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435章 翻天覆地(第一更,求订阅)

第2435章 翻天覆地(第一更,求订阅)


曼谷

    因为快进入雨季了,雨水变得多了起来。傍晚时分,大雨便笼罩了整个城市。

    在曼谷中文大学附近的社区里,一栋门前门牌号上方挂着“李宅”小木牌的房屋内。

    李良玉坐沙发上,指尖夹着的香烟燃到了过滤嘴,烫得他指尖一麻才猛然回神。

    这是他旅居海外的第二十一个年头,作为曼谷中文大学物理系的教授的他,在整个南洋,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毕竟他是诺贝尔奖得主。

    而且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他还屡屡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新的成就。

    往常的这个时候他都是待在实验室里的,但是眼下他却早早的回到了家里,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

    他此刻正盯着电视柜上的长虹彩色电视机,现在电视里正在播放着新闻。

    那是考察团访问暹罗、乘坐高铁的专题报道。

    “现在我们正在半岛高速铁路上行驶的高速列车上,当前时速已稳定在270公里以上,”

    记者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出,镜头随之扫过车厢内的电子显示屏,淡蓝色的数字在屏幕上清晰跳动,紧接着,车厢广播里的提示音轻轻响起,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车厢里的乘客是来自另一个国家的贵宾。”

    对于半岛高速铁路,李良玉并不陌生,当年他正是乘坐那条铁路从吉隆坡来到的曼谷。

    那条铁路的起点是星州,途径吉隆坡,直到曼谷终点在掸邦的新安。

    在其建成的十几年里,数以千万计的乘客搭乘那条高速铁路往返于三国。

    可此刻列车里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宾客……

    李良玉就那样看着电视,默默的抽着烟。

    镜头转向车厢中部,他正与陪同人员交谈,一旁的新闻记者问道:“请问乘坐高速列车有何感受”时,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微微侧身看向窗外飞速倒退的稻田。

    他看着电视里的画面,李良玉感觉他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我感觉到速度非常快,有种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听着电视机里传来的话语,李良玉能够感受到另一种含义。

    虽然他是物理学家。但是在大学经济系里也有几个朋友,他们曾经研究过那边的经济,并且对经济对比的学着,所以,非常清楚两者的经济悬殊。

    他能读懂这句话里的重量——这哪里是简单的乘车感受,分明是一个沉寂多年的国度,决心追赶世界的宣言。

    这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吗?

    他抬手在烟灰缸里按了灭烟蒂,目光扫过桌角叠放的报纸:

    《曼谷新闻》头版用醒目的标题写着他们访问的新闻。

    在过去的几天之中,电视上,报纸上到处都是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

    他们去过很多地方,从滨海的工业园区到高速铁路,甚至他们还去了农村。

    他们看到了很多,也见到了很多。

    而现在看着电视里的新闻,李良玉的脑海中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来自母校的邀请。

    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到那里讲学。

    “21年了。”

    站起身走到玻璃推拉门旁,透过玻璃看着北方,而他的思绪却飘回了21年前——想起那年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护送着老师一起离开的那一幕。

    当时他只是出于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护。但是这个选择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就这样站在推拉窗边的他,默默的抽着香烟。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而且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李良玉经常接到世界各国的讲学邀请。

    但,唯独这一份讲学邀请,让他陷入了犹豫之中。

    毕竟,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在过去的21年里,他见证了整个南阳地区经济腾飞的奇迹,并不仅仅只是暹罗。

    从sEA开始,从大马到暹罗,再到掸邦,所有的地方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他们的经济都像装上了喷气式引擎一样,一飞冲天。

    经济上的繁荣带来了科学以及教育上的进步,他们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世人所瞩目的,甚至并不逊色于经济。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赤道奇迹”并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辉煌,同样还有科学上的奇迹。

    相比之下,另一边呢?

