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大路上巡逻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大路上巡逻


朱祁钰看着于谦,说到底,于谦是个官,这种经济上的事,商人反而更在行。

于谦听了觉得有道理,心里开始有了个初步的念头,打算去研究一下这个想法能不能实现。

这次朝会没什么大事,辽东和湖广还在执行战略阶段,短期内不会有结果,所以朱祁钰难得提前散了朝。

这几天京城的酒楼特别热闹。

商人们请老乡、同行吃饭,要不是现在市面上没有  ,他们早就放鞭炮庆祝了。

俗话说,楚王喜欢细腰,后宫就有很多人饿死。青楼虽然也有生意,但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红火。

原因很简单,谁不知道皇帝不喜欢这些?

孔家的事情还没过去,青楼已经被查了好几次,再加上之前皇帝重金请清倌人,帮助她们改嫁,百姓都觉得皇帝对这一行很反感。

所以商人们自然不会傻到去青楼摆宴,万一让皇帝不高兴,好日子还没开始,就得遭朝廷打压了。

朱祁钰刚回到王府,蒯祥就来了。

作为新宅子的设计师,蒯祥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因为扩建的新房子可以用上很多新技术。

“陛下,新的下水道已经铺好了,蓄水池和供水系统那边送来的材料也挺好,但铁容易生锈,时间一长就得换……”

听蒯祥一边讲一边说在施工中发现的新问题,朱祁钰只是安静地喝茶。

在后世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极为珍贵。

别的不说,光是那铁管,做法跟枪管差不多,各种形状都需要蒯祥提出来,工匠才能按要求打造。

就这一点来说,目前的大明,不管是谁有钱有权,都做不到。

如果能做到,那朱祁钰作为大明皇帝,肯定得好好跟他谈一谈了。

后世普通人用着的便利,在整个大明,只有朱祁钰一个人能享受。

“不错。”

听完蒯祥的话,朱祁钰很满意,不管是自来水系统还是排污系统,蒯祥边学边改的能力确实很强。

“微臣还差得远。”

被皇帝夸奖,蒯祥虽然高兴,但他知道,这些技术都是眼前这位人的智慧,自己只是把新东西放到合适的位置罢了。

“够了,你是个建筑师,不需要懂这些东西是怎么造出来的,只要知道怎么用就行。”

朱祁钰指着蒯祥面前的茶碗说:“说这么多,先润润嗓子。”

“谢陛下。”

蒯祥这才端起茶杯喝了几口,接着说:“不过,陛下,现在这种方法还不能大规模推广。别说那些铁管了,光是整个京城的下水道,光是水泥和铁条的用量就不少。”

以前圣人曾让他在设计和建造时,考虑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平衡。但圣人的新居自然不需要这么纠结,所以圣人的想法其实很好猜。

“嗯,朕知道。”

朱祁钰点点头,现在大明还谈不上工业化,一切才刚刚起步。

“凡事要未雨绸缪。现在京城街道看起来干净,但污水混杂,很多百姓家里还有渗井,时间一长,京城会变得不适合居住,就像咸阳、长安那样。”

历朝历代的古都,对地下水污染都很严重,其中就有这些处理生活污水的渗井。

京城是新城,将来肯定会扩建,所以朱祁钰才让蒯祥从这方面开始着手。

蒯祥愣了一下,没想到圣人竟然有这种远见,光是这一点,就直接把他的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陛下深谋远虑,为百姓着想,微臣佩服。”

他站起身来,深深鞠了一躬,然后直起身子说道:“不过,陛下,微臣觉得这件事也不能太急。”

“朕也知道,不说这个,现在下水系统和供水系统都搞好了,工期应该可以加快了吧?”

朱祁钰受了礼后,接着问起了工程进度。

蒯祥立刻挺直腰板说:“再过半年就能完工,但内部精细装修还需要一个多月。”

挖地基、盖房子,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对于这么大的建筑群来说,这速度已经算很快了。

金濂风尘仆仆地从山东回来,带回来一大堆卷宗。

该流放的流放,该杖责的杖责,甚至该砍头的,朱批下得很快,都不用等到秋后。

这样果断的处理方式,虽然让山东那边有些惊慌,但百姓情绪还算稳定。

京城,郕王府。

“这次旅途辛苦你了。”

朱祁钰坐在主位上笑着说道。

“这是臣的本分。”

金濂微微低头答道:“陛下,这次山东的事情还牵扯到了驸马都尉,现在人在南京左军都督府。”

“哦?是谁?”

朱祁钰挑了挑眉,大多数权贵在这事上都选择妥协,这也让朱祁钰很反感,毕竟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几个女子罢了,丢了就丢了,反正也都占过便宜了。

“是驸马都尉赵辉,现在住在南京驸马府,私藏姬妾上百人,很多都是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臣查下来,有不少女子失踪,和他脱不了干系。”

金濂慢慢讲起了卷宗里的事情。

“这很难办吗?”

