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44章 辽河套和小江南

第944章 辽河套和小江南


“四百万债券,两百万是在苏松发行的,而且临近战争结束。”

    “怎么现在又要发债,难道那两百万两银子已经用完?”

    吴世睿不解地道,疑惑朝廷用钱为何这样快。

    甚至怀疑朝廷就是不想还,是在变着法从商人口袋里掏钱。

    之前为了苏松证券交易所创建,那二百万他们认了。

    现在还想发债,他们根本不想理。

    刘理顺是苏松战争债券的经手人,对这些钱的用途是知道的,老神在在地道:

    “辽东战争是结束了,但是战后赏赐、设立卫所,都需要朝廷拨款。”

    “这二百万就是辽东、辽西建省的花费,甚至还有不足。”

    “也因为此,朝廷批准辽西毕巡抚的提议,把辽河套的土地拿出来售卖。”

    “那是两万方里的沼泽地,开垦后能种水稻。”

    “你说这块地方能卖多少钱,能不能偿还辽东战争债券?”

    吴世睿听得神情一怔,这才想起辽东的战争债券,是以辽东和平江的土地券为抵押。

    现在是拿出抵押品来卖了,一下子就是两万方里。

    他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两万方里就是七百五十万亩。这么大块的土地,显然不可能一亩一亩卖。

    想到自家被限田后实际掌握的土地只有一千多亩,吴世睿心脏砰砰直跳,急忙就询问道:

    “怎么卖?”

    “是不是捐纳的价格,一亩土地一石?”

    刘理顺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很是不屑地道:

    “朝廷有这么傻吗?”

    “你去证券交易所看看,能流通的辽东土地券,现在是多少钱一方里?”

    辽东土地券的价值,在牛庄战线稳固后就一路上涨,当时就升到了原本一亩一石的三倍。

    现在辽东之战结束,价值就更高了,已经涨到了原本的七八倍,四两多银子一亩地。

    这已经接近土地的实际价值,一年只能收获一季的辽东土地,在很多人看来一亩地大概价值五两银子。如果不是塞外赋税低,还可能卖不到这个价。

    吴世睿同样如此认为,因为松江府上好的田地,也就十多两银子一亩——

    这和苏松田赋较重有关,没有优免特权的小民,很可能被苛捐杂税压垮,所以他们不乐意买田地。

    士绅则乐意买田,因为他们不怕官府压榨,甚至还能偷逃赋税。他们买田的投资回报率很可观,不到十年就能收回花费。

    但是在当今皇帝废除优免、并且强行置换土地收回官田后,他们已经没有多少土地。

    再加上今年苏州府落实一税制,赋税大大减轻、更加公平合理。

    这导致苏州的地价有所上涨,剩下的能买卖的私田,已经上涨到二十多两一亩,而且还有升值空间。

    这让很多士绅觉得去年置换田地亏了,对田地更加渴望,吴世睿就是其中之一。

    他虽然把钱投入了船厂,但是心里更期望获得土地。

    平江那边,他已经准备船厂稳定了就自己组建船队过去。

    如今北边的辽河套有机会,他也同样不想放弃。

——

    想到在辽河套拥有几万亩土地的可能,吴世睿脸色一变,急忙堆着笑道:

    “辽河套是沼泽,需要费力开垦,总不能和其他的辽东土地一个价吧?”

    “刘公,你说朝廷打算怎么卖?一户最高多少亩?”

    “小弟就算财力紧张,也愿报效朝廷。”

    刘理顺抬眼看看他,知道所谓的财力紧张根本不可信。

    吴世睿是王时敏的外甥,背靠王家那样的首辅家族,怎么可能会缺钱?

    他更关心的恐怕是买多少地,最高是多少亩。

    刘理顺对此是知道的,但他还需要拿捏一番,说道:

    “朝廷卖田,是按方里售卖,优先出售给前线有功将士和后方有功官吏。”

    “他们没有买完,才会对外出售,并且允许用战争债券付款。”

    “因为那一片是沼泽,需要整体开发,朝廷决定优先出售大块土地,十方里到一百方里。”

    “十方里以上需要公士身份,一百方里以上需要世袭爵士身份。”

    这个规定,明显是针对有一定功劳的功臣的,他们都拥有公士以上身份。

    如果不亲近朝廷,连买田都没有资格。需要先捐纳公士,才有这个机会。

    吴世睿对此不是不担心的,他关心的是价格。

    在琢磨刘理顺的话语后,他现在反而担心朝廷定价太低,被功臣买完这两万方里。

    他有些急切地问刘理顺道:

    “一方里到底多少钱?”

