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儒道不兴
众人听得陆正的这一席话,都是生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哪怕作为蜀国皇族的王嫣然听得此言,也忍不住内心的热血涌动,生出想要投入这番伟大事业的念头。
云逍看着眼前的雕像,感叹道:“你还真是很有想法啊……”
昨夜他与陆正研究了那些古人画像,今天陆正就给他整了这么一出,着实让他始料未及。
青婉揣着小手,评价道:“这么一尊雕像,比前面那些雕像更有意义啊!”
如果说前面的那九十九尊雕像是为了传颂前人事迹,那么这最后一尊的意义,便是一种更明显的激励。
是要让大家去学习那些传奇人物,然后去成为他们,甚至超越他们……
陆正转而看向本地区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开口吩咐道:“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以后这里就对公众开放,有条件的话,可组织人在这里巡逻加讲解……”
“我们这里不会特意建立什么庙宇,单独给谁供奉香火,但这些圣贤传奇人物的思想精神值得传颂和学习,这样的记念是很有必要的。”
旁边的几个负责人闻言记录下来,表示之后民众的时间有空余的话,还会安排组织统一学习。
旁边的青婉不禁点头道:“这样才对的!放在庙宇的供着,反而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放在外面纪念也更亲民,能让人更容易了解到这些传奇人物的真实一面……”
青婉转头看向陆正,“其它地区是不是也要如此?”
陆正道:“每座城都如此吧。”
青婉忽地念头一转,兴冲冲道:“要不再编一本传奇人物志,顺便在整个天下宣扬一下?”
一边的云逍闻言,忍不住道:“恐怕是不太行,你们这里的某些代表人物有点……”
不说把几大家至圣先师的事迹凑在一起编成书,会引来什么样的非议。
这些传奇人物之中,某些人的风评在天下王朝里并不是正面的,可谓是反抗专政的代表人物了,是被当作反面典型。
云逍觉得能把这些历史人物摆在一起纪念,也就陆正做得出来……
更别说再编书宣扬什么了。
放到那些王朝里这么做,估计都不用等到第二天,就有官兵涌上门来。
青婉哼哼道:“就是如此,才要给他们正名!咱们不编成什么典籍,就那种带图画的故事书,小本小本的,便宜出售……”
青婉在那里提出一些想法,又道:“这事也不难,可以交给青城区那边的工坊刊印书籍,直接售卖给那些商会,让他们带去外面……”
青城区正好租赁有几个商会的商铺,让他们商会帮忙便宜兜售,也省了很多事。
如今太平域这边的造纸和印刷工艺非常发达,以至于一本书的价格比一顿普通饭食还便宜,各区居民人手都分有好多书可供学习。
这种情况放到大国王朝都是无法想象的。
因为在那些王朝之中,知识是形成了一种垄断,市面上的书籍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
也正是这边的书籍非常便宜,而且质量相当过关,外地的商会来此大量购置的物资之中,书籍都占了相当一部分。
即便将书籍运回去低于当地的平均书价售卖,也能让那些商人们大赚一笔。
陆正见青婉提出这些想法,便把之前为了雕像而整理出来的一些书籍资料交给了对方。
“那编书的事情交给你负责吧,说起来这也算不上什么禁书,薄利多销的话,销路应该不成问题。不过还是先把书足量供给各地区吧……”
青婉收起资料,点头道:“行,放心交给我吧!”
陆正又在广场走了一遍,再次驻足在高耸的纪念碑面前。
他想了想,抬手间一束火红色的鲜花浮现出来,转而放置在石碑之前。
青婉也神情郑重地摊开小手,一簇豌豆花转眼从掌心生长出来,献到石碑前以示纪念。
身边的小青依眨了眨眼,小手一挥,也不知从何处弄来一束彩色的花朵,学着两人献上自己的敬意。
周围的其他人见状,也纷纷上前献上花束,一时气氛显得有些庄重肃穆。
之后,陆正一行人离开了北峪城,一路北上。
沿途众人还参观了几个城池的发展情况。
在风雪呼啸的天气中,王嫣然还见到有人员在荒郊野外做工,是在抓紧建造一些必要工程。
得知这些人物中大部分是在戴罪服役,王嫣然还很是惊讶。
因为她发现这些人都没有受到什么禁制束缚,有的人修为还不低。
而建设队伍里面的那些监工人员,甚至都没某些妖鬼厉害。
王嫣然奇怪道:“他们不跑的吗?”
陆正闻言道:“在这里,哪怕是通玄大妖有罪也得服刑,我给了他们平等的秩序待遇,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只要有脑子,好好在这里搞建设,以后也能享受到各种福利,修为也有能够更进一步的机会……”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如此,那些人的下场都很惨……前车之鉴,我想现在的他们,应该明白怎么选择。”
王嫣然不禁侧目,惊疑道:“你杀过很多人?”
