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一寸山河一寸血 > 第二百六十一章帝非帝,王非王

第二百六十一章帝非帝,王非王


天色大亮的时候,袁绍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却看见叔叔袁逢正在书房里写着什么。

当他进门的时候,袁逢也刚好放下了笔,颇为满意的看了两眼后,抬头向袁绍看去。

“本初,为何如此沮丧?”

袁绍的确很沮丧,就差把这两个字写在脸上了,千般算计,万般谋划,眼看着就要大功告成了,那董卓却突然领兵抵达洛阳,摘了桃子。这让他怎么能不沮丧?若是能再晚一天,他就可以凭借手中的力量,将洛阳城所有的兵权尽数纳入麾下。可现在呢,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朝堂之上,董卓春风得意的模样。

“叔父,我……”

袁绍我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准确的词形容自己的感觉。

袁逢却好像猜到了袁绍的心思,笑道:“本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你连这一点都看不穿,那可真的就太让我失望了。朝堂上的事,莫要着急,先过来看看我这幅字,觉得可有进步?”

袁逢喜欢练字,用他的话说,就是每当写字的时候,他的头脑就会非常的清醒,心思也会非常的宁静。唯有心思宁静,方能谋划万年,这应该算得上是袁逢的一个习惯。

袁绍可没袁逢那么好的心态,不过他也没有拒绝袁逢,满脸沮丧的走过去,看了一眼纸上的字,不由愣住了。

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纸,其实早在西汉的时候,蔡伦便已经改进过了造纸术,不过蔡伦改进过的蔡侯纸质量并不好,也不适合书写。不过经过东汉二百年的改进,已经有了适合书写的纸张,只是成本太高,别说普通人,便是家境稍微富足的人都用不起。所以,如今官方使用的还是竹简。

不过袁逢作为四世三公,党人领袖,虽说不可能像十常侍一般肆意搜刮财富,但是也不可能缺几张纸便是。

袁绍呆愣愣的盯着案几上的纸看了半晌,疑惑道:“叔父,这是什么意思?”

“哈哈哈,你说呢?”

袁逢笑而不语,袁绍却拿起了纸,轻声地读出来:“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心中一动,似乎明白的叔父的意思。

抬头看过去,却发现袁逢双眼微闭,正在假寐。

“叔父,我明白了!”

袁逢满意的点点头笑道:“能明白就好。”

“可是……”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莫要忘了,当初张让是怎么让卢植老头丢了兵权,乖乖回京的。张让此人虽然不怎么样,但手段还是可以的,他既然做了初一,那我就做十五。本初,你知道这世上什么东西最可怕吗?是流言……好的,我能让他变成坏的,臭的,我们可以让他变成香的,只看你做不做。董卓的事,也是如此,哪怕他手握大军,但名声臭了还能有什么用呢?”

袁逢语重心长地对袁绍说完,随后拿起案几上的一个小钟槌,在那铃铛上敲了一下。

管家袁福应声从门外走了进来。

袁逢把那纸条从袁绍手中拿过来,递给了袁福,什么也没说。

袁福扫了一眼,立即把那纸条撕碎,吞进了肚子里,道:“老爷,那我就先下去了。”

“去吧。”袁逢淡淡的挥了挥手,多余的话一句都没说。

袁福应了一声,弓着腰,退出书房。

毫无疑问,这主仆二人的默契,已经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袁逢什么都不用吩咐,袁福就知道了老头子心里存的是什么主意。

这种默契,让袁绍非常羡慕,不亏是从小和叔叔一起长大的书童。

“听说,董卓被封了郿侯?”

袁绍不无嫉妒的点点头,道:“正是,不仅如此,他侄子董璜,也被加封为侍中、中军校尉,他母亲被封为池阳君,孙女被封为渭阳君。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不知道他董家的坟头上冒了什么烟儿,居然能有如此的好官运。”

郿侯,是县侯。

在东汉的爵位品级中,如果不算刘姓之人,董卓的爵位已经到了顶点,算是没有人能比得上。

县侯,就意味着整整一个县,包括这个县中的所有人家,都是属于一个人的,高祖刘邦定下的规矩,异姓不得封王,所以这县侯便已经达到了人臣的顶点。

至于张扬那个冠军侯,只不过是好听罢了,虽然比关内侯要强,但甚至都比不上一个亭侯。毕竟亭侯再小,也是有属于自己的封地的,但是张扬的冠军侯只是一个名号,并无封地,若不是当年霍去病爵封冠军侯的话,张扬这个爵位根本一点都不起眼。

这也就看出了权利的重要,张扬当初可是阵斩了鲜卑大王魁头才得了这么一个空头爵位,而董卓做什么了?带着大军进驻洛阳,便不得不迫使何太后和小皇帝给他封了一个县侯。

一个县侯,可是能够世袭的,简直让无数人嫉妒的眼睛发红,包括他袁绍。

而袁逢却笑了起来,问道:“本初,可读过易?”

