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史铁笙:伤痕,治愈!
此时,舆论也是甚嚣尘上.
李轩这里,也看到了正在喷发的舆论,在微博,讨论都还蛮高的。
“刘亦妃,文艺片,商业片都演不不好,你来演文艺片是什么意思。”
“感觉不用浪费时间了,去看一遍《活着》吧,一眼黄土地伤痕文学,而且还是浙味儿的那种。”
“余桦还是只有这两把刷子啊——不过我喜欢,我就喜欢余桦电影的那一股子味儿,还是会支持一下的”
“支持什么.”
看着这些都是以刘亦妃为切口的恶评,有些都是老面孔了。
京圈专用的舆论军队。
明明刘亦妃从‘成分’上来看,和京圈都关系就匪浅,但这一次似乎,为了拉自己下马。
连自己圈子里的人都不放过。
“真无语了啊那些评论拿刘亦妃跟蒋文丽比,怎么不去和国际章比啊。”魏明此时就有些无语:“这评论说的”
“嗯”
李轩就看着《立春》的海报。
蒋文丽在《霸王别姬》里的表现一戏飘红。
作为她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当初一鸣惊人啊可是。
是‘影后’。
确实,拿来比,就是欺负人了。
但这一次,确实是对位,宣发程序上来讲,他们这么说也没毛病。
观众不会去管你的咖位和资历到底有多少差距,只会知道在这个档期里,你们是‘对位’的。
就算两者之间的演技,咖位,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但是对于观众,看客来说.
就是没区别的
他们之间只有‘好’和‘坏’的差别。
这就是李轩最信任的,对于娱乐圈的最底层逻辑。
就是后世,无论怎么迭代,无论更迭多少次,都不会有任何变化的底层逻辑
那就是电影作品归根究底,对于观众来说,只有值得付费和不值得付费两种电影。
所以无论是有什么样的盘外招,什么样的招数,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纯度’.
“这些灰色的影响,确实是有,但并不妨碍质量本身,那就都是杂音而已”此时的李轩就说道,看着荧幕的表情没有一丝的波动,甚至可以说非常的平静.
如今的舆论,热度,喧嚣,还有挡住档期的人全部都就位了
等的就是开始的时候.
收拾收拾,准备去首映式的片场了,刚下小区,就看到有人在等自己了,是刘亦妃还有刘莉莉。
刘莉莉没说什么,将刘亦妃放下就走了,临走前就深深的看了一眼李轩。
“话说刘阿姨不送一下我们去电影院?”
“我妈忙啦。”刘亦妃笑的灿烂:“我们俩去呗。”
“嗯,好。”
此时的李轩就牵起了刘亦妃的手用力握着,在北平的大雪之中,去首映式的剧场。
这种平静一路保持到了首映式的时候。
让一旁跟来看首映式的余桦还有史铁笙。
都不禁的有些佩服这个年轻人。
“泰山崩于眼前而不乱,这年轻人,可比我当年要优秀的多了啊”此时的余桦就有些感慨。
“长江后浪推前浪,比你更优秀,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史铁笙就笑了笑,脸色苍白,嘴唇微黑,双眼耷拉疲惫,但还是被余桦强行拉来看《隐入烟尘》了。
“来看这部电影,是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我说的。”
“老朋友你的作品,我又怎么会失望呢。”
此时的史铁笙笑了笑.
身体的疼痛让他一度放弃生存,但他还是活着,也许.活到老朋友的作品问世的时候,也不是一件错事。
毕竟余桦总是说,看完这部作品吧,看完这部我最后的作品再去死也为时不晚。
余桦总是这么说着的.
