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季汉刘璋 > 第755章 一发不可收拾

第755章 一发不可收拾


邺城城外,袁军大营。

    中军大帐内,此刻是灯火通明,内中魏公袁尚,冀州别驾田丰、冀州治中沮授、从事逢纪、故豫州刺史阴夔等幕府重臣,及河北硕果仅存的名将张郃、高览,另有都督将军马延、射声校尉郭昭,纷纷列于席间,共同商议起了一件要事-——即邺城失陷后,他们应当何去何从。

    此中作为君主的袁尚,他自觉秦军连战皆盛,士气正旺,加上如今秦军攻陷了邺城,料来当下秦军的士气必定是处于顶峰状态,这个时候如果和秦军对垒,十有八九又是一场大败,只会将手头上的兵马折损干净,却无东山再起的希望。

    所故袁尚生出退守河间、抑或是幽州的想法,先避开秦军士气最旺盛的时候,同时募集兵马,修整军心,然后再图夺回邺城,这个法子虽是瞧起来有些退缩和胆怯,但不失稳妥和安全。

    只是退守这等想法,不合从袁尚这位君主口中道出,所以他向一众文武发出垂询,等待有人提出退守的建议,然后他再摆出从善如流的模样,应下退守河间或幽州的建议。

    面对袁尚的垂询,家小失陷在城内的高览,他拱手出言道:“明公,今者此营内的诸军,多为邺兵,家小大半都在邺城内,如今邺城失陷,倘若不及时攻取夺回邺城,只怕我军心涣散,不战自溃。”

    这里高览固然是因为自己的家小失陷在邺城内,所故偏向于攻取夺回邺城,但他所言,也确乎在理,袁尚所统为邺城,家小在邺城内,如今为秦军所执,邺兵忧于家小,还能有几分战力,实未可知也。

    最怕的是邺兵军心动摇,为了和家小聚于一处,逾营出奔归降秦军,倘若人数少还好,若是人数一多,出降的趋势不可抑制,那就是全军离散,举营崩溃的局面了。

    而依者高览心下揣摩,如果不能及时夺回邺城,全军崩溃的局面迟早会出现,毕竟袁尚非是袁绍,能有袁绍那等约束诸军,让诸军在失去家小的情况下奋战的魄力和威望,思来袁尚定多约束诸军七八日,营中的邺兵就会出现大规模出逃的情况。

    都督将军马延出席附和道:“明公,高将军所言极是,邺兵家小皆在城内,若秦军令邺兵家小出书信招降邺兵,定然会出现邺兵出逃,奔向邺城的情况出现……到时候,秦军日益壮大,我军日益力薄,将不战自败也。”

    故豫州刺史阴夔循声出席,他拱手道:“明公,邺城重于泰山,当遂即出兵夺回为上,高将军和马都督所言甚善,望明公鉴纳。”

    阴夔之后,又有数人出席,附和起高览和马延的进言,认为应当立即出兵夺回邺城为上。

    袁尚未做应答,他只低垂眉目,听着众人慷慨激昂,进言夺回邺城的言论。

    此中袁尚知道,高览、马延等人,有出于私心,因家小陷于邺城,所故建议夺回邺城,从而夺回自己的家小,也有顾全大局,以邺兵家小皆在城内,所以为了保证大军不崩溃,需要夺回邺城。

    可不管高览、马延等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这些人的进言都不符合袁尚的想法,袁尚现下没有了战心和斗志,他对战胜士气高昂的秦军,夺回邺城这一座坚城,全无一分把握。

    “诸君可有其他条陈进上。”袁尚将目光扫向田丰、沮授、逢纪等人,希望从这几位心腹重臣的口中得到想要的进言。

    逢纪作为袁尚的心腹,他理解了袁尚的心意,缓缓出席道:“明公,秦军连战皆胜,士气高昂,眼下又夺取了邺城,而邺城我河北经营日久,实是坚固,非一朝一夕所能攻下。”

    袁尚微微颔首,他示意逢纪接着往下讲。

    逢纪一边受着袁尚的鼓舞,一边挨着马延、阴夔等人不善的目光,续而往下讲道:“所故而今之计,惟有先行退走,然后再做思量,不然顿兵于此,上不得攻下邺城,下不得击败秦军,且一着不慎,为秦军所败……”

