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50章 帝王迟暮,计定中原(求月票)

第250章 帝王迟暮,计定中原(求月票)


众将军虽仍是看不出顾瑾的想法。

    但出于对顾瑾的信任,众将士请战的心思还是被他给压了下来。

    这就是顾瑾与王应琛之间的不同之处!

    ——顾氏这千年以来的积攒,在这种乱世之时所带来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

    顾瑾对于这一次的计划十分的看重。

    几乎将自己所有的心腹都派了出去,时刻监督着众将士是否听令。

    而他,自己则是快速赶往后方去见了赵匡胤。

    赵匡胤的病情越来越重了。

    其实这也是古代每一个大将年迈之时都会面临的问题。

    用鲜血打下功勋,用岁月来偿还伤口。

    ——那无数在年轻时不需要在意的暗伤,皆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爆发出来。

    赵匡胤如此;

    李世民如此;

    包括顾琛;

    以及那一个个曾在这悠悠青史之上留下赫赫威名之人,都难以逃过这种宿命,无人可以逃脱。

    如今的赵匡胤,早已不复往日英姿勃发。

    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的,是几乎难以忍受的疼痛,

    全身上下的旧伤随着病势加重不断反复,始终煎熬着他的身体与意志。

    但他仍咬牙坚持,顽强地支撑着。

    宋军大营之中,

    浓郁的药香弥漫四处,就连帐中悬挂的咸鱼那浓烈气味也掩盖不住。

    还未走进大帐,顾瑾就已经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声压抑的低吟。

    他的脚步不由得一顿,

    眼中掠过一丝不忍。

    静立片刻,他才重新举步,踏入营帐。

    顾瑾没有立即开口,只是挥手屏退了一旁的太医,而后郑重向赵匡胤躬身行礼:

    “陛下!”

    赵匡胤艰难地睁开双眼,望向顾瑾。

    起初,他似乎并未立刻认出眼前之人,目光混沌地停留了片刻。

    半晌,他才恍然回神,嘴角牵起一丝极苦涩的笑意:“是怀瑜啊来了?”

    他的声音极其虚弱,短短数字说得断断续续,仿佛每吐一字都要耗去他许多气力。

    说罢。

    他更是强行撑起了自己的身体,逼着自己坐起来,认真的看着顾瑾说道:“局势如何了?”

    如今顾瑾已经将一切重担都已经揽了下来。

    不仅仅是因为诱敌。

    同样也是因为赵匡胤的身体。

    赵匡胤如今的身体就压根不可能再去处理什么政务了,甚至就连朝中送来的消息,都是顾瑾在处理。

    如今的他,就像是一个濒死的老人一般,对于外界的情况完全不知。

    顾瑾自是不会有任何的隐瞒,沉默了一下后,便细细与赵匡胤说起了近日的种种。

    从自己的种种安排。

    再到他的想法。

    包括朝中的一些局势全都细细讲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的顾瑾正在以御史台远程控制整个宋庭,赵光义自那一日返回开封之后,便彻底的老实了。

    或许是为了照顾赵匡胤。

    顾瑾的语速极慢,并且每每说起一件事来也是直入主题。

    但饶是如此,赵匡胤仍是听得十分艰难,时不时便会通过眼神来示意顾瑾停下,留给他足够的信息消化时间。

    很显然,在病痛的折磨之下。

    如今的他甚至连思维都变得迟钝了起来。

    君臣二人就这样在主帐之中细细交谈,就亦如昔年赵匡胤前往巨鹿时那般。

    良久,顾瑾终将诸事禀报完毕。

    赵匡胤静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

    “朕能得怀瑜,实乃此生之幸。”

    他很难想象若是没有顾瑾的话,当前大宋的局势到底会如何。

    没有顾瑾,便没有御史台。

    御史台的权力太大了。

    也唯有顾氏掌控,他这个帝王才会安心。

    而若是没有了御史台,那他便不会发现赵光义的反心。

    这还只是最基础的。

    最关键的还是在前线。

    没有顾瑾帮他承受这一切的话,或许他早已离世,那随之而来的便是军心涣散,若是再加上赵光义谋反的种种情况。

    很有可能,当前的局势便会顷刻倒下。

    大宋也会如同此次乱世之中的其他王朝之中,在这内忧外乱之下湮灭于世。

    这又怎么可能不算此生之幸呢?

