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年代影综:1947我来了 > 第237章 到家

第237章 到家


“咱们快去检票,别耽误了车次。”  李天佑扶着秦淮如,加快脚步往  3  号检票口走去。虽然刚才的插曲让人心有余悸,但好在有惊无险,只要顺利检票上车,就能离京城更近一步,离家里的亲人更近一步。

秦淮如慢慢平复着紧张的心情,紧紧跟着李天佑的脚步,看着他坚实的背影,心里渐渐安定下来。  有他在身边,再艰难的旅途,似乎也能扛过去。

前往京城的列车晚点通知在候车室广播里反复播报,每一次响起,都像给李天佑和秦淮如的耐心再添一道磨损。候车室里冰冷的水泥地面透着寒气,即使垫着行李袋,秦淮如的腿还是很快就冻得发麻。

她怀里的小勇子因为环境嘈杂、空气污浊,再加上到了喂奶时间,哭闹得越来越厉害,小脸涨得通红,小胳膊小腿不停蹬踹,声音嘶哑得让人心疼。

“乖,勇子乖,不哭了啊……”  秦淮如一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一边四处张望,想找个稍微安静点的角落。候车室里到处都是人,座椅上坐满了人,连过道上都挤满了蜷缩的旅客,只有靠近卫生间的角落还有一小块空地。

虽然气味不太好,但至少能避开大部分人流。她抱着孩子慢慢挪过去,背对着来往的人群,将棉袄的衣襟拉开,有些狼狈地给孩子喂奶。

李天佑看在眼里,既心疼孩子,又怜惜秦淮如。他摸了摸怀里军用水壶,里面的热水早就凉了,便说:“淮如,你先在这儿等着,我去打开水处接壶热水,再看看能不能找点热的东西给你垫垫肚子。”

秦淮如点点头,声音有些沙哑:“你小心点,别走远了,这边人多。”“放心,我很快就回来。”  李天佑拍了拍她的肩膀,转身挤进人流。

打开水处排着长长的队,李天佑站在队伍里,时不时回头望向秦淮如的方向,生怕她们母子遇到麻烦。好不容易接满热水,他又想起带的奶糕,那是出发前特意买的,准备给孩子应急。

他找了个空着的长椅角落,把奶糕掰成小块放进搪瓷缸里,倒上热水慢慢搅拌,一边搅一边用嘴吹着,直到奶糕化成温热的糊状,才小心翼翼地端着往回走。

“淮如,快喝点热水暖暖身子,我把奶糕温好了,等勇子喝完奶,要是还闹,就喂点这个。”  李天佑把水壶递给秦淮如,又把搪瓷缸放在旁边的行李袋上。

秦淮如接过水壶,喝了几口热水,身子渐渐暖和起来,看着李天佑额头上的汗珠,轻声说:“辛苦你了,跑前跑后的。”

“跟我还说啥辛苦,咱们马上就能到家了。”  李天佑笑了笑,伸手轻轻摸了摸小勇子的脸蛋,孩子正含着奶,渐渐安静下来,眼神也变得迷离。

不知又等了多久,广播里终于传来前往京城的列车开始检票的通知。李天佑连忙拎起行李,扶着秦淮如,抱着已经睡着的小勇子,跟着人流往检票口走。可上了车,两人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这是一列用闷罐车厢改造的临时客车,车厢里没有窗户,只有顶部几个小小的透气孔,光线昏暗,空气里混杂着汗味、脚臭味和食物的馊味,污浊得让人喘不过气。车厢里没有座位,旅客们只能席地而坐,有的靠在行李上,有的蜷缩在角落,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这可咋整……”  秦淮如看着拥挤的车厢,眉头紧紧皱起,生怕挤到怀里的孩子。李天佑四处打量,很快注意到靠近车门的地方有个小角落,因为车门偶尔会打开透气,空气稍微好点,而且旁边有个铁皮箱子,能挡住一部分人流。

他咬咬牙,仗着在部队练出的灵活身手,小心翼翼地挤过人群,一边走一边说:“麻烦让让,借过一下,有孩子……”