    “那时候,我军不得复振,秦军一往无前,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了。”

    “从事所言谬矣。”马延跳了出来,他反驳逢纪道:“邺城被夺,邺兵担忧城内的家小,如何会跟着撤离,只怕撤军一事传出,邺兵就将举营出逃,不复追随明公。”

    “此易事尔。”逢纪面对马延的反驳,他应声答了一句:“如今邺城失陷的消息还没传扬出去,所知者不多,可先封锁消息,明日就拔营动身,邺兵一时不知内情,只会听令行事,不会出现马都督所言出逃的情况。”

    不待马延反驳,逢纪再度拱手向袁尚言道:“明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今者可趁邺城失陷的消息还没传出去,立即引军撤离此地,可奔往巨鹿、河间,重整兵马,再发兵图取邺城。”

    “不然若是迟缓时日,邺城失陷的消息为诸军所知,邺兵必然不愿意撤离此地,到时候再想走,就只能孤家寡人的离去了,而没了兵马,出奔地方,恐是难以震住地方官吏的不臣之心。”

    “卿言在理。”袁尚道出了偏向逢纪的语气,让准备再度反驳逢纪的马延闭上了嘴巴,马延瞧了一眼袁尚的神色,眸子中闪烁不定,虽是他神色不变,但心底却是发出了一声轻蔑的哂笑。

    “别驾,治中,张将军,卿三人为文武之长,可有方略上陈。”袁尚将目光扫向田丰、沮授、张郃三人,征询起了三人的建议,如果这三人有两人同意逢纪的退走之策,那明日拔营的事情就可以定了下来,不然反对的意见太多,袁尚也不好违逆众人的心意。

    作为一名刚刚上位的君主,袁尚的一切权柄,来自于袁绍的遗命,以及田丰、沮授、张郃等文武重臣对他的拥戴,而他本人的威望,实在是有所不足,不能明摆着违逆众人的心意,他还没有那等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的威赫。

    尤其是近来发生的事情,如征讨平原未能攻取,邺城为秦军所得,让袁尚不得立威,只能在政务上随大流,按照一众文武建议条陈的最大公约数去执行,最大程度顾及一众文武的颜面。

    张郃听到袁尚的问询,他拱手出声道:“明公,臣为武将,于大略上见识不足,还请明公听取别驾和治中的金玉良言,只是不管明公做出何等的决定,臣下都将追随从之,绝无二话。”

    面对表露忠心的张郃,袁尚微微颔首,他将目光看向田丰和沮授,发出征询的语气:“别驾,治中。”

    沮授轻咳一声,他开口道:“明公,以臣下之意,当如逢从事所言,先行退走,再做思量,不可以疲敝之兵,对阵秦军骁锐之师,这不是明智之士应当做出的举措。”

    三票得了一票半,袁尚心中稍稍慰藉,他抱着希冀的目光,看向了默然不语的田丰,征询起了田丰这位文武之长的意见。

    田丰先是沉默了片刻,而后终是开口道:“明公,今丰有上中下三策献于明公。”

    “别驾但请出言。”袁尚微微端正身形,露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下策,我军顿兵于此,攻打邺城,以当今敌我双方的兵力及士气而论,念来战不过数日,我军中士卒,当因为担心邺城家小而出降秦军,为秦军驱使反攻我军,局势沮坏,不可复制。”

    田丰道出了下策的结果:“最后,我等将于此成囚,为秦军所擒,或是斩首,或是械送长安,为楚囚是也。”

    “不知别驾所言中策和上策是?”袁尚心下大慰,田丰所言下策是顿兵在此攻打邺城,那他的退走之策就得到了两票半的认可,有田丰和沮授的点头,再加上唯命是从的张郃,他可以在明日拔营起寨,退走河间。

    不过在此之前,袁尚先要听一听田丰的中策和上策。

    “中策。”田丰声音一贯的清朗,传达到了帐内的每一处:“取军中精锐,弃营而走,奔向幽州所在,然后修整兵马,再度后举,若事有不济,则旋即遁走胡地,如此不管将来局势如何,都可保全性命。”

