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渡江
吴应熊灰头土脸地被“请”出燕京的消息,并未在红旗军内部引起太大的波澜。
毕竟红旗军可没有太多自诩为理智的投降派,从上到下都能灌输苏宁的意志。
而对于绝大多数将士而言,无论是天地会的“反清复明”,还是吴三桂的“划江而治”,都不过是旧时代垂死挣扎的余音。
根本无法动摇他们追随苏帅、一统华夏的信念。
苏宁在武英殿内对吴应熊的斥责,更是极大地提振了军心士气。
然而,斥责归斥责,战略上却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江南水网密布,城防坚固,加之三藩兵力尚存,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绝非可以轻易横扫的北地平原可比。
渡江作战,将是红旗军面临的全新挑战。
华夏中枢,最高军事会议。
巨大的江南沙盘前,将星云集。
苏宁站在主位,阿福静立其侧,各野战军司令、参谋长以及新组建的水师指挥官齐聚一堂。
“诸位,”苏宁开门见山,手指重重地点在长江之上,“北地已定,下一步,便是打过长江去,统一全华夏!吴三桂妄想划江而治,是痴人说梦!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渡江作战,绝非易事!”
“长江天堑,非黄河可比。敌军拥有水师优势,且在南岸经营多年,防线坚固。我军的优势在于火力、纪律和士气,但如何将这股力量投送到江南,并有效展开,是此战关键!”
参谋长002(AI)随即接口,声音平稳而清晰:“基于现有情报分析,渡江作战,需解决三大问题:渡船、敌水师、南岸滩头阵地。为此,统帅部决议如下:”
“第一组建渡江战役集群,由各野战军抽调精锐,并补充新编练部队,组建总兵力达二十万的渡江主力兵团,暂命名为‘南下野战军’。由大统领亲自兼任方面军总指挥。”
第二,强化水师与渡河训练,命令水师部队,加紧操练,熟悉江河水文,演练与陆军协同作战。同时,所有参战陆军部队,立即开展高强度渡河登岸、水上射击、滩头攻坚等针对性训练!利用江北河流湖泊,模拟长江环境。”
“第三,搜集与建造渡船,命令工兵部队与后勤部门,不惜一切代价,在江北沿岸广泛征集民船,同时利用现有船厂和资源,日夜赶造大型渡船和浮桥构件!这是渡江的物质基础,必须优先保障!”
“第四,物资囤积与情报侦察,后勤部门需在江北选定数个主要屯兵点和物资集散地,囤积足够的弹药、粮秣、药品。情报部门需加大对南岸敌军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指挥官特点的侦察力度,尤其是吴三桂等三藩军队的动向!”
命令一经下达,整个红旗军控制区,尤其是长江北岸,瞬间变成了一座庞大的军营和工地。
新兵们在AI教官冷酷的指令下,一遍遍练习着武装泅渡、登船秩序、船上稳定性射击。
老兵们则着重演练抢滩登陆后的战术展开、步炮协同摧毁敌方工事。
训练强度极大,伤亡指标被允许适当提高,一切为了实战!
无数的民船被征集而来,进行加固和改装。
新建的船厂里,灯火通明,工匠们按照红旗军提供的简化图纸,奋力打造着更适合运兵和提供火力支援的平底渡船。
工兵们则反复测试着各种浮桥的架设方案。
从各地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弹药,从中原粮仓调运来的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江北前线预设的几个大型仓库。
一条条隐蔽的交通线被开辟出来。
苏宁与一众将领,日夜研究着沙盘,推演着各种可能。
渡江点的选择、主攻佯攻的配合、如何应对敌军水师的拦截、如何快速巩固和扩大滩头阵地……
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斟酌。
“我们的优势,是超越时代的组织力和火力投送能力。”苏宁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渡江之初,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和炮火,在关键点上形成突破!一旦登陆成功,就要像钉子一样牢牢楔进去,然后迅速向两翼和纵深扩张!”