好不容易挤到那个角落,他先把两个旅行袋铺在地上,又从包里拿出厚外套铺在上面,才扶着秦淮如坐下:“你先坐着,把勇子护好,我挡在外面。”  秦淮如坐下后,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靠在铁皮箱子上,终于松了口气。

李天佑则站在她面前,像一尊门神一样,微微张开双臂,挡住来往的人流,防止有人不小心撞到她们母子,同时用身体挡住从车门缝隙灌进来的寒风。

到了夜晚,车厢里的喧闹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鼾声,还有旅客翻身、咳嗽的声音。秦淮如靠在车厢壁上,眼皮越来越重,不知不觉就打盹了,怀里的小勇子也睡得香甜,小嘴巴还时不时动一下,像是在做什么好梦。

李天佑却毫无睡意,他靠在旁边的行李上,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动静。他怕有人趁乱偷东西,更怕有人不小心碰到秦淮如和孩子。

偶尔有旅客起身去卫生间,经过时不小心撞到他,他也只是低声说句  “小心点”,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妻儿。看着秦淮如疲惫的睡颜,额头上还带着旅途的倦意,再看看孩子安静的小脸,李天佑心里充满了愧疚和疼惜。

如果不是因为他,秦淮如和孩子也不用跟着受这份罪。但更多的,是即将到家的迫切期待,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见到慧真,见到孩子们,就能回到那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家了。

他轻轻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自己站得更稳些,继续守护着妻儿,在这拥挤而艰苦的车厢里,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抵达京城的那一刻。

夜色渐深,闷罐车厢里的鼾声愈发响亮,混杂着铁皮车厢因颠簸发出的  “哐当”  声,形成一曲粗糙的旅途交响乐。秦淮如靠在冰冷的铁皮箱子上,刚打了个盹,就被怀里小勇子的扭动惊醒。

孩子的小屁股拱了拱,小脸也皱了起来,嘴里还发出细碎的哼唧声。她心里一紧,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尿布,果然已经湿了,而且隐隐有些发凉,怪不得孩子不舒服的扭来扭去。

“这孩子,又尿了。”  秦淮如轻声嘀咕着,眉头微微皱起。车厢里挤得满满当当,左右都是席地而坐的旅客,有人靠在行李上睡得正香,有人还在低声闲聊,空气中弥漫着汗味与灰尘混合的味道,连转身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给孩子换尿布了。

她抬头看向站在身前的李天佑,眼神里带着几分无奈:“天佑,勇子尿布湿了,得换一下。”

李天佑立刻回过神,原本警惕扫视四周的眼神瞬间柔和下来。他低头看了看怀里扭动的孩子,又望了望拥挤的车厢,很快有了主意:“你先抱着勇子,我来挡着。”

说着,他往旁边挪了挪,微微张开双臂,像一道屏障似的挡住左右的旅客,又轻轻拍了拍旁边一位打盹的大叔:“同志,麻烦您稍微往那边挪一点点,给孩子换个尿布,谢谢您了。”

大叔迷迷糊糊睁开眼,看到秦淮如怀里的孩子,连忙点点头,往旁边缩了缩,让出一小块空隙。李天佑又从行李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厚布,铺在秦淮如身前的地面上,那是出发前特意准备的,路上给孩子换尿布时能铺着,免得弄脏衣服,也免得冰到孩子。

“你把勇子放在布上,我帮你递东西。”李天佑艰难的蹲下身,给秦淮如打下手。车上空间实在有限,一个人是绝对搞不定的。

秦淮如小心翼翼地把小勇子放在铺好的厚布上,孩子离开温暖的怀抱,顿时醒了过来,小嘴一瘪,又开始哼哼唧唧。

“乖,勇子乖,马上就好,不凉啊。”  秦淮如一边轻声哄着,一边快速解开孩子裹着的小被子。车厢里光线昏暗,她只能借着顶部透气孔透进来的微弱月光,看清孩子的小身子。

她先轻轻托起孩子的屁股,用早就准备好的干草纸仔细擦了擦,动作轻柔得像怕碰碎了珍宝。孩子的皮肤娇嫩,她生怕擦重了弄疼孩子。旁边一位带着孩子的大嫂看到了,主动递过来一小包滑石粉。

