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鱼嘴分水堰


接种牛痘并非崔相本意,而天子让他道明感受,落在他耳中,与羞辱无异。

故他道:“回陛下话,老臣前几日大病一场,已然......不太记得清了,还请陛下恕罪。”

竟是惹急了,连天子的面子都敢落。

“记不清了?”天子笑道:“崔相不若再想想?”

“是啊!”季本昌连忙接话,“相爷不若好好想想,毕竟往后诸位大人都要接种,难免有些好奇。”

崔相握笏板的手紧了紧,心中对天子的恨又上了一层。

如此性命攸关之事,天子问都不问他,便派京兆府围了崔府,让崔府,成了京中众人茶余饭后的闲聊。如今......竟还把他的脸面扯出来,扔地上。

“老臣确实记不清了!”

说罢,他竟直接跪了下去,凄声道:“老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这么一来,天子便被他架了起来。

只是“老臣年迈,生病忘事”而已,他倒要看看,天子敢不敢当着百官的面罚他!

眼见气氛有些剑拔弩张,不少人的心,都悬在了嗓子眼。

看来崔相真是受大刺激了,竟敢当众同天子呛声。

“爱卿这是哪里的话。”天子低笑一声,目光直直看着崔相,“朕不过关心你身子罢了,谈何罪罚?既你着实记不清,便由吕爱卿来说吧。”

吕夫躬?

崔相一愣,想转头看吕夫躬,谁料刚好与沈筝对上视线。

沈筝一直盯着他的后脑勺看,猝不及防对视下,只得勾唇一笑。

落在他眼中,这笑,直白而又充满嘲讽......

庶子尔敢!

崔相大怒,恶狠狠盯着沈筝,正当沈筝觉得莫名其妙之时,吕夫躬出了列。

“请陛下恕罪。”他埋头道:“老臣糊涂,未随身携带记录册,但老臣可立即去取。崔府众人接种后,身体反应与言语感受,皆有详细记载,相爷亦在册上。”

崔相闻言不再盯着沈筝,而是猛地转头看向他。

记录册?

记下了他的反应与感受?

他这个事人,怎不知有此事?

若真如此......谁知道吕夫躬这老贼,会在笔下如何丑化他?

好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出了列:“陛下,老臣听吕大人言后,好似,是想起了一些。”

不少人闻言抿嘴偷笑,沈筝亦在列中。

非要和天子呛声作甚?

只要君臣礼制没有崩坏,那便只有臣子被皇帝逗弄的份。

若真让吕夫躬拿来了记录册,要如何念,念重还是念轻,不都是天子一句话的事儿?

“爱卿竟想起来了?”天子面露惊讶,“既如此,爱卿可要好好与众卿说说,免得不够详细,还是得吕爱卿去取册子,来回耽误时辰。”

崔相咬牙,低声答“是”。

接下来,他极为不愿地叙述了自己的“接种经历”。

先是手臂被医者划痕,再是划痕上被盖上敷料,这敷料每天都有医者检查,不得接触脏污,更不得私自取下。

百官听得津津有味,还有人悄悄看起了自己手臂。

说完流程后,崔相咬牙说起感受:“初期,接种处微微发热,似有蚂蚁在爬。而后,头脑略昏沉,皮肤发紧。最后,伤口微痒,似在愈合。三日后,取下敷料,伤口处已结痂。”

“如此简单?”百官有些不信,“相爷,您都没发热?我们可听兴宁府蒋大人说,他接种后直接昏迷不醒了啊!”

不少人都觉得,崔相因为怕丢人,不好意思说实话。

崔相脸色阴沉,甩袖:“陛下面前,老臣岂敢言语有误?就是如此!”

“生气了......”官员们紧张地扯袖子,低声与友人道:“快莫说了,免得他记恨上咱们。”

天子则问道吕夫躬:“吕爱卿,可是如此?”

“回陛下话,正是如此。”吕夫躬认真道:“接种感受虽因人而异,但牛痘液经老臣与李大夫改良,人接种之后,不会有性命之忧。反应大致分为‘发热’、‘不发热’两类。”

天子点头:“既如此,国医署加快痘液提取,按章程于各家接种。”

话音落下后,不少官员都下意识摸了摸袖子。

前几日还笑话崔相呢,转头棒子就落到了自家头上。

不过......崔相一把年纪,接种都没事儿,他们还怕个甚?

想通后,百官齐声:“臣等遵旨——”

天子视线落在沈筝身上片刻,而后问季本昌:“季爱卿,淮荣暴雨一事,你户部可核查清了?”

沈筝也看向季本昌。

前些日子,她便听说淮荣连日暴雨,今年地里的庄稼,怕是要减产......

季本昌出列道:“回陛下,核查昨日归京,报——淮荣少部低洼田地受涝,今年水稻......预计减产数万斤,但漕运并未受影响。”

减产数万斤......

直到来大周当了官,沈筝对天灾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水稻减产数万斤,均摊到户,可能数字并不骇人,但就是那几斤、十几斤之差,便会影响一个家庭未来走向。

“沈爱卿。”正想着,天子突然点了她:“天灾难避,淮荣受涝一事,你如何作想?”

沈筝抬起头,百官皆是一愣。

不过减产数万斤,这点小灾小难,汛期时早已屡见不鲜。

怎的今日沈大人来了,便要拿出来着重商讨了?

沈筝思维快速打转,出列,沉稳道:“回陛下,臣以为,对汛期涝灾一事,我大周应在地势开阔的州府,大兴水利。”

“大兴?”天子来了兴趣,问她:“如何大兴?”

有了高产稻后,天子行事比先前洒脱不少。

之前朝会提及工程,朝廷总会先考虑粮食,在粮食充足的年份,才敢兴工程。

而如今,大周农田增产,原先需要瞻前顾后的事,如今也敢放手去做了。

沈筝在脑海中构画着能“分水导洪、引水灌田”的鱼嘴分水堰。

“如今大周已有水泥。故臣以为,汛期之时,不应与水相争,而应顺势导之,用半道堤坝分水,变害,为利。”

紧接着,她详细描述了分水堰的水利布局,工部众人听得两眼放光,同都水监众人大呼“沈筝藏私”。

好端端的一场朝会,愣是被搞成了个人演讲。


  (https://www.24kkxs.cc/book/3114/3114009/224074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