    “听说朝廷对完全新开垦的地方,实行十年免税?”

    刘理顺点头说道:

    “是这样!”

    “皇上因为东北苦寒,开垦土地艰难,特许对开垦艰难的地方,免除十年赋税。”

    “比较容易开垦的,则是五年免税、剩下五年减半。”

    “辽河套是沼泽,头十年是完全免税的。”

    “但是如果十年后仍有一半以上土地荒废,朝廷会收回来。”

    这是皇帝前几天面对烈士后裔做出的承诺,定然不会违背。

    辽河套作为东北土地,同样享有这个优待。

    这下吴世睿的心定了,但是对如何垦荒,还有一些疑虑,刘理顺道:

    “垦荒方面朝廷也会提供帮助,会统一规划辽河流域的水利,争取把那里开发得如同河套的宁夏一般。”

    “你要知道,宁夏的‘塞上江南’,就是靠着黄河。辽河的水量也不差,而且更加多雨。”

    “未来那里会成为稻米产区,朝廷打算降低对南方漕粮的依赖,转而依靠东北。”

    这是一个大政策,南方的征税将更多收取银钱,而非把实物千里迢迢运过来。

    辽东那边则会修建道路和港口,运输粮食供应京城。

    也因为此,朱由检改变了把移民尽量迁往东北的想法,而是决定能满足开发需要就好,以便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粮。

    吴世睿听到这番话,再想到“江南”两个字,当即激动地道:

    “我愿以市价购买一百方里土地。”

    “辽东土地券现在是四两多银子一亩,按照四两估算,一方里375亩就是1500两。”

    “我愿出15万两银子,购买一百方里。”

    这番话语道出,刘理顺顿时吃了一惊。

    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前段时间为了船厂定单找自己闹事的吴世睿,一出手就是十五万两银子。

    如果按他这个价格估算,辽河套两万方里土地,能卖出三千万两。

    这已经超过朝廷一年的岁入,让他的呼吸都不由沉重了起来——

    有了这笔钱,朝廷能解决多少事情。东北开发移民、安南战事展开,都会有足够的财力。

    他刘理顺作为袁可立的弟子,当然希望老师能再灭一国,堂堂正正地获得公爵爵位。

    尤其是他观察吴世睿的神色,感觉这还不是底线。这个人有可能拿出更多钱,购买这些土地。

    深觉此事重大,刘理顺抚平心绪道:

    “这件事不是我能决定的,需要朝廷决断。”

    “朝廷售卖这批土地,本是要优待功臣的,不可能全部都给你们。”

    “不过你若是真能拿出十五万两,我建议你先购买战争债券。”

    “拿着战争债券抵债,朝廷会认可你的功绩。”

    出钱帮朝廷打仗,自然是有功的,称为有功臣民也勉强说得过去。

    吴世睿被刘理顺点醒后,当即命人计算家中债券,同时派人去证券市场,把流通的战争债券买过来。

    只要溢价不是太高,他就愿意付息购买。

    甚至,他还不顾花费以飞鸽传书告诉家里,把前段时间在苏松发行的债券买过来。

    买得越多越好,朝廷绝对有能力还本付息。

    整个证券市场,开始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消息。

    市面上流通的辽东土地券和战争债券,价格一路上升。

    有的人打算拿战争债券买土地,有的则打算在辽河套兑现辽东土地券。

    尤其是在一些传言中,辽河套与宁夏河套并称,仿照塞上江南的称呼,被人称为小江南。

    这更加刺激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渴望,北直隶、山西、山东、江南等地的商人,都在询问这块地方怎么卖?

    钱财他们是不缺的,这些人家中世代积累了很多钱。

    关键是能拥有土地,而且还是世业田。

    对于辽河套能不能开垦出来,这些土地是不是十年免税,他们非常关心。

    尤其让他们动心的,是东北属于井田制试行区,这个地方的所有土地国有,只能承袭不能买卖。

    这对一些追求稳定的家族来说,明显是有利的。他们担心儿孙败坏家业,希望买一块世业田做保险。

    先前辽东土地券的价格上涨,就有这样的原因。辽河套的土地据说价值更高、而且还是整体售卖的大块,他们自然更动心。

    朝堂上也因此风起云涌,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1656/1656624/1111015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