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李轩:是好莱坞导演学艺不精,和
王塑的手指停在鼠标上,一动不动。
屏幕上的数字,那个刺眼的“9.1”,像一根针,扎进了他的眼睛里。
不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他下意识地关掉网页,又重新打开。
豆瓣电影的页面再次加载出来,《隐入尘烟》的海报旁,那个数字依然清晰地挂在那里。
9.1。
拿起桌上的茶杯,想喝口水压一压心里的火气,却发现茶水已经凉透了。
怎么会是9.1分?
伤痕文学,是他,是他们京圈最熟悉的战场。
在这个领域里,他们就是权威,就是标准
管唬的《斗牛》,顾长韦的《立春》,两部作品都是8分出头,这才是正常的,符合市场规律和艺术水准的评分。
李轩那个片子,凭什么?
就凭一个只会《活着》的余桦?
还是凭一个连商业片都演不明白的刘亦妃?
“分数是出错了吗?”
王塑愕然。
他想到了刘亦妃在《功夫之王》里的表现,那张漂亮的脸蛋上,除了漂亮之外,撑不起演技的刘亦妃
文艺片是什么?
文艺片是演员的角斗场!
它不像商业片,可以用特效,用宏大的场面去转移观众的注意力。
文艺片里,演员的一颦一笑,一个细微的表情,一句台词的语调,都得是戏。
刘亦妃?她有这个能耐吗?
把她放在蒋文丽面前,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王塑越想越觉得荒谬。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刷分!
对,一定是刷分了!
我还没开始刷呢,你就开始刷起来了?
“老郑,你看到豆瓣的评分了吗?”
电话那头的郑龙声音也透着一股子难以置信
“看到了,9.1,我他妈还以为我眼花了.疯了吧,9.1分!”
“离谱就对了!”王塑冷哼一声:“他这是心虚,知道自己片子不行,只能靠这种歪门邪道来造势等明天开评论区,他就知道,光靠刷分是没用的。”
“嗯”
挂了电话,王塑心里的烦躁稍微平复了一些。
对,就是这样。
一个靠着偶像脸蛋的女主角演的伤痕文学,能有什么深度?
观众看完,发现货不对板,到时候反噬得更厉害.
王塑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只是现在真的有些烦躁。
作为京圈的大佬,他就知道,自己不该如此失仪。
我有自己的骄傲,坚持。
伤痕文学就是我的骄傲和道路的坚持。
可现在。
他是怎么用这样的剧本来‘砍’出9.1分来的.
然而,第二天,当王塑再次坐在电脑前时,他预想中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隐入尘烟》的评分,非但没有掉,反而稳稳地停在9.1,甚至还有往上爬的趋势.
评论区解锁了。
瞬间。
他点开评论,映入眼帘的不是他想象中的口诛笔伐,而是一片……哭声。
【我一个大男人,在电影院里哭得像个孙子。不是煽情,就是那种钝刀子割肉的疼,一点一点,让你喘不过气。】
【年度最佳,不接受反驳。李轩牛逼,余桦牛逼!】
【看完电影,我只想回家抱抱我爸妈。】
王塑皱着眉头,快速地往下翻。
这些评论,倒也还在他的理解范围之内。
李轩煽动情绪的本事,他见识过,这也算是他的艺术优势。
可当他看到下面几条高赞评论时,他的表情彻底僵住了。
【我必须为刘亦妃道歉!之前看《功夫之王》骂她花瓶骂得最凶的就是我。看完《隐入尘烟》,我只想抽自己两巴掌!她演的曹贵英,哪有一点仙气?就是个土里刨食的农村妇女,那个怯懦、自卑又带着一点点对生活渴望的劲儿,绝了!】
【楼上的加一!特别是曹贵英第一次在自己家里点亮电灯泡那个表情,从茫然到惊喜,再到小心翼翼的幸福,我一个女的都看心碎了。这他妈叫没演技?】
【最让我震撼的一幕,是马有铁给她印麦子花,她那个害羞又开心的笑。天啊,那根本不是刘天仙,那就是曹贵英本人!重新认识这位天仙好吧】
【所以,《功夫之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一个演员,怎么能差那么多?我严重怀疑是导演的问题!】
王塑愕然。
刘亦妃……演技?