    “陛下放心,此事之后,中原必定。”

    顾瑾再次做出了承诺。

    与以往完全不同。

    他似乎也已经接受了赵匡胤身体的状况,想要了却其的心愿。

    “有怀瑜此言,朕心甚安。”赵匡胤应声道。

    话音未落,他竟放声大笑起来,那笑声中既有欣慰,也带着几分苍凉。

    他轻轻摆了摆手:

    “去吧。”

    “莫要误了国事。”

    “朕时日无多,怀瑜.务必要珍重。”

    顾瑾迎着赵匡胤的目光,沉默片刻,终是没有再多说什么。他郑重一揖,转身退出帐外。

    大帐之中霎时静了下来。

    赵匡胤独坐榻上,目送顾瑾的身影渐行渐远,眼神复杂,却又一点点转为决然。

    直至那道身影彻底消失在光影交界之处,他才缓缓收回视线。

    “来人。”他低声唤道。

    帐外的侍卫应声而入。

    此时的赵匡胤,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意气风发之时,周身散发出一股不容逼视的威严。他命人急召他最信任的禁军统帅入帐。

    待人至前,他目光如刀,直视对方,语气沉肃如铁:

    “若太傅之计成功,”

    “朕命你:奉诏立斩刘继文,”

    “而后即刻自尽!”

    他要承受下所有的骂名,就如自己昔日所说一般。

    一切的骂名让他这个造反之人来承受!

    “你且放心——”

    “会有人照顾好你的家人与子嗣,朕已让人将他们送去了巨鹿。”

    若是换做他人听到这件事,肯定会感到畏惧,毕竟这可是关乎着自己的生死。

    但这可是赵匡胤最绝对的心腹。

    那壮汉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直接朝着赵匡胤跪了下来,“末将,领命!!!”

    对于赵匡胤所做的种种安排,顾瑾自是不会得知。

    若是知晓的话,顾瑾绝对会拦住赵匡胤。

    他其实并不在乎这些。

    从始至终,顾瑾都是一个不在乎他人评判之人,若不是如此的话,他也不会打破顾氏这千年以来的规矩,参与到这乱世之中。

    但世间诸事向来就是如此。

    顾氏至今即使什么都不去做,也终是会有人去站出来主动维护顾氏的声望。

    时间匆匆而逝。

    顾瑾自返回太原后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种种琐事之上。

    ——在严格的军法之下。

    一众将士虽然心中仍旧是有着不小的战意,但面对前来进攻的辽军,还是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退军,甚至有不少人还做出了败军之向。

    四方人马全部朝着太原而来。

    这瞬间便影响到了原本还僵持的局势。

    宋军的这一次举动实在是太过于怪异,不仅仅是相当于放弃了刘继文这个队友,同样包括他们一紧占据的城池。

    可谓是,将除了太原的一切全部都给让了出去。

    ——而随之而来的消息。

    便是那些进攻的辽军,通过败亡的宋军将士们口中得知了关于赵匡胤的种种传闻。

    上京临潢府。

    “陛下,臣要弹劾丞相王应琛贻误战机!”

    “让我军错失大胜!”

    一声声的骂声在整个辽国皇宫大殿内响起。

    数位宗室加上了十余位大将的共同弹劾,无论是在任何时期都堪称是朝堂的大事。

    若是换做以往。

    甚至都不需要王应琛主动去开口,法家的一些鹰犬包括他麾下的谋士们便会直接站出来去反驳这些人。

    但这一次,他们谁都未动。

    王应琛已经侵犯到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

    换句话来说——

    那便是他没有分配好蛋糕。

    其实这也是王应琛这种寒门士子的最大问题了,他确实有些才能,但是对于庙堂的不了解以及对于自己的过度自信,就注定会造成如今的这个局面。

    哪怕就算是没有此事,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王应琛这种人都很难落得一个好下场。

    这或许同样和他们的行事风格有些关系。

    法家的这些人。

    能做成大事且落得善终之人很少很少。

    整个大殿之内的气氛愈发严肃。

    眼看着无人开口,王应琛不得不走上前,表情仍旧是那般的高傲,无事了那些弹劾他的人,只是朝着耶律贤行了一礼:“陛下。”

    “此前,臣仍对宋主驾崩之事存疑。”

    “而今,臣已可断定——”

    “这必是顾瑾与宋主赵匡胤设下的阴谋!”

