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九百四十八章婚约

第九百四十八章婚约


来给皇帝拜年,需要点胆量,不像朝会那样随大流。

正厅里大家只是闲聊,不谈朝政。

等朱见济走到正厅外,所有人都以长辈的身份给他发红包。

今年朱见济六岁了,旁边站着十岁的徐永宁,已经可以封为世子了。

不过继承爵位要等到十五岁,朱见济也是这样,但他年纪小,暂时不需要册封,本来就是皇子。

有人总是希望皇家把争权夺利的道理早早灌输给几岁的小孩,但朱祁钰不这么想。

他不想让朱见济长大后变得心理扭曲。

这种心理有问题的人在皇室中其实不少,比如伊王就是这样。

朱见济怀里揣着红包,不停地向叔叔伯伯道谢,接着又跑到朱祁钰面前行礼问安。

做完这些,他就蹦蹦跳跳地跑出去,偷偷数着钱。

有钱人家的孩子通常对钱没什么概念,但朱见济不一样,因为汪招娣和杭惠茹一直在管理衣坊和皇店,平时跟他玩的时候经常考他算术,所以他从小就懂得钱的价值。

“我的是银币,你怎么是铜币?”

徐永宁看着一串用红绳串起来的铜钱,挠头觉得奇怪。

“你那是你爹特意准备的,当然不一样,我也有。”

朱见济算完铜钱,小心翼翼地收好,继续说:“一个银币能换一千个铜钱,比碎银子好看多了。”

徐永宁听了挠头,他就是那种对钱没概念的孩子。

“那样能买很多吗?”

徐永宁问。

“当然能,一个银币能买好多糖葫芦,还能买四石米,还有……”

朱见济一边掰手指一边说,听得徐永宁晕乎乎的,以前他从没在意过这些。

他从小就不缺吃穿,什么东西都是伸手就来,看到朱见济这样,他也好奇地问:“这些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

朱见济惊讶地反问:“你娘不教你这些吗?”

没有金钱观念的徐永宁自然不明白朱见济的想法。

金钱是个好仆人,但要是当了主人,那就麻烦了。

徐永宁摸着头问:“那这个有什么用?”

“当然有用,爹娘都说有用。”

朱见济搬出父母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徐永宁点点头:“那应该有用。”

厅堂外面两个孩子正讨论着金融大事,而在后院,耿氏拿着银币仔细端详。

“这可不止值一千文,多点都值。”

耿氏敲着两枚银币,听着清脆的声音,非常喜欢。

作为权贵之家,国公府平时用的都是银子,这也是朱祁钰为何先从银币下手,而不是铜钱的原因。

军费、官员俸禄、宫廷开销、官府支出,这些都是朝廷投放货币的主要方式。

以前,钱币就是这样先进入统治阶层手里,再通过买东西、消费、雇佣等方式慢慢流到百姓手中。

而回收则通过税收、罚俸、抄家等手段实现。

所以,这些有势力的家庭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类似银行的作用。

如果朱祁钰想让银币流通起来,这些人是绕不开的。

如果不能从他们那里把普通银子收回来,货币政策就像没有根的树,撑不了多久。

正因为如此,历代皇帝都会把权贵大户迁到京城,但京城并不是大明最富有的地方。

人到了京城,职位高了,反而会反过来帮助家乡宗祠,这现在已经很常见了。

这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大明的银子就藏在这些人家的地底、猪圈里,当作家产藏着。

“就算是一千文。”

汪招娣坐着,双手放在肚子上,微笑着说。

“那我也舍不得花,这银币比以前的钱币精致多了。”

耿氏也开玩笑地说了一句。

“用银子称重不方便,铜钱又太小,像内衣一样,一套就要几十两,夫人该花还是要花,以后店里可能就不收碎银子了。”

汪招娣看了吴太后一眼,笑着说。

耿氏听了,挑了挑眉毛,目光再次落在银币上。

按照皇后的意思,以后自家的碎银子就不能在皇店买了。

而皇店不收银子,其他商家也会跟着这么做,就算他们不愿意,还有商税压着呢。

这才是铸币真正的意义,是最高权力的体现。

“那当然是好事,腰间挂个小秤砣,多麻烦啊,还得怕别人少称或者多称,可是,妾身不知道去哪儿换银子?”