还他妈……绝了?
他像是不信邪一样,一条一条地往下看。
成百上千条评论,都在讨论刘亦妃的演技。
那些曾经用来嘲讽她的词,什么“面瘫”、“木头美人”,现在全成了反向论证的靶子。
总结这些评论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
为什么在《功夫之王》里那么拉胯的刘亦妃,到了李轩的《隐入尘烟》里,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演技好到炸裂?
那答案就很简单了。
王塑此时就震惊.
这颠覆了他对这个圈子几十年的认知。
一个演员的演技,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除非……
除非她本来就有演技。
只是在某部电影里,没有被拍出来。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王塑自己都吓了一跳。
如果刘亦妃本来就能演,那《功夫之王》的锅……该由谁来背
之前甩锅的舆论.
那个好莱坞来的导演?还是整个制片团队?
那可是京圈深度参与的项目
他们默契地将所有的失败都推给一个最年轻的女演员,这本是圈内最常见,也最“正确”的做法。
可现在,李轩用一部电影,一个角色,就把这个“正确”的做法,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不仅证明了刘亦妃能演,还顺带抽了所有参与《功夫之王》项目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王塑此时内心就很冷.
这是文艺片领域被抽了一巴掌之外。
商业片领域的巴掌——也抽了上取。
京圈对文艺片的“释经权”.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一条微博的特别关注推送弹了出来。
是李轩。
他更新了一条微博。
王塑点开微博。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谁说刘亦妃没演技?是《功夫之王》的导演不济而已】
刘莉莉坐在沙发上,面前的茶几上,咖啡已经凉了。
她一整天都心神不宁。
从昨天首映结束,她就没敢上网,也没敢多问女儿。
她太了解这个圈子了。
一部文艺片,还是这种苦到骨子里的题材,跟两部京圈力捧的大作同期上映,其实还是有些显而易见的。
更何况,主演是她的女儿。
一个刚刚因为《功夫之王》被全网嘲讽演技的“花瓶”。
她几乎能想象到网上会是怎样一番腥风血雨.
那些刻薄的影评人,会怎样把《隐入尘烟》和《斗牛》、《立春》放在一起,然后用最尖酸的词汇来剖析她女儿的“不自量力”。
嗯,京圈的那些‘老前辈’就是这么作的,什么蒋文丽VS刘亦妃什么的。
她甚至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舆论风暴,准备去安慰失落的女儿。
可女儿从昨晚回来,情绪却很平静,甚至……有些轻松。
这让刘莉莉心里更加没底.
终于,她还是没忍住,拿起了旁边的平板电脑,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半天,才颤抖着点开了一个浏览器图标。
豆瓣。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上刑场。
当《隐入尘烟》的页面加载出来时,刘莉莉的呼吸停滞了。
屏幕上那个加粗的数字,像一记重拳,狠狠砸在她的太阳穴上。
9.1。
她第一反应是自己眼花了,或者是网站出了故障。
她关掉页面,重新搜索,再点进去。
还是那个数字,鲜红,刺眼。
9.1分。
刘莉莉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刷的。
一定是刷的。
她太懂这里的门道了,为了开分好看,片方花钱刷分是常规操作。
可……这也刷得太离谱了。
9.1分是什么概念?
有多少文艺片。
是这个分数?
《活着》?
一部再版的《活着》超过《活着》?