然后看着李轩,这年轻人,从能完全体会《活着》这部剧本开始,他就对这年轻人抱着相当程度的好奇心,明明不是那个年代的人,就单纯的凭借艺术鉴赏的能力,能对剧本有着这种程度的理解,再将这份理解给贯彻,拍摄,这件事本身就足够让人感到惊讶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能力,所谓的天赋吧。
也不知道,这部在外界看来,是一个再版的《活着》的作品究竟是怎么样的,究竟能呈现出什么样的感觉和效果来吧
只是,也许这一次,是最后一次了,至少史铁笙觉得,在看完这部作品,没了念想之后,自己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依托和动力。
本来就是靠着友谊活着的,如今也靠着友谊继续去生存,继续去.存在。
看完这部作品,没了念想,那.
“行了,别多想了,先看电影再说!”余桦一巴掌拍了史铁笙的脑袋。
“你对病人的态度一如既往的恶劣。”
“你是病人也是人,我对人都这样。”余桦眯着眼嘿嘿笑:“你就看着电影好吧”
“本来我也不会对你的电影失望。”
史铁笙顿了顿笑道:“也不会对李轩的作品失望。”
坦白说,史铁笙觉得,如果是他自己面对这种甚嚣尘上的舆论,也肯定会压力大的。
王塑是京圈的巨佬,也是文学圈的巨佬,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的。
文艺圈,也就是文学圈的人,对他和李轩的事情也有捕风捉影.也是知道一些事情的。
文化圈子,某些意义上都是相通的。
一种就算是他整个行将就木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现在。
一个年轻人,招惹了京圈文学圈的大佬,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压力都会爆开来的。
所以当看道李轩眼前这种一切如常的神态时,他是有点.佩服的。
至少,真的让他有一种觉得。
英雄出少年的感觉
“你怎么看李轩的?”此时,余桦就来悄悄的笑道。
“他很纯粹。”
史铁笙顿了顿说道。
“甚至比你还更纯粹.”
“他的不怕就源自于他的纯粹,对作品的纯粹和信任.其实我一开始还是抱着看你作品的态度来的,现在我就稍微的好奇,作为李轩,他能将这部作品拍的怎么样吧。”
这部外界的负面舆论。
影厅的灯光缓缓熄灭。
巨大的银幕亮起。
史铁笙靠在轮椅里,感受着黑暗带来的包裹感,一种他早已习惯的,近似于死亡的平静。
旁边的余桦就看着电影荧幕
“就算是知道剧情怎么样,但还是会有些忐忑不安的呀”
“那是必然的,我们每次发售新书,不也有这样的感觉吗.”
就算知道剧情。
但就现在的情况,
电影开始了。
没有华丽的片头,只有粗粝的黄土,一望无际。
镜头对准了一个男人,黝黑,沉默,赶着一头驴。
然后是一个女人,蜷缩在角落,怯懦,病弱,不敢抬头看人。
马有铁。
曹贵英。
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农村最底层的人,就这样被凑成了一对。
史铁笙看着,心里没什么波澜。
很熟悉。
太熟悉了。
这就是他与余桦这一代人最擅长描摹的故事,是那片土地上最不缺的素材。
苦。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透着一股子化不开的苦味。
果然啊.
就是这一股味道,这一股无比的熟悉的味道。
看了一眼余桦,这两个人就是这一次的,‘两个倒霉蛋’吧。
史铁笙知道余桦在外面的‘外号’。
做他的主角,就是当倒霉蛋.
