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声东击西
平阳,随着接受动员的吏士持续抵达、归建。
各处营地也陆续满编,赵基亲自抚慰功勋吏士,这次应征的部队开始接受他们迁徙、充实朔方七郡的命运。
这种迁徙实际上也只是暂时的,以后立功的话,自然能从朔方七郡跳出来,安置到更繁华的郡县。
功勋吏士的抚慰工作算是初步完成,赵基日常重心也开始转移。
一边观望凉州战况的变化,实在不行就全面收缩,将蠢蠢欲动的河湟诸羌、西凉汉胡豪帅勾起来,聚集到陇西、天水一带集中解决。
现在军队的士气趋于稳定,大多数吏士已经接受了迁徙朔方七郡的安置办法;少部分吏士为自己考虑,为后代考虑,这些人对建功立业拥有更强的奋斗意愿。
既然军队士气与服从不存在问题,那么自然能如猛虎下山一样,直扑敌军。
安置朔方七郡功勋吏士需要配套大约二十五万户的官佃……官佃人口可以来自河北、中原,也能来自凉州。
凉州与并州一样,近几十年以来郡县统计的在籍人口很少,有的县名存实亡。
可土地这类生产资源就在那里,你就是不耕种,仅仅是渔猎、游牧,也能维持一定的人口。
从打穿、再次征服并州地区内诸胡的战果来看,凉州仅仅是河西四郡,目前最少也有汉胡百姓三十万户;算上河湟诸羌,这怎么都能有五十万户。
从中取一半迁徙到朔方七郡充为官佃,不会太过影响凉州西部地区的人口再生产。
赵基的战争重心因此适当的发生了改变,不是他缺乏战略定力,而是身为目前最大的那头恶虎,赵基没必要追着某些猎物非吃不可。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吃掉足够的人口,只有补充新鲜的养分,才能维持整个集团的活力。
此刻的赵基已经不是一个人或一支军队,而是太多组织糅合在一起的巨大怪物。
如果不能自行生产出能量,那只能汲取外部的能量。
就在赵基专心研究凉州战局时,监国的伏皇后也没有静静等待,这绝不是一个安于命运的老实人。
她的一封书信送到了赵基这里,赵基颇感棘手。
又觉得不好把握这道命令的长远影响力,只能暂时搁置,并急征贾诩来平阳大营,来履行军师的职责。
接下来主要战争目标是凉州,那贾诩就该发挥本地人的优势。
贾诩原本留在五原,与徐晃、赵云一起负责朔方四郡的政令落实。
重创、几乎肃清阴山北部诸胡后,徐晃、赵云主要负责的是东部防线。
只是赵云不愿与公孙瓒接触,有意避嫌,这才选择驻屯朔方,领朔方郡守,负责西部防线;徐晃则驻屯代郡,负责东部防线。
而贾诩留在五原,居中调度。
随着天气转凉,诸胡各千户也开始驱赶兽群,从寒冷的山北牧场撤离,向南避入规划好的过冬草场。
临近十月,各千户转场陆续完毕。
看似是这些千户、百户驱赶兽群,从北方牧场迁徙到相对温暖的南方过冬草场。
可在赵基、贾诩看来,是人形兽群与其他兽群结伴返回,老老实实进入了安排好的圈舍里。
牛羊散落在外,牧民还要担忧走失或被抢走,或被其他野兽咬死。
可牛羊按着指令返回圈舍,那劳累一日的牧民自然也就能放松下来,不仅可以干点别的,还能引牛马驾车,驱策牛马去干点别的事情。
因此,南撤过冬的诸胡部落入圈后,就要承担起冬季防务的兵役。
兵役摊派后,以每个百户所十五骑的动员标准,以就近聚集的原则,分别向西线赵云、中部贾诩、东线徐晃聚集。
这些义从部队也不会聚集于一点,除了中部集群外,东西两线是要充实规划好的防御据点,封锁、监视交通要道。
赵基的征召令抵达云中时,起初贾诩也不疑有他,因为按着最初计划,诸胡各部南迁过冬时,就要进行最基础的动员,他则要负责率领大约八千朔方诸胡义从南下参战。
贾诩一板一眼安排朔方义从南下的行军秩序,开始询问信使中原的战局变化。
这位信使北上时,也听了车骑将军刘备荥阳中伏战败的捷报……如果是负面战报,这位使者自然会本能的隐瞒,可这样的捷报就该大肆宣扬,以稳定各处防线的军心,也能惊吓内部异己分子,使之老实配合,不生事端。
“荥阳大捷?”
贾诩听闻后眯眼思索,却没有与使者讨论、讲述他的观点,反而又问这使者:“荥阳捷报传到大营时,公上是何心意?”
“不知。”
使者谨慎回答:“仆不敢猜度公上心意,只是公上知闻后,令平阳各营大飨吏士,全军振奋。”
正是荥阳大捷的消息传来,军中功勋吏士最后那点迁徙朔方七郡的怨气也消散了。
老兵集团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也会衡量形势。
随着太保吕布集团的依附、合作,赵太师麾下已经不缺能打仗的人……你们不打,有的是人来打!
征讨诸胡时,这些老兵是功勋卓著的功臣骨干;可现在与叛军交锋,自然有人抢着来当新的功勋勇士。
军心是会动态变化的,而赵太师从来不会依赖某一个将军或某一支军队。
例如功勋卓著的六千敢死兵,功勋攒满之后多已转任虎步军,近半军吏也积功授官县令长、县尉或县丞;那支硬撼诸羌、鲜卑骑军的敢死兵,基本上已经算是四分五裂,烟消云散了。
而现在的六千敢死兵,是从诸胡俘虏中选拔勇健之士组成,除了少部分军吏遗留自上一代敢死兵外,现在的敢死兵几乎没几个汉人。
可当这一代敢死兵积功圆满后,自会赐姓、转籍,成为新的军户。
贾诩从谨慎的使者这里问不出什么明显的讯息,安排好留守事务后,就引着八千朔方义从,走秦直道南下。
秦直道沿途有补给兵站,贾诩全军分成了十二营,次第而行,不会让各处兵站超载。
获取稳定补给的同时,也能在兵站宿营,将气候、行军减员降到了最低。
当他率前队三营行军到池阳时,赵基新的命令抵达。
负责传令的是韩述,他还带来了目前只有象征意义的虎符。
贾诩与韩述交接虎符,两片虎符相合后,意味着这对象征五原八千朔方义从的指挥权正式转移到韩述手中。
韩述不敢托大,检验虎符无误后,就将两片虎符装盒,交由一名资深虎贲保管。
这虎贲侍立一旁,韩述引贾诩落座,并请贾诩落座上首主位,这才将赵基的另一封亲笔书交出:“军师,公上说某来此处,军师就知韩某的用意。”
贾诩也是双手接住韩述递来的亲笔信,没有急着翻阅,故作思索:“莫不是关外叛军狐疑不进,关东战事有拖延之状?”
“诚如军师所料。”
韩述也是惜字如金,他从贾诩这里接管的八千骑,可是接下来用兵的主力之一。
此外还有两支主力,一支是赵云所督的六千朔方义从,得到命令后会走萧关南下。
另一支主力就是赵基本人的车骑中军与敢死兵,已经开始绕路孟门,开始向西运动。
避开关中三辅好走的大道,这近三万精锐车骑部队,将给凉州战场制造一个大大的惊喜。
见韩述如此,贾诩只能翻阅信件,顿时瞪眼:“太师这是要吸引天下各方的耳目啊,老夫明白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299/111105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