这听起来有点不大可能吧。
刘莉莉的手指不受控制地点开了评论区。
她已经准备好迎接满屏的“一星差评”、“水军滚粗”。
然而,屏幕上滚动的文字,却让她彻底愣住了。
没有谩骂。
没有质疑。
放眼望去,是一片被震撼后的失语,和压抑不住的情感宣泄。
【看完说不出话,后劲太大了,现在坐在回家的地铁上,眼泪还止不住。】
【这不是电影,这是生活本身。感谢李轩,感谢余桦,让我们看到了土地真正的样子。】
【年度最佳预定!谁赞成,谁反对?】
刘莉莉的心跳开始加速。
她快速滑动屏幕,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她急切地寻找着,寻找着那个她最关心的名字。
然后,她看到了。
【我今天就是来给刘亦妃道歉的!对不起!我为我之前在《功夫之王》下面骂你的话道歉!你不是花瓶,你是个真正的演员!】
【曹贵英活了!她不是刘亦妃演的,她就是曹贵英!那个自卑、怯懦,但骨子里善良又坚韧的女人,被她演活了!】
【谁再说刘亦妃没演技我跟谁急!就问一句,她蜷在墙角不敢抬头那个样子,你看得到一点“神仙姐姐”的影子吗?她尿失禁后那种羞耻又无助的表情,你看得到一点偶像包袱吗?】
【最绝的是她看着灯泡亮起来的那个笑,从惊奇到不敢相信,再到发自内心的喜悦,层次感绝了!我一个路人,彻底被圈粉了!】
【所以,《功夫之王》到底是谁的锅?现在看来,不言而喻了吧?就像李导演说的一样——就是好莱坞导演的锅,不是我们妃妃不行,而是好莱坞导演不行!】
一条,两条,十条,一百条……
成百上千条评论,都在讨论她女儿的演技。
那些曾经刺痛她双眼的词汇,“面瘫”、“木头”、“美丽废物”,如今都成了这些评论用来反驳的论据。
刘莉莉看着看着,有些恍惚了。
她想起了女儿拍戏时,从大西北寄回来的照片。
整个人晒得又黑又干,嘴唇起皮,手上满是泥垢,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蹲在田埂上,咧着嘴笑。
当时她心疼得直掉眼泪,甚至怀疑让女儿接这部戏到底是不是个正确的决定。
她也曾怀疑过。
怀疑李轩是不是在画大饼,怀疑自己的女儿,到底能不能撑起这样一个与她自身形象反差巨大的角色。
现在,她明白了。
那些苦,没有白吃。
李轩没有骗人。
他真的把她的女儿,变成了一个演员。
一个被观众认可的,真正的演员.
李轩做到了啊!
就在这时,那边的电话打了进来,声音因为激动而变了调。
“莉莉姐!你看了吗?你看了吗!”
“看了,我看到了……”
“不不不!不是评分!是票房!首日票房出来了!”红星坞那边的人打电话来说:“你快去看啊!疯了!彻底疯了!”
刘莉莉心里咯噔一下。
票房?
这种电影,能有什么票房?口碑再好,有个三五百万的首日票房,能最终收回成本,就已经烧高香了,文艺片就是冲着拿奖去的
能在拿奖这件事上取得效果,那就是好的文艺片。
所以京圈内才那么应激——比起《南方照相馆》这种敏感现实题材的。
《隐入尘烟》貌似就更有优势。
她怀着一丝忐忑,打开了票房记录的报告
当看清《隐入尘烟》后面跟着的那一串数字时,刘莉莉就倒吸一口凉气。
首日票房:1580万。
一千五百八十万。
刘莉莉就盯着屏幕上邮来的票房报告!
她死死地盯着那个数字。
这怎么可能?
一部伤痕文学题材的电影,主演还是一个被贴上“票房毒药”标签的女演员。
首日票房,干掉了一众商业片,直接冲到了一千五百万以上?
文艺片.
“李轩.”
让刘莉莉都很是.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无论是女儿的演技舆论——
其实就算一开始,刘莉莉发现自己,下意识的觉得。
如果按照她在《功夫之王》里的表现,李轩撤去档期是很合理的。
但这件事就没有发生。
李轩。
他就比自己,更去信任刘亦妃的表现。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1/4231809/111107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