    脑海中浮现出电视机中的那些画面,那是其他的学者去讲学时拍摄的画面——那些大学里不仅使用着几十年前的教学设备,甚至,就连同他们的教材也是极其落伍的——有很多内容都仍然停留在五六十年代。

    这样的差距是肉眼可见的。

    差距,并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在技术上同样也是如此。

    可此刻看着电视里其坦然面对“速度”、主动拥抱“差距”的姿态,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期待,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心情。

    和很多人不一样,他来到这里不过只有21年。

    李良玉默默的抽着香烟,他的心里正在做出决定——或许,应该回去看一看吧。

    无论如何那里都是自己的母校,无论如何,总归是要回去看一眼的。

    “好吧,就回去看看吧。”

    他转身走到书房之中,然后到书桌前,从桌上拿起了那封邀请函,那是他曾经的老师给他发来的邀请函。

    看着信上诚挚的邀请,李良玉稍微想了一下,然后才坐在案前书写着回信。

    而就在他书写着回信的时候,客厅的电视机里响起了带着西南口音的话声音:

    “……是的,随着国内接待能力的提升,我们很快就会完全开放探亲,开放旅行,到时候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的回乡探亲,回乡旅行,而且我们也欢迎大家回去看看。

    看看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看看多年不见的亲人。”

    ……

    一石击起千重浪,一个看似随意的答记者问,却在整个南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当天,旅行社里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几乎所有人都在那里询问着一件事——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不是通过旅行社,而是直接买张机票,直接回家,回到亲人的身边。

    但是对于此,旅行社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毕竟,谁也不知道“不久之后”,到底是多久。

    直到晚上十点多的时候,旅行社的电话才消停下来,程立功松了一个领带,看着已经十几分钟不响电话机,说道。

    “好吧,终于没有电话了。”

    当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发现张雨欣还在外间忙碌。

    “怎么还没走?”

    程立功靠在门框上问道,半个小时前,他就让其下班了。

    张雨欣抬起头,眼睛因为疲劳而微微发红,嗓子也有些沙哑:

    “嗯,想着还会不会有电话,就多呆了一会。”

    程立功笑了笑:

    “去休息吧,明天指不定还有不少电话呢。”

    接下来的几天,电话肯定不会少的,毕竟,那个新闻太震撼了——不需要再经过旅行社,不需要聘请随行导游,个人可以直接入境,探亲、旅行都可以。

    这绝对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虽然经过旅行社价格倒也不贵,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一笔负担,所以,当这个新闻播出之后,旅行社才会接到很多咨询电话,他们为什么会通过旅行社咨询?

    是因为旅行社可以帮忙办理签证,购买往返机票,甚至还可以帮忙预订酒店,车辆。这些都是普通人前往异国的必需,况且那边还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国度。

    应该说是最熟悉,也是最陌生。

    “程经理,”

    张雨欣突然问道:

    “你的家人还有人在内地的吗?”

    程立功的表情凝固了一瞬,随即恢复平静:

    “我父亲军人,他是四十年过来的,他去世前常说,希望有一天能回去看看爷爷奶奶……”

    他顿了顿,长叹一口气,说道:

    “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五年前,他就去世了,嗯,我父亲结婚很晚,他二十二年才进军校,直到三十五年,抗战胜利后才结的婚,我是家里的长子,嗯,我大概还有一个弟弟,母亲说当年逃往港岛时,没有来得急带着上他,如果他活着的话……今天应该也有三十岁了。”

    很多人的家里都有一些听着极其辛酸的故事,在不少节目中都可以看到,每当那些寻亲节目播放时,总会让人看的泪如雨下。

    那些故事中,有团聚,有圆满,有失落,有泪水。

    看着经理有些失落的情绪,张雨欣轻声说:

    “经理,其实,你也可以回去的,回去找一找他,没准能找得到的。”

    程立功没有回答,只是关上了办公室的灯。

    黑暗中,城市的霓虹透过窗户,在他们脸上投下变幻的色彩。然后他们两个人就这样走出了旅行社,街道上热闹依旧,两人分别后,坐在车里的程立功,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坐在那默默的点着一根香烟,然后就这样抽了起来,

    “回去……”

    要不要回去?

    这是一个选择题,其实,从第一次开办前往大陆旅行的业务时,他就寻思着要不要过去看看,或许,应该回到父亲的家乡看看,爷爷,奶奶他们还在世吗?

    是不是应该过去呢?

    在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深处似乎已经有了答案,因为他记得父亲直到去世的时候仍然念叨着家人。

    他的父亲离家几十年,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就是从考入军校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自从抗战军兴之后,就和爹娘失去了联系。

    这么多年如果爷爷奶奶还活着的话,他们肯定还牵挂着父亲。

    而父亲呢?

    直到去世的时候仍然是满满的遗憾,现在想起来,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父亲在去世的时候眼角含着泪水……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1671/1671190/111086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