朱祁钰听完后,反而好奇地问道。

驸马都尉赵辉,是府军前卫的一名千户,负责把守南京的金川门。这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有什么本事,而是因为他的父亲赵和跟随大军远征安南,在战场上战死,用命换来的。

赵辉长得英俊,又是武将世家出身,正好被朱棣看中,于是就把宝庆公主嫁给了他。

宝庆公主是朱棣最小的妹妹,自然最受哥哥宠爱,陪嫁的东西比其他公主多好几倍,婚后朱棣也经常赏赐她很多财物。

赵辉也因此沾了不少光。

宝庆公主去世时才三十九岁,赵辉那时四十七岁,在贵族里算是正当年。

没了公主管着,赵辉就开始在家里收养了不少“小妾”,慢慢地,后院就热闹起来了。

在山东,如果是没主谋的人,一般只是流放或者打几下板子,而作为买方,只要不牵涉人命,通常都会放回去,再罚点钱。

但赵辉牵涉的人太多,有上百个,具体数目记不清,生死也不清楚。

金濂虽然在山东有权处置,但对赵辉却有点犹豫。

见金濂不说话,朱祁钰笑着问:“难道大明还要看这些人脸色?驸马都尉,难道比亲王还尊贵吗?朕虽然念及亲情,但也不是他们胡作非为的理由。”

“臣,知罪。”

金濂听后立刻跪下。

他一向认为赵辉这种人不能随便动,毕竟伊王的事情还没处理完。

“你要是办不了,就让兴安来办吧。”

朱祁钰转头看向兴安,兴安立刻低头答应,对他来说,这事根本不算什么难事。

还没等兴安回答,金濂急忙磕头说:“老臣一定全力以赴,彻底查办。”

金濂心里慌了,特别是当朱祁钰要让兴安来处理这件事时,让他想起了王振是怎么一步步掌握大权的。

很多时候,就是大臣办事达不到皇帝的要求,皇帝又没人可用,只能依靠自己的亲信。

“嗯,起来吧。”

朱祁钰点头继续说:“金卿在山东做得不错,这次可别再按老规矩来,刑部掌管全国的刑罚,辅佐皇上治理百姓,大事要慎重,小事也要处理,以维护国家法纪。”

世上没有绝对的法治,只要有人都会有人治。

刑部就像法院,无论判案大小,后人都会参考。

这也让刑部的判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百姓的行为规范。

比如扶老人这种小事,如果判得不对,也可能变成大事。

更何况赵辉这种靠父亲荫庇当官的人,从建文帝开始算起,到他这一代,已经经历了五朝的荣华富贵,死罪可以免,但活罪逃不掉。

“臣,谨记。”

金濂站起身,再次行礼。

剩下的事不用多说,朱祁钰是要整顿皇室,这些外戚也不能例外。

金濂离开王府后,并没有立刻回衙门。

才离开京城一个多月,他就发现京城又有了新变化。

不只是西城热闹了,其他地方也慢慢开始繁荣起来。

他坐在马车上,拉开窗帘的一角,看见街上的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兵马司的差役在大路上巡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治安变好了,他看到不少女子走在街上,这在以前是从未见过的景象。

耳边传来孩子们玩耍的笑声,让他想起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读书写字。

但时间一长,在朝廷里混久了,做事反而变得谨慎小心。

他放下窗帘,不再看外面。

再看也只是表面的东西,现在朝堂上像他这样的人很多,但他心里希望,这样的景象能一直持续下去。

因为制衣坊大量使用女工,这些女人有了工作,渐渐有了底气。

金濂看到的那些妇女,大多都是这样。

有了一份收入,可以养活家里人,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

当然,这也只是少数,但和京城其他妇女相比,感觉还是不一样。

陈凝香和于谦谈妥后,制衣坊开始扩大规模。

现在已经不用再承诺让孩子们上学的事了,光是工资就足够吸引很多人来干活。

再加上京城治安好,这些人家也放心让女子出门做工。

不过,制衣坊的产量毕竟有限,各地商会成立后,于谦又把目光投向其他一些商会。

但这些商会要比较数量、价格和质量,只有各方面都合适,才能有如今京城的繁华,缺一不可。

接下来,朱祁钰打算把厂区搬到城外,以工厂为中心,带动周边发展。

一旦有了发展的机会,朝廷就会顺势设立各种机构。

对商会的支持也是这样。

所以,在金濂离开后,朱祁钰就去了外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阜成门。


  (https://www.24kkxs.cc/book/1657/1657064/1111010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