二十万大军,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剑,在长江北岸默默磨砺着锋刃。
江风猎猎,吹拂着赤色的龙旗,也带来了南岸隐约的紧张气息。
一场决定华夏最终命运的大规模两栖作战,即将在这条古老的大河上拉开序幕。
华夏统一的最后一道屏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
准备工作在高度保密与高效率下进行。
当江南的吴三桂尚在为自己“划江而治”的提议被拒而恼怒,各地清军残余与三藩势力仍在互相猜忌、忙于争夺地盘时,北岸的红旗军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战役部署。
1672年,秋,长江江面,拂晓前。
浓重的水雾笼罩着江面,能见度极低。
北岸,无数黑影在无声地移动。
成千上万的红旗军将士,早已按照预定计划,进入了出发阵地。
大小船只密密麻麻地停靠在芦苇荡和临时挖掘的隐蔽港口内,船上满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和支援火炮。
苏宁亲临前沿指挥所,他透过望远镜,只能看到一片朦胧的江面和对岸模糊的轮廓。
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传令兵沉声道:“命令各部,按第一方案,开始行动。”
辰时初,雾稍散。
三发红色信号弹骤然升空,划破了黎明的寂静!
“渡江!”
命令通过旗语、号角、以及简陋的电子通讯设备迅速传遍北岸!
“快!登船!”
“检查武器!保持安静!”
压抑已久的行动瞬间爆发!
无数士兵如同决堤的洪水,迅速而有序地登上各式船只。
桨橹声、轻微的引擎声、水波声交织在一起。
第一攻击波次,数百艘大小船只,如同离弦之箭,朝着南岸几个预定的登陆点疾驰而去!
几乎在同时,北岸预设的炮兵阵地发出了震天的怒吼!
“轰!轰!轰!轰!”炮火准备开始了!
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南岸已知的敌军防御工事、炮兵阵地和可能的兵力集结点。
冲天的火光和浓烟在对岸升起,巨大的爆炸声即便在江心也清晰可闻。
南岸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和江面上铺天盖地而来的船队彻底打懵了!
他们虽然有所防备,但没想到红旗军的攻势如此猛烈、如此集中!
“敌袭!红旗军渡江了!”
“快!开火!拦住他们!”
零星的炮火和密集的箭矢、抬枪子弹从南岸射来,一些渡船被击中,木屑纷飞,士兵落水。
但红旗军的船队没有丝毫停顿,船上的轻重机枪和步枪也开始还击,压制岸上火力。
水师船只更是拼死前出,与试图拦截的敌军小型战船激烈交火。
巳时,朝阳驱散薄雾,江面战场清晰可见。
第一批红旗军突击队,在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后,终于抢滩登陆成功!
“建立滩头阵地!向两翼扩展!”
“工兵!清理障碍!”
“炮兵观测员,报告坐标!”
惨烈的滩头争夺战开始了。
登陆的红旗军士兵依托着弹坑和简易工事,与反扑的守军展开激战。
自动武器在近距离发挥了巨大优势,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更多的后续部队正在源源不断地渡过长江。
工兵部队冒着枪林弹雨,开始在江面架设浮桥,以便重装备和后续主力部队通过。
午时,突破口被牢牢守住,并且不断扩大。
苏宁在指挥所接到前线报告:“报告大统领!我部已成功占领栖霞山、龙潭等要点,击溃敌军多次反扑,正向江宁镇方向推进!”
“命令后续部队,加快渡江速度!重炮部队尽快过江,支援前线攻坚!目标——江宁!”苏宁果断下令。
接下来的战斗,进入了红旗军熟悉的节奏。
凭借强大的火力和悍不畏死的突击,外围防线被逐一突破。
当日下午,红旗军先头部队已经兵临南京城下。
此时的江宁城内,一片混乱。
守军主力已在江防和外围战斗中损失惨重,残余势力或逃或降。
未等红旗军发起总攻,江宁城门便从内部被心怀异志的守军和暗中联络的天地会人员打开。
申时三刻,赤色龙旗,插上了江宁城墙!