陆正语气平淡道:“除恶卫道,我可不是文绉绉的读书人,我手上沾的血,比你想象的多……”
“不过按我以前的标准而言,杀得还不够多。只是真全清理掉,恐怕没什么人能出力建设这里了……”
太平域迅速崛起带来了繁荣和安定,本地的很多妖鬼人物都清楚是源于陆正的管理政策和血腥的清理。
许多妖鬼都是慑于陆正的强硬手段才老实本分下来。
当然,相比于曾经的那些势力领头者,陆正是真讲道理和规矩的。
只要不犯错,除了服役累点,很多妖鬼反而是比以前活得更塌心。
在以往,上面的大人物们一个不顺心,他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现在嘛,他们的上级和势力老大都跟他们一样了……
大家都在一起劳动改造,反而不用如同过去一般卖命还不一定能讨到好。
这样让不少妖鬼愿意卖力服役改过自新,而不是去赌命逃跑、去过提心吊胆的生活。
至于那些被清理掉的存在,本就是罪孽深重的人物,根本没有人会去报以同情。
“有的时候,诸事要亲力亲为,和他们打成一片,更容易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将问题在放大之前就处理好……”
陆正也不私藏,讲述自己如何在北域这边行事能够安定一方。
王嫣然等人听闻,都是有着不少收获。
那些蜀国皇族中人虽然不太认同陆正的一些理念,但对于陆正能管束好这些形形色色的妖鬼人物,也不得不有些佩服,觉得能够从陆正这里学得很多东西。
一行人走走停停,直到白泽区的白泽城。
这里是太平域的最北区,天气更为严寒,各地方的建设进程相对更缓慢一些。
不过陆正到达这里的时候,还是发现这个地方跟离开之前有些差别。
有很多组织队伍正在努力干活,争取早日完成规划的任务。
萧燕作为这片地区的负责人之一,做事雷厉风行,可不甘落于人后。
得知陆正等人回来之后,萧燕才稍微停歇了手头的公务,来见陆正一行人。
萧燕看到陆正,便开口道:“你们回来了,这次去魏国的进展可顺利?”
陆正微微一笑说道:“说来话长,简而言之的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陆正顿了顿,又道:“对了,太子元焘与你们萧氏族长聊了一些事。你也不用担心萧家那边会苛责你什么。等过段时间有空了,你可以带你的夫君和孩子去魏国走走亲,放松一下……”
萧燕闻言美眸一亮,这算是她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她还担心自己的选择被萧家人鄙弃,以后都没法回去了。
萧燕不禁欣喜感激道:“多谢陆先生!”
她知晓自己在元焘眼里的没什么份量,这其中肯定少不了陆正的帮忙。
忽地,萧燕神色一顿,惊奇道:“元焘殿下成太子了?”
她刚才好像听到陆正对元焘的称呼多了一个称谓。
陆正点头道:“听说他带着真经献给魏帝,魏帝就把他立为了太子。”
萧燕小嘴微张,这么简单的?但她又很快觉得事情并非陆正说的这么简单。
太子为一国储君,哪怕魏帝再高兴,也不可能这么简单择立储君之位。
陆正道:“魏国要推行大乘佛教为佛门正统,太子元焘全权负责……”
“哦,明白了!”
萧燕顿时恍然,一下子就懂了其中关节所在。
陆正转而介绍云逍等人,“这几位是从蜀国过来的道长和蜀国皇族中人……他们要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你找人安排一下……”
萧燕内心一动,心想他们这里来的人物还真是哪里人都有,连蜀国皇族的人都过来了。
哪天天南地北、天下诸国大势力的人物都齐聚一堂,萧燕觉得自己都不会感到惊讶了。
“好的,我等下去找人安排。”
萧燕点头应道,又问道,“公羊先生没回来吗?”
陆正道:“没有,他有另外的安排,往后一段时间不会在太平域。”
萧燕闻言便没有继续追问,而是道:“又有两人从稷下学宫而来,之前就说明要见一见你,如今正等候在城中。还有一些人才加入了我们,这是他们的资料。还有这段时间的报告……”
萧燕掏出几份资料文件,给了陆正和青婉。
陆正道:“行,等把这些看了,再与你细说魏国的事情。道长你们也随意……”
云逍等人这一路跟着过来,也明白陆正他们一直以事务为重,便没有多打扰,跟着萧燕离开。
陆正在那里翻看完内容,根据资料上的地址去找人,那两位从稷下学宫过来但身份不明确的人。
不过还没去到地方,陆正路过一片广场的时候,见到了在与人闲谈的一位老者,正是他要找的人之一。
老者也敏锐地觉察到陆正的目光,转头看向陆正,一双眼眸微眯闪烁光芒。
陆正便转而走向广场。
广场上还有不少男女老少,有孩童们嘻嘻哈哈玩闹。
“啊,是陆先生!”
“陆先生,好久不见!”
……
有人认出来陆正,纷纷热情打着招呼。
陆正微笑着一一回应。
有小孩兴冲冲道:“陆先生又忙着去做事啊!”
大家都知晓陆正是个大忙人,平时见着了人,大家都会主动打招呼,但没事的话也不会去打扰陆正。
陆正笑着道:“是啊,刚从外面回来,还有很多事做。”
有人道:“那我们不打扰先生了,先生忙完了什么时候给我们讲课啊,我们都想听陆先生的课!”
陆正微笑道:“明天吧,明天正午去城中心的大广场,我给大家讲故事。”
“好呀,好呀!”
一群小孩闻言蹦蹦跳跳,比刚才玩闹的时候还欢喜。
那些大人们也眉开眼笑,准备明天一大早就去那边等着。
陆正来到老者的近前,开口询问道:“老先生可是从稷下学宫而来。”
在陆正了解到的资料之中,他并没有见过这位老者的面容,所以尚不知对方的身份。
老者闻言笑呵呵道:“正是,不知是否方便与你谈谈?”
陆正道:“可以,我带老先生去个清净地方吧!”
陆正在前面带路,两人来到一片安静的雪林,坐在一座石亭之中。
老者看向陆正,悠悠开口道:“老夫曾闻你以号召书号召天下志士,来此地建立一片太平世……”
“如今老夫一路走来,所见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人人安居乐业,百族之民和谐共处,确实可谓太平,实在难得……”
老者顿了顿,又道:“不过有一现象,确实让老夫不解。”
陆正闻言道:“老先生请讲。”
老者悠悠道:“此地百姓无论老幼皆受教育,人人喜乐读书,是古之未有之观景!然而老夫见此地儒道文气不兴,实在令人费解。”(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240/1111041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