    “上策呢?”袁尚微微俯身,下策是成囚,中策可保身,他急切的想知道田丰上策的内容。

    “上策。”田丰语气郑重,宣言帐内道:“上策如沮治中、逢从事所言,明日拔营起寨,遁走河间,招募兵马,再度后举。”

    “只是。”田丰补充了一句道:“以区区河间、幽州之兵,妄图重夺邺城,明智者闻之必然哂笑,以此无异于驱豺狼同虎豹相斗也。”

    “何者?河北诸州,以冀州为重,冀州诸郡,以魏郡为重,魏郡即是没于秦军之手,安平、清河、巨鹿等诸郡官吏,必然闻风骚动,归降于秦军。”

    “如此,冀州大半郡县为秦军所得也,到时候秦军以冀州为前阵,关中为枢纽,巴蜀为后驱,以此挥兵征讨,单单以河间、幽州对敌,有若稚子举兵搏杀壮士。”

    “那别驾的意思是?”袁尚面露惑然,他问询道:“若如别驾所言,这上策反倒不如中策,至少中策可以保全性命。”

    “明公。”田丰为之解释道:“单以河间、幽州确乎难以对敌秦军,然若是明公修书一封,致于长公子,同长公子言明利害关系,得长公子助力,到时候兵力可得倍之。”

    “且今者邺城之失,实是因为河北内中生忧,不然秦军何以得机会掩袭邺城,当以此为诫,尽早同长公子和睦休宁,到时候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则邺城可复,袁氏可兴。”

    “不然明公遁走河间,和长公子始终不睦,兄弟间争斗不休,即是为秦军所哂笑,亦当复为秦军窥得机会,河间必然失守,就只能效臣下所言中策,奔往幽州,窜入胡狄之地,染一身腥膻也。”

    “别驾金玉良言,我自当从之。”袁尚即不想丢掉性命,也不想遁入胡地,他所念着,是重整旗鼓,光复邺城,保住父亲袁绍留给他的基业,这个时候同袁谭之间的恩怨,倒显得无足轻重了。

    若是为了自家的基业,以及袁氏的兴盛,去同袁谭讲和,袁尚不介意去讲上一讲,他只当效仿越王勾践,屈身忍辱,只为来日一雪耻辱。

    一念至此,袁尚宣令道,邺城失陷的消息不可走漏,明日就当拔营起寨,向河间而去。

    听到袁尚的命令,其余人等皆是拱手应命,而都督将军马延、射声校尉郭昭、故豫州刺史阴夔等人却是慢了一拍,几位相熟的老友交流了一二眼神,而后才拱手应命。

    接着会议散去,袁尚让一众文武下半夜好生休息,为来日行军养足元气。此外袁尚留下了田丰和沮授、逢纪、张郃等人,同这些人细细的讨论起了田丰的上策,如何去进行完美的执行-——说服袁谭合兵一处,反攻邺城。

    此中沮授献言道,他认为袁尚应当亲笔书写一封书信,言明邺城失陷对于他和袁谭的害处,念来袁谭作为袁绍的长子,当不愿意见到邺城落入秦军的手中,同时邺城失陷,意味着他和袁谭都有沦为囚虏的可能,袁谭理当不愿意成为秦军的阶下囚。

    袁尚从善如流,他当即就提笔书写了起来,他在书信前面堆砌他和袁谭之间的兄弟情谊,而后话锋一转,以邺城作为先君袁绍的根基所在,如今为秦军所窃取,这是置他们兄弟二人落入不孝的境地,最后袁尚望着袁谭能够放下二人的恩怨,合兵一处,夺回邺城,以宽慰袁绍的在天之灵,不使袁绍在九泉下不得安息。

    就在袁尚写道‘弟临书涕零,不知所言’的时候,忽的帐外乱哄哄的闹腾了起来,他微微一皱眉头,遣人到外间查看,很快,这人奔回帐内,言辞急促的回道:“明公,营中忽起大火,有人宣言邺城城陷,士卒听闻后,举营大乱。”(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1658/1658420/11590260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