耿氏笑着问起银币兑换的事。

这种银币和银子对国公府来说差别不大,明白圣人的意思后,耿氏自然知道要抓住机会。

将门就是将门,耿氏知道一些勋贵会盯着这块肥肉,但徐国公府看重的只有战功。

祖辈留下的开国功劳,荫及子孙,几代人都花不完。

当然,除非像英国公府那样没眼力。

开国和靖难是完全不一样的事。

圣人有意透露这点,就是想让国公府配合,耿氏心里明白,再加上定国公府也没吃什么亏。

钱这种东西,对国公府来说,不过是个数字,只要不乱花,银子和银币没什么区别。

汪招娣没有直接回答耿氏,而是笑着说:“永宁再过几年也该继承爵位了,她知道怎么用这些货币吗?”

“承蒙皇后殿下厚爱,永宁还小,府里的事还没上手。”

耿氏笑得更开心了,坐直身子,微微行礼。

“这可不行,陛下说,孩子要是没有金钱观念,容易分不清是非,不会权衡利弊,就容易做错事。”

谈到教育孩子,耿氏也很认真。天下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益,懂得权衡利弊,对国公府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皇后的提醒。

“皇后说得对,只是妾身也不知该怎么教,怕永宁过早接触,生出贪财的心思。”

于是,汪招娣便把自己的方法告诉了耿氏。

几个人聊天时,唐云燕显得有些不自在。

虽然能来给太后拜年,是普通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但唐云燕显然还够不上这个档次。

大家说笑之间,杭惠茹注意到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的唐云燕,笑着说:“我们这儿不是还有一个小先生吗?不如问问她,学校里是怎么教学生的?”

唐云燕被皇贵妃点名,一时愣住,抬头又低头,抿着嘴,心里快速想着对策。

皇贵妃比一般的贵妃地位高,是皇后之下最有权势的人。

她和皇后一样,有金册和金宝,而一般贵妃只有金册。

“回娘娘,女校里的小姑娘都很听话,懂得精打细算,平时也会帮家里干活,不用民女去教。”

唐云燕说完后马上闭上嘴,心里还是紧张。

都是因为父亲太不靠谱了,找到一点倭银就借着功劳带她来拜年。

这年过得,眼前全是贵妇,都是女人中的顶尖人物,自己不过是个教书的女先生罢了。

“哦?女校真的这么厉害?”

耿氏听了之后,见皇贵妃没说话,便继续问下去。

“是啊,这些小姑娘大多出身贫苦,她们的母亲多半在织布坊做工,以前她们就帮家里缝补衣服,也跟着母亲卖些零碎东西,贴补家用。”

唐云燕想了一会儿回答道。

“那唐小娘子今年多大了?”

耿氏点点头,对她为何出现在这里感到好奇。

“今年十三岁。”

唐云燕双手交握着,她其实还是个孩子。

“哦~”

耿氏慢慢点头,然后看向汪招娣,眨了眨眼。

汪招娣也笑着说道:“唐小娘子能歌善舞,识字读书都不错,我记得令尊是锦衣卫吧?”

“回皇后殿下,是的。”

唐云燕低头应答,感觉众人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

“唐姑娘长得漂亮,有没有定过亲?”

耿氏笑着问,这个年代,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有娃娃亲是很常见的事。

唐云燕一听,脸立刻红了,赶紧低下头说:“夫人开玩笑,小女子只是个平民,哪有什么婚约。”

“姑母,唐姑娘身子还没长开,婚事还是别太早好。”

汪招娣听了说道。

耿氏听后,挑起眉毛,难道皇后不打算让皇上纳妃?

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

但仔细想想,又不太像,于是鼓起勇气问道:“为什么?”

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

汪招娣作为一国之母,在为皇帝分忧的同时,也要关心天下女子。

“古话说,十四岁左右月经初潮,任脉通、冲脉盛,经期正常,就能生育;但这并不是合适的年龄,圣上曾和太医院讨论过,从医书上看,如果女子过早成熟,以后容易生病,生孩子也不容易。”

说着,汪招娣看向唐云燕,继续说道:“你父亲一再请求,皇上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你年纪还小,皇上跟妾身说过,这也是为了你好。”

唐云燕睁大了眼睛,没想到皇后这么直白。不过,皇上竟然是在意她的身体,不管是哪方面。

想到这里,唐云燕的脸又红了,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耿氏在一旁听得仔细,她之所以觉得唐云燕合适,是因为他们这种权贵之家,娶个十二三岁的女子是很平常的事。

而且,她已经在给徐永宁挑选妻子了。

但听到皇后的话,她开始有些犹豫了。

自己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早婚早产伤了身子,不能生育,要不是丈夫还喜欢她,说不定早就被休了。

当然,这也因为对他们这种人家来说,休妻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https://www.24kkxs.cc/book/1657/1657064/111101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