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绯红高定
“什么亲不亲眼看的?”
被抬了杠,说书先生很是不喜。
他“啪”一拍惊堂木,“见微知著!懂什么是见微知著吗?若皇帝陛下不赏识沈大人,怎可能赐‘跨府调令’?那可是几个州府的大权,陛下都能说给就给,这就是陛下对沈大人的信任!”
众人听得频频点头,催着让说书先生继续讲。
说书先生这才顺了气,又捋着胡须道:“再说京中大小官员送去的升官贺礼,直接从沈府门口,排到了银台街尾!那景象,岂一句‘壮观’了得!”
话了,他还特意加了一句:“老夫亲眼看了!”
“我也看到了!”不少茶客附和:“银台街住的都是权贵,往常我都不敢踏进去,今儿个趁着人多,进去看了看,嚯,那热闹场面......”
漆木箱子就跟不要钱似的,一抬抬往沈府搬。
他都忍不住替沈府的账房先生担心,这能记清哪抬是哪家送的吗?
“据说,沈大人还送了丰厚回礼。”说书先生抿了口茶,举起茶盏,问:“有谁见过琉璃茶具的?”
“琉璃?”
众人听着耳熟,“是不是太后娘娘寿宴,沈大人献上的寿礼?”
“那可不止。”说书先生高拿茶盏,倾斜盏口,琥珀色的茶汤跟小瀑布似的,流入桌上盏中。
他神秘道:“拂菻国送上的贺礼,也是琉璃盏,但比沈大人献上的,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老夫还听说,那拂菻国的使者面子挂不住,还没散席呢,便先行离席了!”
“嚯——”
茶客还真没怎么听说过这事儿,给足了说书先生面子:“那这么说,沈大人比那拂菻国都厉害?”
这话可有点得罪人。
但说书先生还是应了:“这话咱哪儿摆哪儿丢,出了这个门,你们可别说是我说的。总之呀,此次沈大人给各府的回礼,其中就有一套琉璃盏具!”
经他方才那么一铺垫,琉璃盏具直接同“国礼”挂上了钩。
一时间,茶馆众说纷纭。
但若细听,皆是在夸沈大人“大气非常”。
而对于她“官升四品”一事,竟没人表现出不服。
“人的接受能力,远大于人的认知。”
吏部,徐郅介正亲自带着吏员归纳文书。
看着那崭新的敕甲册,他一边吩咐吏员归好,一边又道:“早年间,没几人觉得女子当真能入仕、能在朝廷闯出一番名堂。可真当这一日来临时,竟连质疑声,都不太能听得到。”
今日这一幕幕,当真印证了一句话。
——当你足够强大时,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夕阳西下,晚霞肆意挥洒。
恣意居被暖意裹挟,树叶脉络被染成橘红,院中众人,正等着房门打开。
今日是个大日子,就连整日不着家的乔老、李时源师徒都赶了回来,若不是恣意居院子够大,差点都站不下众人。
“吱呀——”
在他们期待中,房门缓缓由内打开,众人伸长脖子看过去,却只看见穆清几人。
“沈姐姐呢?”余南姝几个小的率先凑了过去,“快让我们瞧瞧,沈姐姐穿绯袍的样子,肯定特别美!”
穆清几人抿嘴一笑,分开站于房门两侧,沈筝缓缓走了出来。
晚霞斜斜漫过房檐,落在沈筝身上那一刻,众人眼中的世界,好似跟着停了片刻。
只见她身上的那一袭绯袍,竟将晚霞的颜色,夺了个彻彻底底。
与之前皇后送去同安县的青绿官袍一样,这身绯袍裁剪时,也特意收了腰际,既保留了官员的庄重,又凸显了她身形的纤挺。
“如何?”沈筝微微抬手,问他们。
“哇——”
也不知他们看到个甚,竟齐齐“哇”了一声。
沈筝不明所以,“怎的了?”
余南姝小跑过来,摸着她袖子道:“沈姐姐,这锦缎中,竟还特意加了银线!肯定是皇后娘娘的意思!”
沈筝微愣,低头看向袖口。
方才屋中光线不显,她都没发现。
眼下经晚霞这么一照,她才看到,这袍子丝线当中,竟还掺了极细的银线,在光线下照耀,似水波流转,温润不已。
她下意识回想——之前参朝见过的绯袍,是怎么样的?
好像......都没有掺银线。
那明日上朝,她岂不是直接成了“众矢之的”?
“还有两套。”想了想,她唤穆清:“将另外两套拿出来看看,是否也掺了银线。”
穆清快步回房,片刻抱出来两套绯袍。
众人打眼一瞧,果不其然,这两套绯袍在晚霞照耀下,也流转着银光。
余南姝爱不释手地摸了又摸,“太好看了,真的太好看了,为了这身衣裳,我也想当官......”
余时章笑她没出息,又上上下下将沈筝打量了好多遍,满意道:“确实不错,但本伯认为,还有地方需改进。”
众人大惊:“伯爷,这绯袍裁剪,估摸是皇后娘娘的意思,出了恣意居,您这话可不能说呀。”
若是被皇后娘娘听到,害了沈大人咋办?
“你们懂个甚?”余时章一脸高深莫测:“其他地方都好,就是这颜色吧......不太行。”
方子彦一直愣愣地看着沈筝,下意识道:“余爷爷,我觉得红色很好看,沈姐姐就跟天边的红云似的。我总感觉,一转眼,沈姐姐可能就飞走了......”
沈筝被他逗乐,又转头问余时章:“伯爷觉得绯色不行?”
那什么颜色才行?
她心中好像有了答案。
......
当日晚上,沈筝在书房烛光下,定好了接下来几日的行程。
六部衙门,她得抽空去一趟。不说了解众衙官脾气秉性,就说记个名字、混个脸熟,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然往后遥议朝事,她连对方是谁都对不上号,难免有些尴尬。
二则是,她得跟以群去一趟练兵场,将县兵们接回来安置,若没什么问题,县兵就要跟着他们回同安县了。
还有就是,她准备去一趟嘉禾圃,亲自看看红薯长势。
若是可以,她会挖几十株带回去,待收获之时,给同安百姓们瞧瞧新鲜。
最后,她已经答应了余南姝几人,带她们去庄子上摘果子、捉鱼、吃烤全羊,权当离京前的最后一次集体出游。
(https://www.24kkxs.cc/book/3114/3114018/2244418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