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武女士,上官女士,你们好啊!”许瑛上前打了个招呼。

“许娘子,可有时间?”上官婉儿起身邀请。

许瑛点了点头,坐在两人对面说道:“有什么可以帮到两位吗?”

“许娘子,不瞒你说。我欲兴天下女子之地位,这念头自我能往来基地后愈发深刻。”武则天坦诚道。

“只是若要成事必不可能空喊口号,而修改律法、重定政策等手段是在宏观层面上为此铺路。我却想再寻些方法,使其能够影响至民间。”

“不知许娘子能否提供一些建议参考?”

许瑛莞尔一笑:“这是好事啊!让我想一想。”

若要提升女性地位,包括女性自身必须打破“女子无才”的偏见,那就必须启发民智。这就需要一个平台供女子学习、互动,继而为自己发声。

“不如创办一份面向女性的报纸或杂志?”许瑛思索半晌说道。

“报纸?”

“杂志?”

两人一头雾水。

“许娘子指的是邸报吗?”上官婉儿接着问道。

“报纸和邸报虽有相似之处,但区别更大。”许瑛从前台拿了几张A4纸,简单地画了一个表格。

“要想简单了解报纸,可以用四个问号来引出。首先是给谁看?很简单,邸报给官看,报纸则是给万民看。”

“二,说什么?诏令、任免、军情,邸报只说朝廷的事;而报纸呢,既登朝堂新政,也记商人如何买卖,既说今年麦收多少,也写邻家女子救了落水孩童。百姓关心的,便是纸上该有的。”

“其三,谁来写?邸报自然是朝廷的人写朝廷的事,而报纸呢,可以请识字的书生写,也可以让当事人讲,旁人代笔。”

“最后,为何存在?邸报是传政令,通上下。报纸为的是连人心,知冷暖。”

听得许瑛的分析,武则天二人连连点头。

“这个报纸极好,恰如一双能看透市井的眼睛、一对能听见万民心声的耳朵。”武则天赞叹不已。

“那许娘子,面向女子的报纸杂志该如何设置内容要点?”上官婉儿追问道。

许瑛笑着说道:“咱们就将话头说回来。办一份面向女性的报纸或杂志,核心定位可以‘启智、互助、发声’为宗旨,栏目设计可分知识启蒙、思想发声、生活情感等类别。”

“这种女性向读物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天下女子提供一个  ‘被看见、被倾听、被赋能’的平台。”

一番话说的两人斗志昂扬,对前景充满了希望。

许瑛适时提醒道:“报刊杂志定价一定要低廉,不然无法推广开。”

武则天点头道:“许娘子放心,这般利国利民的东西我哪怕空了国库也愿意将它普及天下万民。”

许瑛听罢笑道:“不至于不至于。如果招商得道,说不定这报刊杂志的收入还会充盈一部分国库呢!”

武则天、上官婉儿:!!!

“左右也是闲着,不如咱们试着先做一本杂志出来如何?”许瑛提议道。

“如此甚好!正愁没有个打样的。”

“那你们先去多功能厅,我发个信息给李姐,请她们一起来帮忙。”

“有劳许娘子了。”

“为女性同胞尽一份力,与有荣焉。”许瑛摆了摆手道。

长孙皇后与独孤伽罗、徐皇后等人做完理疗,便收到了许瑛的信息。

“希望助武女士一臂之力,为武周第一份女性杂志创刊写稿?”独孤伽罗也收到了信息,下意识看向长孙皇后,哟,都说情敌见面分外眼红,过期的也算呀。这瓜不能不吃。

“丫头,去凑个热闹?”独孤伽罗靠近长孙皇后挑眉说道。

一旁的马皇后、常氏和徐皇后替人尴尬的毛病都犯了,捂脸的同时偷偷留了根手指瞧长孙皇后。

却见长孙皇后面上仍是温婉从容的模样:“好啊,姨婆,一道去看看。”

马皇后转头看向常氏和徐皇后:“咱们也一起去凑个热闹?”

“好啊娘。”朱允熥在基地有专人照顾,常氏倒也得空出来,身子骨养的比先前好多了。徐皇后的面色也好了许多。

几人说笑着往多功能厅走去。

“首期得有篇创刊特稿奠定杂志基调,既能呼应时代背景,又能点燃女性共鸣的开篇之作,展现办刊初心与时代意义。”许瑛建议。

上官婉儿在一旁做着笔记。

“婉儿,这创刊特稿就交由你了。”武则天缓缓说道。

上官婉儿忙不迭起身行礼道:“必不负圣意。”

武则天摆手道:“行了,在基地不必如此拘谨。”

“是。”

上官婉儿略一思忖,写道:“《提笔的女子——致天下姐妹》”

“不才可以奉上几首词作。”被许瑛从茶室召唤来的李清照直率说道。

“易安居士过谦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你的笔可比战场上的枪还利!以前总觉得,女子的才华都用在了相夫教子、吟风弄月上,现在看了你的作品才知笔尖也有千钧力。”

“我一定要让天下人看看,女子不仅能绣牡丹,更能写得这般惊风雨的句子。”

武则天的肺腑之言夸得饶是直爽如李清照也不禁红了脸。

武则天见许瑛查资料,上官婉儿写稿子,李清照写诗词,自己便寻了字典揽了简体字推广栏目的活。

“许娘子。”长孙皇后几人来到多功能厅,见到的便是四人伏案工作的画面。

“长孙女士,你们来了!”许瑛招呼几人过来。

“你是武......”长孙皇后一时半会儿不知如何称呼武则天,武媚娘?似乎不合适。武曌?武则天?武周皇帝?好像都不太对劲。

最后还是许瑛给解了围。

“这位是武女士,这位是长孙女士。”

独孤伽罗等人踮起脚尖,生怕错过什么两人的交锋。但显然她们想多了。

长孙皇后开口道:“久闻武周女帝为政,常以民生为念,今日得见,果然气度非凡。”

武则天起身微笑:“文德皇后当年以仁心辅贞观,至今关中老幼仍念及‘常服浣濯之衣’的故事,这份体恤,后世难及。”

两人目光相对,一个温润如璧,映着贞观年间的宽和;一个沉静似渊,藏着革故鼎新的从容。


  (https://www.24kkxs.cc/book/4231/4231959/229340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