哩,他达达故意耍笑你哩,你还当真了!”赵菊兰笑着提醒一句。

  杨宝凤这才反应过来,表情夸张地道:“啊呀!我真的是......想一肘子把你捣死!”

  说着,跨前一步,做出要打牛耀军的架势来。

  牛耀军向后退一步,严肃的脸上突然绽放出灿烂的笑来。

  顿时惹得在场人大笑不止,一时间,现场的气氛都高涨了起来。

  这时,唢呐手,锣鼓手,快板手,以及唱戏的都停了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游移至这家人身上了。

  随后,牛耀军便不再开玩笑,关心地问了一句,“谁去拴锁子?”

  “叫大庆跟我去拴。”牛新玲笑着道,说话的时候,把自己头上的红盖头掀开了一些。

  “能行。”牛耀军严肃道。

  说完,瞪了牛新玲一眼,又耍笑道:“把你盖头盖好,忽一下揭起来,忽一下揭起来,你想干啥你?害怕新郎官看不着你?”

  牛新玲吐了吐舌头,把红盖头拉下来,挡住自己洗的干干净净的瓜子脸。

  这时候,二庆一听他哥要跟着他新玲嫂去养马大队拴锁子,立马就不情愿了,挣脱开他外婆的怀抱,跑了上去。

  赵菊兰见状,赶忙跑上去挡住二庆,好话好说道:“二庆,你干啥呀,妈早上不都跟你说好了吗?你咋反悔呀?”

  “我也要拴锁子。”二庆哭着道,早上他没听明白,还以为只是在他大伯家拴,没想到还要跑很远的路,心里就很不平衡。

  这时,牛有铁跨前一步,说道:“走嘛,就叫二庆也跟着去,拴一个叫拴锁子,拴两个也是拴锁子,有啥嘛!”

  事实上,所谓的拴锁子,在当地习俗中,寓意“拴媳妇”,“占媳妇”,其实就相当于婚姻美满,长久。

  “就是。”人群中,姚杏芳笑着插话道:“他四达说的没错,就叫他会宁姐夫多出些钱,权当是讨个彩头。”

  “那行嘛,就叫俩娃都跟着去。”牛耀军笑着道。

  这时,杨宝凤很不情愿,她比较迷信,怕因为多带一个小子娃,会影响到她女儿的幸福生活。

  本想开口阻止一下,但见牛耀军都开口替牛有铁说话了,于是她便不再作声。

  接亲时间已经到了。

  男方一暂儿带来了五六辆自行车,每辆自行车头上绑着一朵大红花,自行车队后面跟着三辆骡子车,每头骡子脑门上也都钗了大红花。

  此时,这接亲队伍正浩浩荡荡地往新娘家走着,在他们身后,跟着一大群本大队的村民,他们都很好奇,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接亲阵仗,尤其是那五辆飞哥牌自行车,其排场堪比后世的豪车阵容,就这样,他们一边追着车队跑,一边揣测这婆家人肯定是财东人家。

  地院里,看到车队来了,负责放鞭炮的用竹竿子挑起一长串鞭儿子,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很快,唢呐,锣鼓都应声齐齐地响了起来。

  大人们此时都沉浸在这浓浓的喜悦之中,一群小子娃们,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全在于地上未爆响的鞭炮,他们组团,不停在大人之间往来穿梭,争先恐后地捡着,嘴里嗷嗷地吼着。

  看接亲队伍已就位,牛耀军站在地院的大板凳上,挥舞胳膊,指挥道:“礼乐停!停!”

  然后,鸣鼓奏乐的全都应声停下来。

  随后,便是一番传统的繁文缛节,完了后,新娘才被接到了自行车座上坐下。

  为防止新娘头上的红盖头被风吹落,赵菊兰一路都勤勤快快地帮侄女用手拉着,一直送到了大十字路口处,因为新郎要骑起来走,于是,她想到一个笨办法,直接用针线给缝到衣服上,这样,风再怎么吹都掉不了了。

  随后,赵菊兰和她男人,杨宝凤两口子,以及牛新玲舅家的妗子,他们坐上了骡子车,后面的车上,全都载着牛新玲的生活用品。

  就这样,车队回到养马大队的时候,已经是黄午了,婆家人似乎比娘家人还热闹、喜庆。

  刚一大队的路口,牛有铁就听到有人大声喊一声,“新娘子回来了,新娘子回来了。”

  然后,几乎在眨眼功夫,就突然围上来很大一群人,就像是全大队人出动了一样,堵得车队是寸步难行。

  走在最前面的李会宁,只好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他媳妇缓缓往前走,看到玩得好的发小,就开玩笑道:“看啥看,没见过新娘子呀!”

