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700章 朕欲亲征

第700章 朕欲亲征


“朕欲亲征梁师都,打完这统一的最后一战。”

    龙榻上,李逸和天子抵足而卧。

    皇帝的龙榻躺着也没啥太大不同,两人都喝了不少酒,躺着榻上一时也睡不着,继续谈话。

    柴绍妻子平阳公主病逝,他无法再挂帅出征。

    李世民也不太放心让长孙无忌独挡一面,居然想亲征。

    “陛下,您这是杀鸡用牛刀啊,梁师都负隅顽抗,不过是苛延残喘,如今谁都知道他时日无多,他的部下在不断的逃奔我军。

    随便择一员战将,都能灭掉梁师都。”

    李世民没提让李逸统兵讨灭梁师都这最后一个反王,之前也没提,现在也同样没提,

    李逸也从没有主动请战。

    君臣很默契。

    李逸军功够高,现在梁师都这死老虎没必要再出手,功劳留给别人吧。

    再立灭国之功,还功高难封。

    “就让灵州总管道宗为行军总管,延州总管段德操为副总管,齐国公为行军长史,再让尉迟恭为行军司马,足够扫平梁师都了。”

    李世民在那头道,“梁师都在朔方经营也有十年了,朕担心任城王打这灭国之战,还是经验不足。”

    “臣再举荐一人。”

    “谁?”

    “代州总管、永康县公李药师,他擅长兵法,用兵了得。辅佐赵郡王破荆襄下江淮,率兵巡抚岭南,东南半壁江山依次而平。

    而且李靖曾任马邑郡丞,也熟悉北兵。”

    “李靖会不会年纪太大了?”

    “他身体还是挺健壮的。”

    李世民也实话实说,“朕想选一个大将,打完梁师都后,可以继续打吐谷浑。”

    隋朝曾灭过吐谷浑,以其地设立了四郡。

    但慕容伏允当时只是败逃,并没被擒斩,待隋军撤后便卷土重来,趁着隋末大乱,重新复国。

    这几年,

    经常劫掠陇右、河西,

    大唐对吐谷浑也是厌恶到了极点,可以前有突厥这个大敌,还有中原各路割据势力还没扫平,

    朝廷也只能是尽量安抚为主,

    打打和和,一直在忍着。

    但现在,

    东突厥被灭了,西突厥相距遥远还是结盟状态,

    那打完梁师都,肯定就要收拾吐谷浑。

    “吐谷浑必须得打,而且得一劳永逸。”

    “不过吐谷浑地跨两千里,想要歼其主力,俘斩可汗伏允,却不容易。”

    谈到打仗,那就是李世民的长项,他吸取隋朝灭吐谷浑失败的教训,认为必须得擒贼擒王才行。

    得擒灭可汗伏允,最好是跟此前打颉利一样。

    斩首战术。

    李世民很想亲征,

    打梁师都只是热热身,关键是灭吐谷浑。

    可李逸给他泼了盆冷水。

    “陛下,不管是打梁师都,还是打吐谷浑,都不劳天子御驾亲征。

    天子亲征,弊大于利,实无必要啊。”

    “朝臣也不会同意陛下亲征的,择一上将足以。”

    那边沉默了会,

    李世民翻了个身,

    “那你来挂帅。”

    “陛下,臣其实不擅用兵啊,尤其不擅进攻,臣还是举荐李靖为帅,李道宗、李道玄、李艺、薛万彻、李世绩、李大亮、秦叔宝、程咬金等皆可为一路总管。”

    李世民在那边没吭声。

    李靖辅佐李孝恭,为大唐打下了南方半壁江山,但是南方的这些战斗,并没有几场真正的大战。

    就连打辅公袥叛乱,他们都拖了小半年才赢下。

    突厥、吐谷浑这些游牧部族,实力那肯定是远在南方那些割据势力之上的。

    李世民对李靖,也不是太相信。

    他觉得李靖缺少一场真正的大战检验。

    “你为何这么相信李靖?”

    “臣以为,李靖用兵本事,当仅在陛下之下。”

    “哦,你这么看好他,与李世绩相比呢?”

    “李世绩还欠缺些历练。”

    李世绩如今实在没啥拿的出手的战绩,堪称常败将军,胜少败多。

    “那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罗士信诸将与之相比如何?”

    “这几位都是万人敌的猛将,冲锋陷阵无人可敌,然若统领方面,独挡一面,就还欠缺一些。”

    李逸看来,秦琼他们那是大将,

    但统领方面的,得是指挥人才,是帅。

    李靖、李世绩无疑都是帅才,李世民自然更是。

    只是如今的李世绩火候还不够,但李靖却已经是大器炼成了。

    历史上,贞观年间,能称为帅才的还是薛万彻、李道宗、侯君集,到了高宗朝,则还有苏定方。

    如今,

    薛万彻李道宗侯君集,还有苏定方和刘黑闼,都还太年轻,没有足够的历练,

    没资格成为灭国统帅。

    燕郡王李艺倒是可以独领一面,但皇帝不信任他,包括如今不受新皇待遇的彭国公王君廓。

    朝廷不缺将,

    缺的是帅。

    既有能力,还得有威望资历的,更缺了。

    李逸的功绩、资历和地位倒是够了,

    可皇帝也不是真想让他去,李逸自己也不想去。

    “陛下若对李靖还有所怀疑,那就让他领兵灭梁师都,看他表现。”