    他的语气十分的笃定。

    闻言,耶律贤亦是不由得眼神微微一变。

    但还未等他开口。

    立刻便有辽国宗室呵斥道:“荒谬!”

    辽国的政治十分特殊,其还保留着一些草原部落的联盟制度,这些宗室的地位同样也很超然。

    “陛下!”

    那宗室大步走到王应琛身侧,朝耶律贤拱手道:“近日我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这是为何?难道宋军战力竟还不如北汉与辽东小国?”

    他冷哼一声,声震殿宇。

    “分明是因宋主已死,宋军士气涣散,无心再战!”

    “这些时日,我军连克十余城,缴获粮草军械无数。”

    “若真是诱敌之计,宋军何不事先将这些物资尽数转移?”

    “陛下明鉴,”他语锋一转,直指王应琛,“丞相出身顾氏学院,此番一再阻挠我军乘胜进军,致使军中怨声四起——臣怀疑,他是否仍与那顾氏公子暗通款曲?”

    “恳请陛下彻查丞相通敌之嫌!”

    话音刚落,他立刻便朝着那一众文臣的方向看了看。

    下一刻。

    一众文臣之中亦是有人走了出来,跟上了他们的步伐,纷纷开口弹劾起了王应琛。

    ——局势骤变!

    文臣武将加上宗室

    这么多方势力联合起来对付一个人。

    且不说王应琛此时如何,甚至就连耶律贤此时的表情都有些变了。

    纵是帝王,他亦扛不住此局!!

    无数的思绪在这一刻纷纷涌了上来。

    看着在场那群情激昂的众人,耶律贤沉默了良久,终是摆了摆手:“来人,立刻将此僚拿下。”

    “念其于国有功。”

    “先且令其于府中反省!”

    “待此事调查出结果,在做决断!”

    这就是耶律贤的不凡之处。

    若是换做耶律璟的话,此时定会在盛怒之下直接杀了王应琛。

    但他则不会。

    耶律贤十分清楚王应琛的才能,若是不然的画,也绝对不会让其做到丞相这个位置来,并且还一直支持他的改革。

    他这同样也是以进为退。

    王应琛始终都未曾开口,纵使甲士冲进来将他带走之时,他也未曾多说过一句话,只是默默接受着一切。

    但那些弹劾他的人却仍是有些不愿。

    只是反省?

    这若是让王应琛活下来,以他的性格,自己这群人还会有活路嘛?

    “陛下!”

    几乎瞬间,便有人再次开口:“岂能留着此贼?”

    “老臣还请陛下立刻诛杀王应琛!”

    “将其首级传阅三军,以安军心!”

    “.”

    一声声的喊声在这一刻瞬间便再次响了起来。

    但耶律贤此时的表情却严肃了起来,当即摆了摆手将所有声音都压了下去:“你们不想对付大宋了嘛?”

    ——何为以退为进?

    耶律贤十分清楚这些人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而同样的,他也想知道宋军当前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若是能够夺回太原的话。

    这对辽国的好处自是不言而喻,日后与大宋的攻守之势将会彻底逆转。

    作为一个帝王。

    耶律贤必须要将目光放在全局。

    他包下王应琛就是因为他的才能,但他也可以去怀疑王应琛的统兵之能。

    果然,听到这话。

    在场之人几乎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将士与一众宗室的请战。

    他们坚信自己对于宋军的判断。

    这种战功没有人不想要!

    更别说他们面对的还是顾氏子弟,若是当真能够赢了,岂不就是破了顾氏这千年以来的不败神话了?

    这种声望足矣让任何人眼红。

    耶律贤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即便做出了种种决定。

    而整个辽军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立刻便有了动作,扼守于要地的辽军纷纷有了动作。

    消息几乎第一时间传至太原。

    也正是在这一刻,

    所有人都清晰地感觉到——

    宋军一直在等的时机,终于到了!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鱼万分的感谢。)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1/4231843/1111086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