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嫁给掌印太监 > 081 太后心事

081 太后心事


千年香樟片片树叶微微卷曲,细细碎碎的阳光落在地上,跟藏拙斋里破碎不规整的碎片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太后想了想,开口吩咐:“皇后,既是你亲自来迎哀家回宫,便麻烦你领着宫女们去春晖堂收拾那些箱笼细软,顺便叫人把这儿打扫干净。”

“母后尽管放心,臣妾一定办妥。”皇后面露喜色,安排道:“来人,拿扫帚和簸箕将地上打扫干净。”

宫女们闻声而入,开始扫地,仍跪在碎瓷片上弄得膝盖一直流血的胡御医便显得十分刺眼。

“胡御医,膝盖还要不要了?快点起来。”徐怀策催道。

胡御医闻言看向太后,只见太后点了点头,他才双手杵着膝盖想要站起来,可不知是被碎片割破了膝盖太痛,还是跪得太久双腿麻了,整个人又差点跪了下去。

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徐怀策施以援手,搀扶住了他,笑道:“胡御医,你别光记着医人,也要好好调理自己的身子。”

“多谢督主。”胡御医感激涕零道。

徐怀策指了两个内侍搀扶胡御医下去。

太后见地上扫出一条干净的路,便道:“厂臣,陪哀家去逛逛牡丹园。”

有花匠精心打理的牡丹园,栽种着魏紫、豆绿、赵粉、姚黄、洛阳红、御衣黄等名贵品种的牡丹花,眼下正值花期,开得朵朵饱满而形态优美,五彩缤纷,色彩艳丽,犹如仙女洒下的十段锦,美不胜数。

太后脸有衰颓之色,“世人多谓牡丹真国色,哪怕开得这样好看,不日便要凋零了。”

“太后娘娘,牡丹花开得这样美艳,痛快洒脱,花开花落自有时,您不必为此烦忧。”徐怀策接话道。

太后折了一朵豆绿,“哀家年轻时最喜欢洛阳红牡丹,如今年纪大了,倒喜欢乍一看不甚起眼的豆绿牡丹。”

“太后娘娘,豆绿牡丹有别具一格之美,不如臣替您簪上?”

太后忙摆了摆手,金丝护甲在阳光下甚是光彩夺目,“哀家这么大年纪,还簪什么花?没的被人笑话?”

“太后娘娘,谁敢笑话您呢?再者,别的不说,您在苏先生眼里,永远是二八年纪的姑娘,簪花正合适。”

此话一出,太后心有感触,坐在内侍递来的圆杌子上,拿着靶镜,看徐怀策替她簪了一朵豆绿在朝天髻上,顿感那些金银钗饰俗气呆板,“厂臣,你帮哀家把那些金步摇拿了,再对簪一朵豆绿。”

徐怀策照做。

太后呆呆地望着镜中人,脸上已有清晰可见的纹路,但一头黑发乌黑油亮的,对簪着豆绿牡丹,显得整个人都活色生香,不禁笑容满面的,“厂臣,哀家素来觉得那些金银簪饰繁复精美,能衬托出人的贵气,却也有些重量。倒是这些牡丹花,开得这样好,戴在头上正合适。哀家此次回宫也没什么好东西分给那些妃嫔们,不如每人几支牡丹花。”

“历史上也有些朝代推崇簪花,这些牡丹又是极为名贵的,送给各宫娘娘们正合适。”

徐怀策讲完,便吩咐宫女们采花,又叮嘱:“都小心些,别弄掉了花瓣。”

宫女们晓得这一园子牡丹花全是名贵无比的,随便挖一株值外面两进的宅子,是以,谁也不肯冒失,宁愿慢些摘花,也舍不得碰掉了牡丹花。

“厂臣,此次做寿,皇上预备给哀家热闹几日?”太后笑吟吟地问。

徐怀策回道:“礼部定的是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连贺三天,二十五日是各地藩王和封疆大吏们进宫给太后祝寿,而二十六日是您大寿的正日子,那天一早便要接受文武百官们前来祝寿,二十七日则是后宫嫔妃和诰命夫人们给您拜寿。”

太后紧盯着那一片豆绿牡丹,呢喃道:“三日拜寿安排得如此紧凑,哀家竟是片刻也不得闲?”

“太后娘娘,若是您不想大操大办,回宫后可以跟皇上商议,看是否各地藩王、封疆大吏和文武百官们都在二十六日那天来拜寿,至于诰命夫人不必进宫了,后宫妃嫔们前去请安也就行了。”徐怀策支招道。

太后想了又想,叹道:“哀家每隔十年做一次大寿,这回简办,皇上怕是不答应。哀家也不想叫皇上难过,便依着礼部定的来。对了,二十七日哀家在宫里办寿宴,把你那小丫头片子也叫来,叫哀家相看相看。”

“太后娘娘未免太抬举拙荆了。”徐怀策笑答。

“就这么定了。”太后爽朗地笑了,又问:“厂臣,哀家回宫了仍住慈宁宫,那苏先生呢?”