    “既然你这么推崇李靖,

    那朕就让李靖为朔方道行军总管,无忌为行军长史,尉迟恭为行军副总管,

    任城王道宗为盐州道行军总管,段德操为银州道行军总管,

    再按原计划,让突利可汗率突厥兵马协从征战。”

    “若是李靖这仗表现的好,

    那年底或是明年,就让李靖挂帅征吐谷浑。”

    ···

    七月的夜晚,

    倒也不算太热,

    只是皇帝今天酒后话多,

    东拉西扯的一直也不睡,李逸也只能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理着。

    从征讨吐谷浑,李世民说到将来国家富强后,定要再征高句丽,报中国子弟之仇,收复汉之辽东故土。

    又讲到对突厥的治理,

    李逸也说要发展海上贸易,还说东南沿海,不仅有珠崖这个大岛,在广州东北方向海上,也还有一座大岛,比珠崖岛甚至还大些。

    不过距离大陆则是要远些,相隔二百余里。

    李世民说他知道这个岛,叫流求岛,说隋朝大业年间,曾发兵渡海征讨过,擒回了他们的大小王,还抓回来上万的岛夷俘虏。

    李逸也说三国时东吴孙权,也曾发兵渡海,想在流求岛上垦田。

    两人围绕着流求岛聊了很久,李逸说流求大有可为,值得开发。李世民却只说流求对面的建安郡,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边荒,难以交通。

    更别提还隔着二百多里海峡的流求岛开发了。

    李逸说流求岛比珠崖岛更有发展潜力,那边的气候,以及西面沿海有很多平原,岛上土著又很原始落后。

    李世民问他是不是他师傅李真人以前去过岛上。

    皇帝对一个能够设立数州的大岛并不感兴趣。

    朝廷真要有那个余力,

    可以直接开发建安郡,也可以开发岭南,还可以开发黔中南中地区,甚至是剑南西部,还有河套、河湟等等地方,

    哪个地方不比那隔着海峡二百多里的海外强呢?

    这年头,

    别说五岭之南,

    就说长江中上游的荆湘地区,以及汉江中上游地区,那都是大片大片还未开发之地呢。

    大别山里,都还有许多土著蛮族。

    珠崖岛之所以能在秦汉时就开发,那也是因为珠崖海峡只有三四十里宽,

    往来还算方便。

    但流求海峡可就太宽了。

    皇帝对流求不感兴趣,他又不是杨广,派兵征流求、林邑,想威加宇内,四方朝贡。

    唐人对于海还是很畏惧的,

    连天子李世民也不例外,他们对海洋很陌生,也很畏惧。

    想要转变观念,很难。

    李世民对突厥,对塞外草原的兴趣更大些,他们的威胁也更大。

    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从来是在北方,而不是南方,更不是海上。

    皇帝睡着了,也会打呼噜。

    呼噜声还很响。

    好在皇帝脚不臭,

    否则这抵足而眠就很煎熬。

    不知何时,李逸沉沉睡着。

    等他醒来时,

    天已大亮。

    龙榻上,

    皇帝李世民已经不在,

    听到动静,有小黄门带着宫女进来侍候更衣。

    “陛下天微微亮便起来了,特别交待,不要打扰司徒睡眠。”

    漱口后,

    小黄门还给他准备了一套新衣,

    然后领他去吃早餐。

    李逸本来想直接离去,可小黄门说这是皇帝交待的。

    早餐有煎鹿排、朱雀汤,蒸玉米和土豆泥等。

    李逸吃饱喝足,才在小黄门带领下去见皇帝。

    显德殿外,

    皇帝带着侍卫在练习弓箭,

    “戎狄侵盗,自古有之,边境稍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敌入来犯则难以抵御。

    今朕,不使汝等穿池筑苑,专习弓矢。

    朕只要有空闲,便来亲自教习尔等箭术。

    外敌若是寇边,尔等出征御敌于国门之外,建功立业,天下百姓也能享受太平日子。”

    当值东宫的侍卫们,

    被李世民亲自教导射术,李世民亲自指导这些士兵们射箭,纠正他们的动作,传授技巧,还要评定他们的成绩,

    凡射中靶心较多者,还能获得御造弓、刀,以及绢帛的赏赐。

    甚至各自带队武官们,也会按各自手下的士兵成绩,而获得不同奖罚。

    殿外庭院,

    士兵们练的热火朝天,

    皇帝亲自指导动作,传授技巧啊,哪个士兵不激动,练的不起劲呢。

    李逸在旁边看着,皇帝很轻松的跟士兵们打成一片,没有半点架子,这确实是李渊和建成都做不到的。

    “无逸起来了,快来射几箭。”皇帝笑着对他招手。

    能入宫侍卫的士兵,本就是精锐,现在皇帝这个神射手还亲自教导训练,这些士兵的射术肯定能够大涨,更重要的是,李逸相信,这群经过皇帝亲自教导的兵,

    那可就多了一层天子门生,天子亲军的身份,

    将来仕途上肯定更顺畅,而他们在大唐军中,也会成为忠心耿耿于天子的骨干。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179/111104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