看着他们如何倒霉,去感悟‘活着’的感触。
至少目前来看,就没有超出史铁笙的意外。
电影的节奏很慢,台词极少。
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靠的不是言语,而是一同劳作,一同吃饭,一同面对周遭的白眼与漠视。
他们用一砖一土,盖起了属于自己的泥屋。
在那个小小的,简陋的家里,第一次有了灯光。
曹贵英看着灯泡,脸上露出了几乎是整部电影里第一次清晰的笑容。
史铁笙的心微动。
苦难文学。
先给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甜,一点点虚无缥缈的希望,然后,再用更沉重的现实,将这点甜与希望彻底碾碎。
这是最经典的手法。
他瞥了一眼余桦,那家伙正看得聚精会神。
电影继续。
他们养了鸡,下了蛋,孵出了小鸡。
他们种了麦子,收了麦子,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粮食。
生活好像在一点点变好。
但苦难如影随形。
村里的富农需要输血,全村只有马有铁是“熊猫血”。
于是,抽血成了他的义务。
一次,两次,三次。
富农的家人用一件廉价的大衣和一点点粮食作为回报,却连饭都不肯让他们在屋里吃。
马有铁只是沉默地接受。
曹贵英心疼他,却也只能默默地给他递上一杯热水。
史铁笙看着这一幕,身体里潜藏的疼痛似乎也被勾了出来。
这种无力感,这种被命运和他人随意摆布的无力感,他太懂了。
这就是人生。
凄,苦。
电影里的苦,不是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沉默的承受。
是曹贵英控制不住尿失禁后,马有铁默默用大衣为她遮掩。
是他们辛辛苦苦盖好的房子,因为政策要被推倒,只为了给富农的儿子换取补贴。
是他们收获的粮食,除了还债,所剩无几。
银幕上,是两个卑微如尘土的人,在用尽全力地活着。
可越是努力,命运的巴掌就扇得越响。
史铁笙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结局。
这样的故事,必然会走向一个彻底的悲剧。
只有悲剧,才能让这份苦难升华。
只有死亡,才能让这份挣扎显得有意义。
果然。
最残酷的一幕来了。
曹贵英病了,发着高烧。
马有铁在外劳作,她想着给他送几个刚煮好的馍馍和鸡蛋。
她摇摇晃晃地走到村头的沟渠边,一阵眩晕。
噗通一声。
人就栽了下去。
史铁笙的心,也跟着直直地坠了下去。
来了。
就是这样。
用一个最不起眼的意外,夺走那仅有的一点点温暖。
他甚至已经构想好了接下来的情节:马有铁归来,面对的是妻子冰冷的尸体,他会麻木,会绝望,最后,他会卖掉所有的粮食,还清所有的账,然后安静地,在这片他爱着的黄土地上,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闭上眼,有些不忍再看。
这太残忍了,也太真实了。
这就是余桦所说的,不会让他失望的作品。
然而,预想中的死寂没有到来。
影院里响起了一阵压抑的惊呼。
史铁笙猛地睁开眼睛。
银幕上,不是冰冷的尸体。
是马有铁疯了一样跳进了水里,是村民们围了过来,七手八脚,一片混乱。
镜头晃动着。
最终,湿漉漉的曹贵英被拖上了岸。
她咳着水,浑身发抖,但……
活着。
她还活着。
史铁笙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被重重敲了一下,嗡嗡作响。
怎么会?
为什么?
这不对。
这不符合规矩,不符合所有关于此类题材的创作铁律。
苦难的顶点,不应该是死亡吗?
希望的彻底破灭,不才是悲剧的核心吗?
李轩,这个年轻人,他到底想干什么?
电影没有停下来。
马有铁背着曹贵英回家,两人在炕上冻得瑟瑟发抖,他笨拙地给她生火,用身体温暖她。
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句责备。
只有劫后余生的相依为命。
史铁笙彻底愣住了。
他原以为这是一部关于“苦难”的电影。
但当苦难达到极致时,电影却硬生生地拐了一个弯。
它没有让死亡来终结一切,而是选择了让生命继续。
让这两个人,继续在泥泞里挣扎着,互相搀扶着,活下去。
这比直接描绘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
也传递出一种……完全不同的力量。
那不是对苦难的屈服,而是一种近乎于顽固的,对“活着”本身的执拗。
史铁笙缓缓转过头,看向坐在不远处的余桦。
余桦没有看他,只是定定地看着银幕,但嘴角却带着一丝笑意。
看吧,这就是《隐入尘烟》。
和我的《活着》不一样的作品。
他又看向前排的李轩。
那个年轻人,从始至终都只是安静地坐着,仿佛银幕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又仿佛,他就是那片黄土地本身,沉默,却包容了一切。
苦难,没有继续。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1/4231809/1111076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