“妹子,用这个给孩子扑点,能舒服点,我家娃也用这个。”  秦淮如连忙道谢,接过滑石粉,倒了一点在手心,搓匀了轻轻扑在孩子的小屁股上,一股淡淡的清香驱散了些许异味。

接着,她从随身的小布包里拿出干净的尿布。这是她出发前连夜缝的,用的是柔软的旧棉布,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她先把尿布展开,小心地垫在孩子身下,然后轻轻抬起孩子的腿,把尿布的边角对齐,再慢慢系好带子。孩子似乎觉得舒服了,也不再哼哼,反而伸出小手,抓住秦淮如的衣角,小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像是在撒娇。

“好了好了,咱们勇子又干净了。”  秦淮如笑着捏了捏孩子的小脸,又把小被子重新裹好,开始哄孩子睡觉,动作麻利又细心。这期间,李天佑就一直稳稳地站在旁边,不仅挡住了来往的旅客,还时不时帮她递纸巾、拿尿布,眼神里满是心疼与默契。

李天佑知道,秦淮如刚坐完月子不久,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在这么拥挤的环境里给孩子换尿布,肯定累得慌,他能多分担就多分担一些吧。

换完尿布,秦淮如把小勇子抱起来,轻轻晃着哄了一会儿,孩子很快又睡着了。她靠在铁皮箱子上,轻轻舒了口气,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刚才一直紧绷着神经,生怕碰到孩子,也怕打扰到别人,现在终于松了口气。旁边的大嫂看着她,笑着说:“妹子,你这当妈的真细心,孩子跟着你,遭不了罪。”

秦淮如笑了笑,眼神里带着几分疲惫,却也藏着温柔:“孩子还小,不细心点不行。”  她抬头看向李天佑,发现他正用袖子悄悄给她擦额头上的汗,心里顿时暖暖的。

虽然旅途艰辛,车厢简陋,但有丈夫在身边守护,有陌生人的善意相助,还有怀里孩子安稳的呼吸,她就觉得,再难的路,也能一步步走下去。只要能快点回到京城,回到那个有人等着的家,一切都值得。

李天佑重新调整了姿势,继续挡在她身前,低声说:“累了吧?靠在我身上歇会儿,我看着。”  秦淮如点点头,轻轻靠在他的胳膊上,怀里抱着熟睡的孩子,听着车厢里的鼾声与火车的颠簸声,渐渐闭上了眼睛。虽然环境依旧简陋,但她的心却格外安稳。因为她知道,他们离家,越来越近了。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火车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铁轨上发出  “哐当哐当”  的沉重声响,像一位喘着粗气的老者,缓缓驶入京城火车站。晨曦的微光透过车窗洒进来,给拥挤的车厢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也照亮了李天佑和秦淮如布满倦意却难掩期待的脸庞。

小勇子在秦淮如怀里睡得正香,小嘴巴微微张着,嘴角还挂着浅浅的笑意,仿佛也感知到了即将到家的喜悦。

随着火车停稳,车厢里瞬间热闹起来,旅客们纷纷拎起行李,迫不及待地往车门外挤。李天佑一手拎着旅行袋,一手扶着秦淮如,小心翼翼地抱着孩子,跟着人流慢慢走出车厢。

刚踏上站台,一股熟悉的京城气息就扑面而来。没有东北边境的凛冽寒风,空气里带着春日的温润,还夹杂着远处早点摊飘来的油条香气,让两人紧绷了一路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

走出车站大门,眼前日思夜想的熟悉的景象让两人不由眼眶一热:不远处的灰色城墙在晨曦中静静矗立,砖缝里还留着岁月的痕迹,城墙上爬着的藤蔓冒出嫩绿的新芽;前门大街上已经热闹起来,行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裳,有的提着菜篮去赶早市,有的推着自行车匆匆上班,还有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着  “大果儿  ——  焦圈儿  ——”,京腔京韵的吆喝声清脆响亮,充满了烟火气。


  (https://www.24kkxs.cc/book/4232/4232059/2257438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