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六经,袁绍作为党人魁首的袁家中人,自然不可能没读过易。

不过袁绍不知道袁逢为什么要这么问,稍微楞了一下,点头道:“自然读过。”

“既然读过,应当知道那乾卦是如何说的。当初董仲颖在洛阳为一羽林骑,正应了初九潜龙勿用,而后借太平道起事,正是见龙在田,当初他随朱儁在南阳剿灭黄巾贼,岂不是正对那君子终日乾乾的卦象?而后前往凉州,占据河东,却是九四,或跃龙在渊……如今,董家正是鼎盛,合当飞龙在天。不过,这以后他会如何,那可就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了。”

袁绍若有所思的问道:“叔父的意思是,过犹不及?”

袁逢站起身来,点着袁绍的胸口,又指指自己的胸口,道:“此事,你知,我知……”

“孩儿明白!”

凡事总有兴衰,事情一旦发展到顶峰,进无可进的时候,也就代表着衰落的开始。

袁绍一下子有了精神,嘿嘿的笑着,心中暗忖:不愧是叔父,看事情果然透彻。

“叔父,那我们该怎么办?”

“如今董家风头正劲,麾下大军无数,实不宜与其正面冲突。我们就等着他,等着他出现错误的时候,再顺水推舟。该舍弃的,就要舍弃,有些东西不丢掉,又怎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一段话说的没头没尾,袁绍不明所以地问道:“那叔父的意思是?”

“把你手中的兵马,全部给他!”

“啊?”

“我且问你,蹇硕若是没有诏书,当初可敢对何进不利?”

袁绍一楞,旋即醒悟过来,袁逢的意思是说,蹇硕敢杀何进,肯定是皇帝给了他旨意。

“自光武帝以来,外戚屡屡成为皇家的威胁,早先更是有王莽,凭借外戚的身份谋逆篡位,我猜想,先皇的心里,对何进还是有顾忌的。他要保住汉室基业,将这江山交到他的儿子手里,就一定会干掉何进……恐怕先皇更中意陈留王,这未尝不是我们的机会。”

“可是,蹇硕的身上并没有发现诏书啊?”

袁绍说完,突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突然惊叫出声,道:“不对,当日那蹇硕是自杀而死,据王匡和公路说,蹇硕死之前出现了一群黑衣人,不过他们谁都没去追……”

袁逢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本初能想到这里,我心甚慰。”

袁绍的思路一下子都打开了,轻声道:“不如我们就戳哄着董仲颖行那废立之事?”

袁逢没有说话,而是端起案几上的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樽酒水。

举杯朝袁绍一晃,而后一饮而尽。

袁绍长出一口气,心里的不快也都随之烟消云散。他也给自己倒了一樽酒,正准备喝下去的时候,听到袁逢道:“这件事,不能由你来做。”

酒樽在袁绍的嘴边停顿了一下,袁绍并没有着急问为什么,反而小口慢酌着水酒,一边考虑袁逢这话的意思。

一樽酒水喝尽,袁绍的思路也清晰了一些,试探性的开口道:“名声?”

袁逢笑着点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袁绍得到了鼓励,继续道:“这废立之事,非伊尹、霍光等贤臣不可谈,不过哪怕是霍光,结局也不甚好。董仲颖粗鄙之人,如何能与霍光相比?若行废立之事,势必天下汹汹,再无声名可言,若是我们显得太过急切,则必然名声尽毁。董仲颖手握兵权,不甚在意名声,但我等世家却不能如此。所以,这件事并不能由我们开口,必要的时候,还必须站出来反对董卓,以邀取名声?”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公路虽说自南阳回来之后也有进步,但还是欠缺,倒是本初你,进步喜人。”

“只是这人选,叔父可有建议?”

“颖伯当初被张扬所掳,却并没有身死,后来张扬归降之后,颖伯便也被放了回来,如今正在洛阳城内,岂不是最好的人选?”

颖伯,就是种拂的字,而种拂的父亲种暠曾经担任过度辽将军,董卓一开始在凉州从军,就是得了种暠的赏识,有这么一层关系在,种拂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名为叔侄,实为父子的两人相视大笑,眼中满是得意。


  (https://www.24kkxs.cc/book/4231/4231761/111108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