  “没见过,来看看,长啥样!”他们笑着道,一边前仆后继地跟着车队走。

  这时,一些上了年纪的有经验的妇女,她们就会通过新娘子裸露出来的纤细的脖颈,手腕子以及干净的脚脖子判断出盖头下面的新娘子的相貌。

  嗯,肯定长得不赖。

  毕竟,她们都知道李会宁眼光高,在他们周围几个大队里,都没看上一个女的,自然,只要是被他看上的,一定都很好看。

  “你快来看,新娘子头发黑的,长的,好看的,都辫了两根大辫子。”

  “个子也高的很,和咱会宁,简直就是天世的一对么。”

  “你看她髋骨大的,肯定能给咱会宁生个胖小子娃。”

  “手也小。”

  “就是,手小是福,能抓福。”

  就这样,即便好奇跑来看新娘的人很多,但大家都很懂规矩,从来不会因此而趁乱去故意调戏新娘,反而是,一些年轻小伙子一看到新娘那一身艳丽的中国红,就害羞的低下了头。

  “快,快把路让开!”

  这时,李会宁的亲自己人,带上一群人跑上前来维持秩序,很快,窄小的马路上就让出了一条羊肠小道。

  李会宁趁机推着新娘小跑了起来,他知道,自己再慢点,整个大队里人都围上来,就连门都进不了了。

  这年代,结个婚,简直能热闹翻天。

  但即便是这样,也阻止不了前来看新娘子的人们的好奇心,他们爬上树杈,爬上墙,爬到麦秸垛上,甚至有的还爬到电线杆上,目的就仅仅只是目睹一眼新娘子,即便新娘子头上还盖着红盖头,却也是阻挡不住人们的稀奇。

  看到这宏大的热闹场面,牛有铁都惊呆了。

  “这,人可真多啊!”

  “这能有多少呀!”赵菊兰笑着道:“想当年咱俩结婚的时候,咱麻油大队,那个人才叫多哩,好大半天,我都连咱家的地院都没能下得去,你忘了?”

  “哦哦,我没忘。”牛有铁赔笑道,他没忘是假的。

  就这样,一直在养马大队堵了将近半小时,才勉强地回到了新郎家中。

  本来就不很大的地院,一时间,挤得到处都是人,为了限制人流量,总管大人开始把一些从外大队跑来看热闹的人轰出大门外,当然,都是善意的轰。

  他只用了一把喜糖,往大门外一撒,然后就哄的一群人涌了出去。

  随后,婚礼才顺利地进行开来。

  被轰出门外的人,他们还不死心,然后,上到李会宁家的大碾场上,站在碾场的边边上,向着地院里瞅着,久久不肯离去。

  这时候,牛新玲已经被赵菊兰和杨宝凤扶着回到了布置好的新窑里,脱了鞋,坐到了烧热的炕上。

  为避免被人干扰,她们就关了窑门和地窗。

  可还是有一部分调皮的人好奇,于是就用手指蘸着唾沫,将宣纸糊的窗户点破一个小洞,通过这个小洞朝着窑里偷窥。

  事实上,按照习俗,新娘头上的红盖头,只有新郎有权利掀开,而且,还得是在新婚之夜。

  可这年代,那种习俗慢慢的也消失了,毕竟,想看到新娘真容的可不光是新郎,广大老百姓更迫切和期待。

  看不到新娘真容,他们都不想回家。

  于是,大概在黄午,将近天黑的时候,新娘的红盖头才被掀开,在赵菊兰和杨宝凤的搀扶下,走出新窑。

  这时候,因为新娘要和新郎参加一个仪式,当然并不是后世那种上台讲话,交换戒指什么的,而是跪天地,跪父母,跪拜完毕,然后就是跪其他的亲戚长辈。

  这时候,这些亲戚长辈们就得准备好钱,或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鞋子,袜子,毛巾等,至于钱的话,有拿两毛五毛的,也有拿一块两块的,这个主要根据亲戚关系的远近程度,比较亲的,就拿的钱多,稍微疏远点的,拿的钱少。

  总之,新娘和新郎磕个头,然后她们就把钱或日用品放到盘子里,这时候,专门有个人端着红色盘子,用来接收这些礼品。

  当然,被跪拜对象,都是女的,有婶子,娘娘,也有做奶奶,婶奶的,还有新郎的一些舅家的妗子,妗奶等。

  磕完头没过一会功夫,天就麻麻黑了。

  这时候,牛有铁已经困得倒头都能睡去,他实在支撑不住了,就带着他媳妇和俩儿子回去了。

  反正,剩下的事也跟他们没啥关系了。

  他知道,接下来无非就是闹洞房,然后,新娘新郎挨家挨户地去认亲,吃顿饭,这都是不说可知的基本流程了。

  与他一道回去的,还有杨宝凤和牛有金,这两口子其实是非常不舍的,毕竟嫁出女儿之后,他家就少了一个人,从此之后,家里都要冷清许多。

  也正因为如此,牛有金哭得稀里哗啦的。

  赵菊兰就笑着道:“你瞧大哥,挤发了个女子,就把自己难过的,咱女子又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回来?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牛有金扶额叹道。

  一时间,杨宝凤也给弄的心里不好受了,但她并不表现在脸上,没好气地道:“你大女子出门的时候,我咋没见过你难过,你二女子出门,你可难过的,像殁了人一样。”

  “大哥偏心了。”赵菊兰笑着道。

  与此同时,颇羡慕牛新玲,在这世上,还能有这么个好父亲,想想她父亲,铁石心肠......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309/244577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