太后南下回来带了苏清安进慈宁宫,皇帝虽没亲口说有伤风化,却命总管太监林才植前去慈宁宫刁难苏清安,还不许苏清安再踏进慈宁宫半步。太后明白皇上容不得人,才一怒之下跟苏清安一起搬到了畅春园,过了近两个月世外桃源般地日子。

此番太后回宫做寿,独留苏清安还在畅春园,太后定然朝思暮想,茶饭不思;可公然带苏清安回去,还让他住在慈宁宫,便是往皇上眼里掺沙子,不异于太岁头上动土!

思来想去,徐怀策还是想出了办法:“太后娘娘,苏先生曾说想编修一本《大耀全书》,来介绍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好让后世子孙对大耀王朝的辉煌有所了解。臣想畅春园书多,究竟是不及翰林院的,不如苏先生随您一道进宫,挂个编修的职,好好呆在翰林院写《大耀全书》,太后娘娘意下如何?”

虽说苏清安呆在翰林院也不一定万无一失,但他编纂《大耀全书》极有价值,兴许皇上会网开一面。

“哀家觉得厂臣说得很不错。”太后到了这把年纪,再也不能为大耀王朝做点什么,若能助苏清安写成《大耀全书》,也是一桩美谈,而不是被人诟病的太后与男宠。

忽然,太后眼神一紧,双手一拍,“哀家终于明白他为啥整日闷在清溪书屋,不知在鬼鬼祟祟写的什么东西,还总卖关子说写成就晓得了,原来他是在写《大耀全书》!哀家竟误以为他还跟……”

徐怀策十分期待太后没讲完的话,就跟看了上文还没下文叫人抓心脑肺。

“厂臣,你快派人去截住那伙人,叫他们千万别动苏家人一根手指头,银钱和米面粮油仍照常给,不许随意克扣。”

徐怀策听了这话,心凉了半截——他把苏清安强行抓来给太后,死伤已不少,留下的那群活人该善待,可太后竟因苏清安的冷淡迁怒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家人身上,叫锦衣卫去残害她们,还要克扣约定好的银钱和米面粮油!

如此倒行逆施,若不加以遏制,任其胡作非为,传出去惹得天怒人怨,便是出动十个东厂的人也将难以平民愤。

他沉着脸领命下去,唤出暗卫讲明情况,并千叮咛万嘱咐:“你们务必要保证苏家人的安全,不许锦衣卫动苏家人一根汗毛。倘若锦衣卫不服,叫他们提头来见我!”

清溪书屋外头有一条一丈宽的溪流,水流清澈,旁有一大丛湘妃竹,长得郁郁葱葱,几只小黄鸭摇着尾巴在地上啄食。

“太后娘娘,这些小黄鸭叽叽喳喳的,会不会吵到苏先生?”徐怀策问。

太后面含笑意又无奈地讲:“也不知怎的,他一个大男人,什么虎豹鱼鸟都不喜欢,就喜欢这些呆头呆脑的小黄鸭,总说看书写字累了,出来看看小黄鸭们,喂几把米,便什么烦恼都没了。前些日子,下了一场暴雨冲走了一只小黄鸭,雨后找到了鸭子,早就断了气。他大哭一场,亲自挖坑将鸭子埋了,真是个老小孩。”

这时,苏清安放下杭绸直裰的衣袖,笑容满面地出来迎接:“太后娘娘和厂臣都来了,快去书屋里坐。”

“苏先生,一别多日,你长得越发风姿俊秀了。”徐怀策恭维道。

苏清安捻了一下胡须,有些不好意思地回道:“厂臣净是拿我取笑了,我一把老骨头,哪里跟俊秀沾边了?”

“苏先生年轻的时候是美男子,如今正值壮年,有的是年轻男子不及的俊秀儒雅气质。”徐怀策一本正经地解释。

太后插话道:“厂臣所言极是,若不是苏先生长相万里挑一,哀家也看不上。”

言罢,三人放声大笑。

苏清安停住了笑,“厂臣,你来得正好,快帮我看看《大耀全书》第一篇写得如何?”

“哀家也熟读四书五经,你写好了,怎不叫哀家看呢?”太后目光幽怨地问。

一个女人在后宫斗争了几十年,脑子里的墨水只怕早就耗干了,而苏清安听说徐怀策自担任掌印一职一来,内阁票拟上来的奏折总能写得文采斐然滴水不漏又言简意赅,便下意识地将他捧为高人,才会急不可耐地要他看过再提意见。

“既然太后娘娘开了口,也是关心《大耀全书》写得如何,便由太后娘娘先行阅览,臣稍后再看。看完后,太后和苏先生坐上回宫的马车,一路上讨论着关于书的事,岂不快哉?”


  (https://www.24kkxs.cc/book/4055/4055894/111110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