这座被誉为“六朝古都”、“大明故都”的城市,在经历了清廷数十年的统治后,终于被红旗军的光复。
苏宁在众多将领和卫队的簇拥下,踏入这座象征着江南核心的城市。
街道两旁,是惶恐、好奇而又带着一丝期盼的百姓。
他们看着这支军容严整、装备奇特、与以往任何军队都不同的队伍,看着那面迎风招展的赤龙旗,心中明白,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站在江宁的城头,眺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
拿下江宁,意味着彻底粉碎了吴三桂等人割据江南的幻想,也敲响了南方所有抵抗势力的丧钟。
统一华夏的步伐,再也无人能够阻挡。
接下来,便是席卷苏杭,扫荡浙闽,直至天涯海角!
……
江宁的光复,并非南下战役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阵亡将士的遗体仍在收敛,但苏宁与“南下野战军”的指挥中枢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多久。
巨大的作战地图上,代表红旗军的红色箭头在越过长江、覆盖江宁之后,没有丝毫停顿,便如同挣脱了缰绳的洪流,向着更广阔的江南大地奔涌而去!
“传令全军!”苏宁在临时设于原两江总督府的前线指挥部中,下达了不容置疑的命令,“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迅速划过:“第一军团,沿太湖西侧,向镇江、常州、苏州方向突击!打通通往松江府的通道!”
“第二军团,南下芜湖、宣城,直插浙西,威胁杭州侧翼!”
“第三军团,沿长江南岸东进,清扫沿江残敌,配合第一军团攻取江阴、常熟等要地,并准备进入太湖流域!”
“第四军团为预备队,负责江宁城防及周边地区肃清,并随时准备投入主要方向!”
命令如山,二十万刚刚经历过强渡长江和攻克江宁恶战的红旗军将士,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纪律性。
他们几乎来不及庆祝,便再次整理行装,检查武器弹药,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向着各自的目标开始了新的狂飙突进。
兵贵神速,摧枯拉朽!
江南的清军残余以及尚未完成集结布防的三藩军队,完全被打懵了。
他们原本以为红旗军攻克江宁之后,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稳定地方秩序。
却万万没想到,对方的攻势竟会如此连绵不绝,如此迅疾如风!
西路的第二军团的铁骑和机械化步兵沿着官道迅猛推进。
芜湖、宣城等地的守军往往一触即溃,甚至闻风而逃。
红旗军几乎是以行军的速度在接收城池,兵锋锐不可当,直指杭州。
东路的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如同两把铁钳,向富庶的苏锡常地区合围。
在红旗军绝对优势的炮火和步兵突击面前,那些试图凭借水网和城镇进行抵抗的敌军,显得如此无力。
常州、无锡等重镇相继被克,通往苏州的道路被打通。
水陆并进的红旗军的水师部队在长江和初步进入的太湖水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们运送兵力,提供火力支援,切断敌军水上联系,使得依赖水网防御的敌军顾此失彼。
战场上,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快跑啊!红旗军杀过来了!”
“投降!我们投降了!”
一面面白旗在城墙上,在营寨中不断竖起。
溃散的清军和三藩士兵丢盔弃甲,堵塞了道路。
地方上的前清官员和士绅,面对如此局势,纷纷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要么开城迎降,要么携带细软仓皇南逃。
整个江南,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混乱与震撼之中。
红旗军这种不顾后方、不计一城一地得失、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和夺取战略要地为目标的疯狂进攻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战争观念。
他们就像一股无法阻挡的铁流,所过之处,旧的统治秩序土崩瓦解。
江宁至苏州的官道上,烟尘滚滚,无尽的红色洪流向前奔涌。
站在路旁小山丘上督战的苏宁,看着这支自己一手打造的雄师,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冰冷的决然。
苏宁意味深长的笑着说道,“速度,就是生命!必须在吴三桂等人反应过来,形成有效防线之前,打垮他们所有的侥幸心理,占领最具价值的核心区域!”
“数据模型显示,按照当前推进速度及敌军抵抗强度,预计十五日内可控制太湖流域主要城市,一个月内兵锋可至杭州城下。”参谋长002同样是满脸轻松的说道。
苏宁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东南方那片更为广袤的土地。
江南,这块富庶的鱼米之乡,这块承载了无数诗词歌赋的繁华之地,正在他麾下大军的铁蹄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换着它的颜色。
统一全华夏的步伐,正以这种狂飙猛进的姿态,不可逆转地向前推进。
……
(https://www.24kkxs.cc/book/1670/1670935/87310837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